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岳阳楼记》的人文情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品味《岳阳楼记》的人文情怀

    摘要:品味《岳阳楼记》的人文情怀,诉说你我的心灵感触,于是说是心灵感触,不如说是来自于生命的自觉与家教的传承。在我国的中国经典名篇之中,最能感染到我的便是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文章中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时无刻不再给予我心灵的震撼,带我找到当时范仲淹的精神归属。本文将就《岳阳楼记》中的人文情怀进行细细的品味。

 

   

    关键字:岳阳楼记  人文情怀 细读与品味

引言

    庆历四年距今已九百七十五年,就在辛丑年的九月十五日(公历十月二十日)隆重举行了“先忧后乐 兴我中华”主题活动,这一天既是《岳阳楼记》诞生975周年纪念日,也是第975个“岳阳楼日”。从岳阳楼里散发出来的各种情怀再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抒发,让现代的人们再一次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再一次感受到古人对国家、对故土那份深深的热爱。在有关岳阳楼的传世名篇当中,以宋代范仲淹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也成为中国文学家国精神的集中展现。

    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周同宾在少年时代最喜爱的作品便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曾经说过,《岳阳楼记》绝对是范仲淹笔下众多文章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关于《岳阳楼记》的来源是这样的:范仲淹有一好友,名曰滕子京,在庆历五年时要重新修筑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于是便请范仲淹来为此作记,当时的范仲淹并没有真正地登临岳阳楼,仅仅依靠的是滕子京随附的一副《洞庭秋晚图》,范仲淹就是凭借这样的一幅图画写出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

     范仲淹生活于北宋时期,在范仲淹的少年时代,他“心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不俗之态就已经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但是范仲淹的一生确实波澜起伏的,壮志难酬的长久情绪并没有真正打击到他的伟大抱负,在范仲淹被贬到邓州的期间,范仲淹仍然是大志不衰,专注于百姓喜乐悲苦之事,坚持实施忧国忧民之举措。《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在邓州百花洲畔建书院讲学时创作出来的千古名篇,在花洲书院门上范仲淹还曾亲笔书写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言。《岳阳楼记》展现的便是范仲淹虽然壮志难酬,但是仍然有着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成为千秋不朽之作,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句,更是因为作者范仲淹的伟大抱负与宽广的胸襟。范仲淹在邓州期间,深入民间,感受民间百姓的疾苦,出入田亩,拜询父老,亲自耕耘,重安抚,轻惩罚,不及半载,邓境大治,深受广大百姓的拥护与爱戴,估计只有拥有如此高尚人格的人才可以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吧。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受到后世如此的推崇,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能够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重要的是在于《岳阳楼记》中的人文情怀更加接近于每一个人的精神归属。《岳阳楼记》中所体现的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我国古代历来伟大的作家都善于把自己的感情借助于所描绘的景象来进行抒发,在描绘景象的同时又能抒发自己的情怀,《岳阳楼记》也是如此,在文章中,范仲淹只用了只用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十二个字,这二十二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却将整个岳阳楼之大观,把洞庭湖啊波澜壮阔的画面一览无遗地全部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岳阳楼记》虽是一篇散文,却包含了辞赋的特点,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整齐的排偶句,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文章中的创新。一部名篇所蕴含的感情之所以能够如此的透彻与震撼与其精致的描写手法是有着绝对紧密的关系的。

    范仲淹在创作《岳阳楼记》时,虽然人在江湖,遭到贬斥,但是依然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古迹之所以成为古迹,是因为在古迹的背后都会隐藏着与此相关的历史,古代先人所遗留下的印记才是这些名胜古迹的真正文化价值所在,我们要观赏的不是简单的风景名胜,而是要真正感悟先人的印痕与情怀。有些地方就是因为单纯的一个人,一句简答的诗词歌赋而留下了千秋的美名,岳阳楼亦是如此,来岳阳楼的人,不是在追寻洞庭秋波,楼台景象,更多的是在追寻当地的风物人情,以及古人遗留的文墨与思想。来体会当时的范仲淹在进行创作时是抱着何种的心情,是在抒发着何种情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就此名传千古。在偌大的一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无论你是来过岳阳楼,还是未曾来过岳阳楼,都会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知晓在中国的湖南有着一座岳阳楼,它临着洞庭湖,它可以带你欣赏到周边的苍茫万象。我们在岳阳楼上可以不怀古,不思今,暂时放下世间所有的束缚,独倚栏杆,看长风碧浪,吞没远处河山。仿佛万顷苍池都被踏于脚下,沧海桑田尽收眼中。这一刻,多狭隘的胸襟也会豁然宽阔,你会忘记名利几何,只想将所有的情感都放逐于山水,落落襟怀,形骸无我。《岳阳楼记》中的这份人文情怀就是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让你学会用最真实纯净的心灵来面对世间的一切。

参考文献:

1、细吞慢嚼品味诗情——人文情怀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易亚惠-《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

2、浅析《岳阳楼记》所渗透的人文教育

王珂-《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

3、阅读故事 欣赏美景 表达情怀——《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陈凌云-《课程教育研究》-2014

4、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白德祥-《文学教育:上》-2014

5、人品·官品·文品——从《岳阳楼记》名句看范公人格魅力

何治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6、《岳阳楼记》是直抒胸臆吗——《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点(续)

姚友良(执教),王春荣(评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

~


#松哲版# 《岳阳楼记》文中用“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这种情怀? - 作业帮
(17536579203):[答案]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

#松哲版# 《登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17536579203): 《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1.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2.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岳阳楼记》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松哲版#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
(1753657920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系苍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松哲版# 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17536579203): 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知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松哲版#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阔大情怀? -
(17536579203): 写出作者豁达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松哲版# 《登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作业帮
(17536579203):[答案] 表达了作者虽然壮志未酬但仍忧国忧民的情怀

#松哲版#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阔大情怀?
(17536579203):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松哲版# 范仲淹借岳阳楼记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17536579203): 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襟和情怀,表达了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 谢谢 望采纳

#松哲版# 《岳阳楼记》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
(17536579203):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

#松哲版# 《登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7536579203): 表达了作者虽然壮志未酬但仍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