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问题的应用题问走到第几米时单位名称怎么写 应用题 小孩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千米。她从家出发走了700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分析:解法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解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70*x=6*1000,解方程得:x=40分钟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答: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42.5分钟。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分析:解法1:设路程为180,则上坡和下坡均是90。设走平路的速度是2,则下坡速度是3。走下坡用时间90/3=30,走平路一共用时间180/2=90,所以走上坡时间是90-30=60走与上坡同样距离的平路时用时间90/2=45因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上坡速度是下坡速度的45/60=0.75倍。解法2: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也相同,又因为上坡和下坡路各一半也相同,设距离是1份,时间是1份,则下坡时间=0.5/1.5=1/3,上坡时间=1-1/3=2/3,上坡速度=(1/2)/(2/3)=3/4=0.75解法3: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所以:1/2*路程/上坡速度+1/2*路程/1.5=路程/1,得:上坡速度=0.75答: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0.75倍。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1/24~分析:解法1,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走6千米,说明逆水走1小时还差6/2=3千米没到乙地。顺水走1小时比逆水多走8千米,说明逆水走3千米与顺水走8-3=5千米时间相同,这段时间里的路程差是5-3=2千米,等于1小时路程差的1/4,所以顺水速度是每小时5*4=20千米(或者说逆水速度是3*4=12千米)。甲、乙两地距离是12*1+3=15千米解法2,顺水每小时比逆水多行驶8千米,实际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顺水行驶时间=6/8=3/4小时,逆水行驶时间=2-3/4=5/4,顺水速度:逆水速度=5/4:3/4=5:3,顺水速度=8*5/(5-3)=20千米/小时,两地距离=20*3/4=15千米。答:甲、乙两地距离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分析:骑车人一共看到12辆车,他出发时看到的是15分钟前发的车,此时第4辆车正从甲发出。骑车中,甲站发出第4到第12辆车,共9辆,有8个5分钟的间隔,时间是5*8=40(分钟)。答: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40分钟。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分析:甲、乙速度相同,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也又游过相同距离,两人各游了(98-20)/2=39(米),甲现在位置:39+20=59(米)答:甲现在离起点59米。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24~分析:解法1:甲比乙1小时多走8千米,一共多走32*2=64千米,用了64/8=8小时,所以距离是8*(56+48)=832(千米)解法2:设东西两地距离的一半是X千米,则有:48*(X+32)=56*(X-32),解得X=416,距离是2*416=832(千米)解法3:甲乙速度比=56:48=7:6,相遇时,甲比乙多行=(7-6)/(7+6)=1/13,两地距离=2*32/(1/13)=832千米。答: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832千米。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分析:老师速度=4+1.2=5.2(千米),与李相遇时间是老师出发后(20.4-4*0.5)/(4+5.2)=2(小时),相遇地点距离学校4*(0.5+2)=10(千米),所以骑车人速度=10/(2+0.5-2)=20(千米)答:骑车人每小时行驶20千米。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解法1,快车5小时行过的距离是慢车12.5-5=7.5小时行的距离,慢车速度/快车速度=5/7.5=2/3。两车行1个单程用5小时,如果不停,再次相遇需要5*2=10小时,如果两车都停0.5小时,则需要10.5小时再次相遇。快车多停30分钟,这段路程快车与慢车一起走,需要30/(1+2/3)=18(分钟)所以10.5小时+18分钟=10小时48分钟解法2:回程慢车比快车多开半小时,这半小时慢车走了0.5/12.5=1/25全程,两车合起来少开1/25,节省时间=5*1/25=0.2小时,所以,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5*2+1-0.2=10.8小时。~3/24~答: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10小时48分钟。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解:汽车走单程需要60/2=30分钟,实际走了40/2=20分钟的路程,说明相遇时间是2:20,2点20分相遇时,劳模走了60+20=80分钟,这段距离汽车要走30-20=10分钟,所以车速/劳模速度=80/10=8答: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8倍。10、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分析:两人相向而行,路程之和是AB,AB=速度和*0.5;同向而行,路程之差是AB,AB=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和=1.4+1=2.4,速度差=1.4-1=0.4。所以:追及时间=速度和/速度差*0.5=2.4/0.4*0.5=3(小时)答:甲追上乙需要3小时。1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分析:狗跑2步时间里兔跑3步,则狗跑6步时间里兔跑9步,兔走了狗5步的距离,距离缩小1步。狗速=6*速度差,路程=10*6=60(米)答:狗追上兔时,共跑了60米。12、张、李两人骑车同进从甲地出发,向同一方向行进。张的速度比李的速度每小时快4千米,张比李早到20分钟通过途中乙地。当李到达乙地时,张又前进了8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解法1,张速度每小时8/(20/60)=24(千米),李速度每小时24-4=20(千米),张到乙时超过李距离是20*(20/60)=20/3(千米)所以甲乙距离=24*(20/3/4)=40(千米)~4/24~解法2:张比李每小时快4千米,现共多前进了8千米,即共骑了8/4=2小时,张从甲到乙用了2*60-20=100分钟,所以甲乙两地距离=(100/20)*8=40千米。答: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0千米。13、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问这时是几时几分?分析: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离家4千米,如果等8分钟,再追上时应该离家8千米,说明爸爸8分钟行8千米,爸爸一共行了8+8=16分钟,时间是8点8分+8分+16分=8点32分。答:这时8点32分。14、龟兔进行10000米赛跑,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速度的5倍。当它们从起点一起出发后,乌龟不停地跑,兔子跑到某一地点开始睡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经领先它5000米;兔子奋起直追,但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仍落后100米。那么兔子睡觉期间,乌龟跑了多少米?分析:兔子跑了10000-100=9900米,这段时间里乌龟跑了9900*1/5=1980米,兔子睡觉时乌龟跑了10000-1980=8020米答:兔子睡觉期间乌龟跑了8020米。15、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后,才继续驶往乙地;在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却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求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分析:解法1,大车如果中间不停车,要比小车多费17-5+4=16分钟,大车用的时间与小车用的时间之比是速度比的倒数,即1/0.8=5/4,所以大车行驶时间是16/(5-4)*5=80分钟,小车行驶时间是80-16=64分钟,走到中间分别用了40和32分钟。