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发现明代向皇帝奏事的“上朝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收藏家王仁寿,手持上朝牌模仿古代官员上朝的动作

在宫廷剧流行的当代,观众看到:朝廷里文武百官上朝时,皇帝至高无上,臣子毕恭毕敬,这样的场面,难免没有上朝牌。

12月9日,娄底市民王仁寿,向笔者展示了他收藏多年的镇家之宝:明代万历年间的象牙上朝牌,是当朝臣子向皇帝奏章的一个牌子。

上朝牌呈牙黄色,润光高雅

笔者看到:明代的上朝牌呈牙黄色,润光高雅。为长方形有弧度的薄板子。笔者用米尺量了一下:长49厘米,宽7.3厘米,厚约8毫米。材质为象牙,上朝牌表面有“笑纹”,中间有金红色血脉状条纹。

王仁寿解释:“笑纹”是指象牙物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与人体体温血脉相接触,所产生的一种与大象生长年龄表里不一致的特殊纹路。

上朝牌的作用

至于上朝牌的作用,王仁寿回答笔者,上朝牌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朝牌以记录君命,亦可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牌上,以防止遗忘。

王仁寿补充:他收藏的上朝牌为“明代万历年间的‘二品官员’的朝牌。在明代,只有官员才能够使用和拥有,民间不能仿制,否则,带来杀身甚至灭九族之祸。”但是到了明代以后,在民间戏场和宗教等场合开始使用仿制品。

上朝牌真假的区别

王仁寿,涟钢集团公司焦化厂管理人员,娄底收藏家协会理事,对于自己收藏的上朝牌,王仁寿告诉笔者:从上朝牌的“笑纹”和包浆来看;从牌子的大小、材质以及造型的风格来看,都可以断定是明代万历年间。

至于上朝牌的体积,王仁寿认为,“万历年间可能更大,在长期的使用、民间流传中,厚度减薄,属于正常损耗。”

王仁寿说,他家的上朝牌,是十多年前邵阳一位“老玩家”转让给他的。1992年“中央4台”鉴宝栏目上出现同样材质、大小的上朝牌,专家估价为6万。“我的上朝牌现在可能要卖80万元了!”

朝牌的意义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称:上朝牌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用来记录皇帝的命令,也可用来书写向皇帝上奏的内容,也可为备忘用。

据说,上朝牌还有另外的功能,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皇帝眼睛要望着朝牌,表示对皇帝的敬意。

在古代也是地位的象征。如《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一家有百余人位居高位。明朝的《项脊轩志》称∶“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将来也能执朝牌为官。

“上朝牌,是明代朝廷议事、办事官员行政的实物,是反映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过程和风格。”王仁寿说。



~


#卢骆柯# 湖南娄底特产 -
(13948144082): 朋友你好!娄底的特产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下,永丰辣酱产于双峰县永丰镇,它以本地所产的一种肉质肥厚、辣中带甜的灯笼椒为主要原料,搀拌一定份量的小麦、黄豆、糯米,依传统配方、科学办法晒制而成,其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辣中带甜,芳香可口,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散寒祛湿等功效. 永丰辣酱始产于明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以蔡和森的祖辈经营的蔡广祥店最有名.咸丰年间,清朝大臣曾国藩将永丰辣酱带到京城,倍受皇帝喜爱.从此,永丰辣酱被列为贡品.解放后,永丰辣酱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该产品畅销全国20个省市和港澳地区,并出口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

#卢骆柯# 两汉时期官员可以坐着奏事,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必须...
(13948144082): 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奏折之称最早见于顺治十三...

#卢骆柯# 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答对再给分. -
(13948144082): 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程度是清朝. 明废除宰相实行内阁制,皇帝稍一懒惰,大权就转移到内阁大臣手中.而满清建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成了整天揣摩皇帝心思的奴才.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著 第四讲 明代 乙...

#卢骆柯#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久不已”?
(13948144082): 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卢骆柯# 历史上怎样评价张居正此人的 -
(13948144082): 展开全部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闭着...

#卢骆柯# 上奏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13948144082): 奏折百科名片 奏折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目录释义概述分类历史使用范围及内容文物与收藏价值 编辑本段释义 词目:奏折 拼音:zò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