开窍,悟道,修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9

一 开窍

开窍通常是指某个人在某件事上从糊涂到明白,人在事上要开窍,得靠经验或者高人指点。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会开窍,只是开窍的时间点不一样,有的人几岁就开窍了;有的人十几岁开窍;有的人可能一直到40-50岁才开窍;而有的人甚至一辈子混混沌沌的度过,都没有开窍。

真的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没有开窍的孩子甚至是成人,都很难理解很难明白,他们在学习或做事时常常静不下来,很容易分心,结果搞的是一地鸡毛等等,这些都是心性未定,没有开窍的表现。而有些早早开窍的人,从小时候的生活 学习到长大后d工作事业,特别的轻松,每天跟玩似的,成绩和成就都没有落下,现下流行的说法:像开了挂似的!这类人如果运势一直维护好,很容易登上人生巅峰。

人“开窍”的时间的早与晚,很大程度上是跟个人经历有关。独自经历世事的越早,那么越早通人事的可能性就越大;经历世事越丰富,越早开窍的可能性越大。只要人一旦“开窍”之后,便会一通百通,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常常听说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供应非常的富足,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经过磨砺,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开窍的时间一般会相对较晚,这样要怎么开窍呢?可以通过修学易经国学,多方历练,总结思考等方法帮助自己开窍,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 悟道

悟道指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道是老子对易经的解释,是宇宙的根本,是大自然运转的规律,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它是道,但所言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名可以给它命个名,但所说的名就不是这个东西了。因为道本无名,人强名为道。古时候伏羲氏坐观天象,思考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然后一画开天才有了易经,那时候也许还没有语言,没有文字。‘道’的本义首出现于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是老子领悟易经奥义,向世人阐述易理的过程中才形成的。所以说要悟道,有一个最简单的法门,那就是读懂《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生前是当时天下最大的文人,百家思想皆源于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理论学说也是在借鉴老子的道德经后,对易经的阐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以后再讨论。天地万物皆生于德,德生于道,是以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一切信仰的核心。人民尊奉老子天下第一,美国评价老子世界十大作家之首,圣人的老师,道德之学由老子建立,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



《老子》一书,并无“悟道”一词,这里的悟是后世有心之人人为分别心所致,不代表老子一书无“悟道”法门。老子是如何“悟道”的呢?《老子》 书中,悟字用明字。明道先明常,第16章就有法门,“致虚极守静笃”,道之法之常之规律,即玄,周行不殆。所以首先要悟道的规律,道运行的方式,周行,道的规律周行不殆。其次要明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是从道而来,悟道自然要先明德。上德,乘时因势,顺性而为,即明大势规律,又懂万物之性,善利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利,无私无欲,又有几人做到。下德境界就不是道了,虽有成就,却是为了自己,放不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还有仁义品德,虽然放下了自我,却不明白大势规律与万物之性。佛家无为不治,无私无欲,非真无为。儒家有为无私,不懂道纪,“朝闻道夕死可矣”,并未悟道,还不如下德。“无道而后有德,无德而后有仁,无仁而后有义,无义而后有礼”,礼法就更扰乱人性了,“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礼法制度层出不穷,反而愈演愈繁,人心愈来愈乱,皆因无道德之故。


所以,大道至简,道德而已。建德,放下名利外欲和自我内欲,人心合性,德性清静,清清静静,无私无欲,善生而已。明道,道势周玄,德慈呈善,道性玄德,生而不有,融于万物,玄玄如轮,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修行

修行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 ?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临尸而歌,颜色不变,无以命之。”意思是: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看重德行的培养而无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于度外,面对着死尸还要唱歌,容颜和脸色一点也不改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称述他们。修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 社会 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综观修道 历史 ,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它是一种通过修正自己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提升精神或神识力量的目的。古代道家通过修道方式,期望实现超脱生死,斩断痛苦不以物累,最终实现不老不死,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在,返璞归真的境界。

道家、儒家、法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大体系,都提到道,都有各自不同的修行奥义和修行形式。今天我们说修行不是让大家去加入什么教派或是去信仰什么理念,而是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去打开觉知,领悟天道的规律,增长自身的智慧。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指天道之大,之无穷,之无尽,天下万物皆囊括在内,没有疏漏的。也就是说,天道的规律,可以作用在任何人、任何事物上。《道德经》貌似深奥,只要你能领悟,其实既简单,又无比受用。毕竟,相比蛮干和瞎折腾,顺应规律做事,能让我们用最少的力气,收获最大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开窍、悟道、修行”总的来说就是让大家提高认知,转变思维方式,发现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看清表象背后的本质。让我们在做人或做事情的过程中,运用规律,顺应趋势,不迷茫,少犯错。通俗点说,开窍就是让大家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悟道就是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本相和趋势,深刻思考、反省自己在做人做事时,是否犯了错误,违背了天道规则;修行就是改正自身的缺点,使自己能顺应天道来为人处世,不逆天而行。从点滴做起,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使我们变成有智慧的人。