大车10点出发,到中间点是10点40分,离开中点是10点45分,到达终点是11点25分。小车10点17分出发,到中间点是10点49分,比大车晚4分;到终点是11点21分,比大车早4分。所以小车追上大车的时间是在从中间点到终点之间的正中间,11点5分。解法2: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0.8倍,大轿车的用时是小轿车用时的1/0.8=1.25倍,大轿车比小轿车多用时17-5+4=16分钟,大轿车行驶时间=16*(1.25/0.25)=80分钟,小轿车行驶时间=16/(0.25)=64分钟,小轿车比大轿车实际晚开17-5=12分钟,追上需要=12*0.8/(1-0.8)=48分钟,48+17=65分=1小时5分,所以,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是11时5分答:小轿车追上大轿车的时间是11点5分。行程问题(二)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一、追及与相遇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6/24~=(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例1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所用时间=9÷6=1.5(小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48×1.5=72(千米).答: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72千米.例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解一:可以作为“追及问题”处理.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分钟出发.考虑小张以75米/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50×10÷(75-50)=20(分钟)?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75×20=1500(米).答: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米.还有一种不少人采用的方法.解二:小张加快速度后,每走1米,可节约时间(1/75-1/50)分钟,因此家到公园的距离是一种解法好不好,首先是“易于思考”,其次是“计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欢哪一种解法呢?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能逐渐形成符合你思维习惯的解题思路.例3一辆自行车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进,有一辆汽车要去追赶.如果速度是30千米/小时,要1小时才能追上;如果速度是35千米/小时,要40分钟才能追上.问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解一:自行车1小时走了30×1-已超前距离,自行车40分钟走了自行车多走20分钟,走了~7/24~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答:自行车速度是20千米/小时.解二:因为追上所需时间=追上距离÷速度差1小时与40分钟是3∶2.所以两者的速度差之比是2∶3.请看下面示意图:马上可看出前一速度差是15.自行车速度是35-15=20(千米/小时).解二的想法与第二讲中年龄问题思路完全类同.这一解法的好处是,想清楚后,非常便于心算.例4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解: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12(千米).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8+8+16=32.答:这时是8点32分.下面讲“相遇问题”.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小张从乙地到甲地,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小王和小张一起走了甲、乙之间这段距离.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相遇问题”,常常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例5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解:走同样长的距离,小张花费的时间是小王花费时间的36÷12=3(倍),因此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也可以说,在同一时间内,小王骑车走的距离是小张步行走的距离的3倍.如果把甲地乙地之间的距离分成相等的4段,小王走了3段,小张走了1段,小张花费的时间是~8/24~36÷(3+1)=9(分钟).答:两人在9分钟后相遇.例6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解:画一张示意图离中点1千米的地方是A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张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千米,小王走了两地距离的一半少1千米.从出发到相遇,小张比小王多走了2千米小张比小王每小时多走(5-4)千米,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是2÷(5-4)=2(小时).因此,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4)×2=18(千米).本题表面的现象是“相遇”,实质上却要考虑“小张比小王多走多少?”岂不是有“追及”的特点吗?对小学的应用题,不要简单地说这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抓住题目的本质,究竟考虑速度差,还是考虑速度和,要针对题目中的条件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两人面对面”就是“相遇”,“两人一前一后”就是“追及”.请再看一个例子.例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于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求A,B两地距离.解:先画一张行程示意图如下设乙加速后与甲相遇于D点,甲加速后与乙相遇于E点.同时出发后的相遇时间,是由速度和决定的.不论甲加速,还是乙加速,它们的速度和比原来都增加5千米,因此,不论在D点相遇,还是在E点相遇,所用时间是一样的,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下面的考虑重点转向速度差.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如果加速,就到E点,而不加速,只能到D点.这两点距离是12+16=28(千米),加速与不加速所形成的速度差是5千米/小时.因此,在D点~9/24~(或E点)相遇所用时间是28÷5=5.6(小时).比C点相遇少用6-5.6=0.4(小时).甲到达D,和到达C点速度是一样的,少用0.4小时,少走12千米,因此甲的速度是12÷0.4=30(千米/小时).同样道理,乙的速度是16÷0.4=40(千米/小时).A到B距离是(30+40)×6=420(千米).答:A,B两地距离是420千米.很明显,例7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相遇问题”.例8如图,从A到B是1千米下坡路,从B到C是3千米平路,从C到D是2.5千米上坡路.小张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时.问:(1)小张和小王分别从A,D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多少时间后他们相遇?(2)相遇后,两人继续向前走,当某一个人达到终点时,另一人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解:(1)小张从A到B需要1÷6×60=10(分钟);小王从D到C也是下坡,需要2.5÷6×60=25(分钟);当小王到达C点时,小张已在平路上走了25-10=15(分钟),走了因此在B与C之间平路上留下3-1=2(千米)由小张和小王共同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所需时间是2÷(4+4)×60=15(分钟).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是25+15=40(分钟).(2)相遇后,小王再走30分钟平路,到达B点,从B点到A点需要走1÷2×60=30分钟,即他再走60分钟到达终点.小张走15分钟平路到达D点,45分钟可走小张离终点还有2.5-1.5=1(千米).答:40分钟后小张和小王相遇.小王到达终点时,小张离终点还有1千米.二、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人在环形路上行走,计算行程距离常常与环形路的周长有关.例9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用什么单位?

