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包含典故的诗句,要求经典、优美 包含典故的诗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含有解释的诗句: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4:凭谁问,廉颇⑥老矣, 尚能饭否

5: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亲射虎,看孙郎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在夜晚看到草丛中似乎有虎,引弓而射,早晨起来,结果非虎而石,箭已没簇。“射猛虎”典即出此。常用此比喻有勇力

10: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如月临众水,波波顿见,而月不分。
如春行万国,处处同至,而春无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桃花羞作无情花,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闲窗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典故,东阳瘦其实说的是南朝的沈约,因其曾做东阳守,遂称沈东阳。因其在一次书信中说到自己日渐清减,腰围瘦减,便有了东阳瘦之典。

求一些带有典故的古诗词,越多越好~

「燕台四首。冬」李商隐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读史》
亚父凄凉别楚营,天留三杰翼龙争。
高才无主不能用,直道有时方始平。
喜愠子文何颖悟,卷藏蘧瑗甚分明。
须知饮啄繇天命,休问黄河早晚清。
《别》
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东门匹马夜归处,南浦片帆飞去时。
赋罢江淹吟更苦,诗成苏武思何迟。
可怜范陆分襟后,空折梅花寄所思。

是唐代诗人徐夤(寅)的两首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 252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如下,望采纳: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典故:
1.“庄生晓梦迷蝴蝶”出处:庄生梦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2.“望帝春心托杜鹃”出处:杜鹃啼血——《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3.“沧海月明珠有泪”出处:沧海珠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4.“蓝田日暖玉生烟”出处:良田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注: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

《常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典故:
“嫦娥应悔偷灵药”出处:《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清·纳兰性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译文:
春天的景致又到了梨花零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降临,却不知道人间尚有人相思惆怅,不能自已。曾经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甘愿做梦中之人,于是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
典故:
“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出处:画里真真——记载于唐朝人杜荀鹤编撰的《松窗杂记》中。真真,传说中南岳山上的仙子。


#訾凌飘# 找一些有典故的古诗词训练.
(13640349561): 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得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曹植《洛神赋》——太长,就是洛神的故事 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投笔从戎的典故 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陶渊明的典故 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西王母的典故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灞桥折柳的典故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少康酿酒的典故

#訾凌飘# 我想要一些经典的古诗文,类似于能体现典故或者精神品质的 -
(13640349561): 罢相作 (李适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可当作李适之作视权如土,也可当作李适之胆小怕事)

#訾凌飘# 求一些诗文典故 -
(13640349561): 1.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 东汉...

#訾凌飘# 求初中所有古诗里句子含有的典故! -
(1364034956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赤壁》作者:杜牧

#訾凌飘# 含有成语的诗句是有?含有典故的诗句有? - 作业帮
(13640349561):[答案]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訾凌飘# 初中诗句中含有典故的诗句和用典意义(急求!)必须都有用典意义 - 作业帮
(13640349561):[答案]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

#訾凌飘# 求有故事的古诗 要个性好玩的哦! -
(13640349561): 不知道你的有故事又好玩的标准是什么,看看这个,全当放松,娱乐下啦. 宋代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一代文豪苏轼曾在梦中作过两首诗与茶有关的回文诗,诗前有序,记载了一个大雪初晴的梦境.在梦中诗人以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

#訾凌飘# 求一些背后有故事的古诗词 比如杜牧的《金谷园》有石崇和绿珠的故事 -
(13640349561): 《雁秋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

#訾凌飘# 求一首诗要有诗中的故事 -
(13640349561):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

#訾凌飘# 老师让讲一首诗所包含的有意义的典故,求分享 -
(13640349561):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典故:书成换白鹅. 相传在山阴地方有一位道士,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也很想求王羲之给写一本《黄庭经》.他早已把帛纸准备好,但当时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