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大将王贵为何要背叛岳飞? 祖国的历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遭到胁迫。

王贵和张宪一直是岳飞的左右手。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时,岳飞有一次差点被小人冷箭暗杀,事情败露后,岳飞令王贵和张宪执刺客左右手,自己亲自取佩刀斩杀之。

从这些小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王贵和张宪很早就已经成为了岳飞身边最心腹之人。

事实上,岳飞在绍兴十一年四月被褫夺兵权以后,也正是王贵继任了岳飞的位置,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岳家军是民间叫法,正式番号是“御营后护军”)。然而,王贵却背叛了岳飞。

绍兴十一年六月,王贵前往枢密院参见张俊,遭到胁迫。九月,王贵在鄂州接受了前军副都统制王俊(王雕儿)的诬告状,递交给了枢密院。据此,朝廷将岳飞下狱,才演变成岳飞三人冤死的惨案。

扩展资料:

王贵背叛岳飞后的境遇:

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危困,遂引咎辞职。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三月,宋廷发表武安军承宣使、权鄂州都统制王贵添差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并授予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虚衔,离军赋闲,由张俊亲信田师中接任都统制。

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五月,王贵的官衔去“添差”两字,为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仍属闲官。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八月,王贵病死。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宋廷追赠王贵为宁国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岳飞死后,岳家军中有谁后来成了人生赢家?



  王贵是抗金大将,也是岳飞的副手,更是岳飞的老乡——相州汤阴人。他比岳飞多活了十二年,也就是说,秦桧在时就没有他了,王贵从岳飞起兵,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之一。他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据说秦桧等人罗织岳飞罪名时,王贵因受张俊胁迫,参与诬陷岳飞。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于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宋廷追赠其为宁国军节度使。历史上的岳飞 岳家军还有一个高级将领是张宪,他以忠义著称,最早从岳飞征战,深得岳飞信任,是岳家军的中坚,有人说他因此成为了朝廷猜忌的主要对象,后被朝廷处斩。与张宪一同押赴刑场的是岳云,人所共知,他是岳飞之子,曾任岳家军书写机宜文字,掌握军事机密,也成为朝廷打击对象。 据说秦桧、张俊密诱因犯军律险些被岳飞斩首的主要将领王贵,背叛岳家军,但遭到王贵抵制。后张俊求得王贵隐私相威胁,王贵才对秦桧等打击岳家军保持沉默,可是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证据,所以不能令人信服。 在岳飞去枢密院之前,岳飞肯定要交待一些统兵方面的事情,张宪与王贵各司其职,但是具体分工则无人知晓。从他们二人的地位看,张宪是高于王贵的,还有人说张宪是岳飞的亲戚,这点王贵是比不了的,他也就不可能超越张宪了。
  王贵(?—1153),相州汤阴人(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中军统制,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右手。官至武安军承宣使、鄂州驻扎御前诸军权都统制,接替岳飞掌握兵权。岳飞遇害后,王贵称病离军,改授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死后追赠宁国军节度使。

他建议令统制官张宪负责处理,杜绝欺弊,随后秦桧将此事上奏,认为可行,这样高宗诏统制官王贵与张宪共同办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有个上殿官鲍琚横插一杠子进来,他得到高宗的授命,让他到军中去清点钱财,搞清楚岁入多少,诸路的月椿钱是多少,供给军队的是不是有名无实,而敛于民的有多少?在经过了一番调查之后,高宗接到报告,说岳飞军中有钱二千万缗,为了核实清楚,高宗遣人去问岳飞,岳飞回答说所有之数基本准确,占十之九。高宗还说,今遣琚往,纵不能全部归了朝廷,若得其半,亦不少矣。问题就出在要把这些钱归了朝廷,本来鲍琚不去说不定还可以瞒下来,结果查明了岳飞的老底。为什么江公詹和鲍琚会出面,谁是他们的幕后人,说不定就是王贵。如果张宪能做到公平地分配财产,王贵也许就不做声了。显然出现了让王贵不满意的地方,并且也争不回来,王贵只能撕破脸皮,不管不顾了。这样的推测应该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过去积累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为什么不能自行化解?从目前的情况看,王贵是深恨张宪的。所以他这一搞,就搞死了张宪,他甚至连岳云也不肯放过,从史料看,是张宪先下的狱,而不是文学作品中说的,张宪、岳云一同系狱。岳飞在狱中肯定是深恨王贵的,至于他说了王贵什么,不得而知,人说张俊、秦桧拿隐私来要挟王贵,但是岳飞就不能揭发王贵吗?要么是岳飞不知道王贵做了什么,要么是想放过王贵。其实岳飞见到张宪和儿子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谁在使坏了,岳飞也清楚,他并没有将书信送去王贵那里,这一步棋走对了,否则王贵将这些文字递上去,这个案子就不需要审上两个半月了。王贵会是因为其他问题置张宪于死地吗?也不能排除掉,甚至可以认为,王贵是忠于国家和朝廷的。他早就知道岳飞是个什么人了,见到岳飞背叛国家,义愤填膺,随即大义灭亲,让岳飞受到法律的追究。九月,癸卯,鄂州前军副都统制王俊,诣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先是秦桧欲害宪以及岳飞,乃言宪有异图,佯称金人侵略上流,冀朝廷还岳飞复掌兵,而己为之副。会宪诣枢密行府白事,俊承风旨上变,以统制官傅选为证,贵即日以闻。张俊在行府,闻之,遂收宪属吏。俊,东平人,初为雄威卒,后从范琼为右军统制者是也。



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