~


#狄飘幸# 如何才算开悟 -
(18170081140): 真正的开悟指的是见性!! 见性,即破初关,往往是一瞬间的事儿,据说可以一瞬间遍观大千世界.历史上很多见性的高僧大德,都在见性的一瞬间之后,做了悟道诗. 见性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儿,据说见性的人是拥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

#狄飘幸# 久晃法师双语开示:学佛人悟道之后如何修行 -
(18170081140): 你悟道了吗?你没有悟道,替别人操什么闲心?还少打些妄想,多念几句佛号较好.悟道的人,开发出了根本智、无师智,到了那一步,他自己决定能够把握走什么路,用不着你去操心.

#狄飘幸# 怎样才算开悟?怎样才能开悟? -
(18170081140): 实修的前提是先得懂理,懂理的前提是先得肯学!肯学的前提是要有态度,态度的前提是发心得正开悟的前提是先得去悟,久坐必有禅,悟的前提是先得实修.一步步来,按地修行

#狄飘幸# 什么叫悟道,懂道,证道,修道,得道,成道,了道,闻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先后顺序怎样分?分别什么意思? -
(18170081140): 这个道是指修成正果,就是成佛、菩萨、大罗金仙、阿罗汉…….悟道,是参悟修成正果的方法.懂道,是已经懂得修成正果之法.证道,是已经证得初级果位.修道,是修行无为之法,即是修成正果的过程.得道,是修成佛、菩萨、大罗金仙、上仙等果位.成道,即是得道.了道,这个词语是误传,更是对修行的误解、误读,传者的意思是修行无为之法的结束,实则不然,修行没有尽头.闻道,是听授明师说法.

#狄飘幸# 何为佛家讲的开悟? -
(18170081140): 生理上不会有变化的,下面摘了一个高僧的话,你看看,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我今天讲开悟,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

#狄飘幸# 怎样休禅开悟? -
(18170081140): 修禅开悟,要看自己的悟性,不只是在经书和公案中参悟,要知道处处都是禅机,随时都可悟道!开悟是为了明白人生的真理,还原自己本来清净的内心,得大自在,破诸烦恼,为了得道成佛,普度众生!至于悟到什么,就不可以说了,要看你自己的缘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狄飘幸# 如何开悟,开悟后又如何? -
(18170081140): 1.按照佛法修行.就可以开悟.2.开悟以后.需要修行.不是开悟以后.就”无学”了.3.只有罗汉和佛.才可以称为:”无学”. 其中.罗汉属于”二乘无学”.佛属于”大乘无学”.开悟不属于”无学”.

#狄飘幸# 的理解目录1.何为开悟,如何算开悟2.开悟 -
(18170081140): 佛门常讲「开悟」.什麽叫开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开悟了.能够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就叫「修行」.心地清净平等,这人就「得道」了. 修学佛法五大要 1读巜无量寿经》3000遍 每天必读 . 2念阿弥陀佛佛号 不用脑时就念 每天必念 . 3生活工作中落实巜弟子规》. 4落实弟子规的关键是 改过. 5要给世人做好榜样 每天必做. 问题: 1切勿夹杂,怀疑,间断.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要刻苦修出诚敬心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2忏悔业障得 清净心.心净则定,定则生慧.直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狄飘幸# 六道众生开悟程度比较怎么排列 -
(18170081140): 师兄,这个开悟与六道众生的排列没本质上的关系,心在一心.心开则悟解,非形所限.但是我们往往方便说,人道是最适合修行的环境,因为人的是灵性较大的一种生命现象,而且苦乐参半,最适合修行磨炼.地狱、饿鬼众生,被苦所缠,心神不宁,难以安心修行.畜生道的众生,又大多因为愚痴,不能开启本有的智慧.而天人等则因福报巨大,只耽着享受,往往不生出离心,道心难继.人道,苦乐参半,既易生起出离之心,又易启发开启智慧之性,并且能具备一切修行所需要的境界.故有的修行人,此生不了道,则发愿再生人间,继续修行,却不愿生天享福!

#狄飘幸# 佛开悟时悟道的是什么? -
(18170081140): 菩 提 树 下 的 启 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