不知想写什么单位,时间么,用几秒,几分,或者时刻表示。

应用题每2颗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冬冬从第一颗树跑到第5颗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5-1)÷2x3=6

分析:这是小学三级认识感知较长(距离或者路程)的长度单位及换算的数学应用题,此题主要是在计算前要先统一计量单位(单位相同才能进行加或减的计算),即长度单位的换算。
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
解答:2000-700=1300(米)
答:还有1300米才到学校。


#水曼乖# 3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后面单位写千米/小时,还是写千米 -
(18612514056): 速度=9/3=3小时/千米

#水曼乖# 应用题中得出的几分之几后面用写单位名称吗? -
(18612514056): 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因为分数是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问题问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像这样的就不用单位. 如果问题的后面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要写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

#水曼乖# 应用题(路程问题)
(18612514056): 解:设AB间的路程为S千米,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的速度y千米/小时. S / y = (S+40) / x 40 / x= 30 / y 解得: s = 120 千米 注:第一个式子是根据时间相等列的,因为当乙走完全程的时候,甲已经走完了全程后又走了40千米,而此时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第二个式子的根据也是时间相等,因为当甲到达B点时,乙距离A点还有30千米,这时甲又从B点返回A点,当乙到达A点的时候甲已经驶出B点40千米,所以说甲走40千米和乙走的3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

#水曼乖#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2( )=1.2( ) 1.35( )=135 -
(18612514056):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答案如下. 12(分米 )=1.2( 米 ) 1.35( 米 )=135( 厘米 ) 0.59( 千米 )=590( 米 ) 7(千米 )60(米)=7.06( 千米 )

#水曼乖# 巧填长度单位名称.1( ) - 9( )=1( )? -
(18612514056): 巧填长度单位名称. 根据这道题的意思. 应该是填一尺减去九寸等于一寸.

#水曼乖# 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 - 1()=99()? -
(18612514056): 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米)-1(厘米)=99(厘米) 1(元)-1(分)=99(分) 1(平方米)-1(平方分米)=99(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99(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公顷)=99(公顷)

#水曼乖# 关于科学计数法的应用题(回答时注重格式)1.天文学里常用“光年”作为举例单位,规定“1光年”为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等于94600亿千米,那么... - 作业帮
(18612514056):[答案] 1.94600亿千米=9460000000000千米=9460000000000000米=9.46*10的15次方 2.38g*1000000=38000000g=38000kg=38t 3.25/340=0.073529411764705882352941176470588 2900000/3*10的8次方=0.009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7 ...

#水曼乖# 应用题将猎犬一步的距离看作单位1(或者设猎犬一步距离为a)那么兔?
(18612514056): 详见解析此问题关键在于求具体多少分钟,因为肯定是超过2个小时我们把表盘看作一个环形路,那么每一格就是距离单位,一圈是60格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分钟走5/60=1/12格钟表按照顺时针转动,此题出门时时针在分针之后时针和分针的路程差不变整个过程分针走的路程是2x60 60-路程差,时针走的路程是路程差所以时针和分针走过的路程和=3x60=180格二者的速度和=1 1/12=13/12格/分那么经过的时间=180/(13/12)=2160/13分=36/13小时≈2小时46分离家时间为2小时46分

#水曼乖# 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
(18612514056): 一般用公里(千米).备注:如果测量天文方面的距离,则是 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