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列举一下《三国》里的主要人物及其职位? 三国人物里的职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59.甄宓
甄宓字文昭。曹丕的皇后。曹睿的母亲。名字是后人起的。史称“文昭皇后”。她冷艳绝伦、冰肌雪肤是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仙子,是三国姿色仅次于貂蝉、“二乔”的倾国美女。她原是袁熙的妻子,后被曹丕掠娶,并被曹操暗暗恋慕。她一生颠沛流离,是历史上著名的“薄幸美人”。
60蔡琰
蔡琰字文姬。蔡邕的女儿。史称“蔡文姬”。曹操向往的初恋。她既有容姿,又有才学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才女。她原本是卫仲道的妻子;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曹操深为怜惜,使人持千金入北地赎回,并许于董祀为妻。她生平坎坷,诗文断肠。相传,她晚年常与被贬的曹植对诗,相互哭诉,相惜相怜。

吴国将领:
01.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武子之后裔。碧眼紫髯,相貌非凡。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之后,没有辜负父兄重托,他先后分别以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挫败了经验丰富的政治家曹操和刘备,战胜了这两大劲敌,不仅巩固了东吴的政权,还能与曹操、刘备鼎立而三,成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
02.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因为英勇过人,人称“小霸王”。兴平元年,他依附袁术,颇不心甘。于是用父亲所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了三千兵马回江东。他先后击败了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地方势力,创建了东吴政权,并占据了江东的半壁江山。他年少轻狂,最终命丧匹夫之手。
03.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因征黄巾军有功,官任长沙太守,为十八镇诸侯之一。他作战勇猛。在与刘表军作战时,他以一夫之勇轻骑出战身中埋伏,被江夏黄祖射杀。
04.孙翊
孙翊字叔弼。是孙坚的三子,孙权的弟弟。任丹阳太守,他生性刚烈好酒,酒醉鞭挞士卒。最终死于匹夫之手。
05.孙登
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他少时聪明,常随父亲征战,后被立为东吴太子。但天妒薄命,孙登于东吴赤乌四年染病身亡,未继大业。
06.孙和
孙和字子孝。孙权的次子。孙登死后,孙和继太子位。因与全公主不和,被公主诬陷,废掉太子,忧恨而死。
07.周瑜
周瑜字公瑾。孙策的连襟兄弟。雅意风流、仪容俊美、年轻有为、文韬武略、才贯古今,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才能超群的英雄。他官拜大都督,赤壁一战烧光了曹军数十万水师,名垂青史。然而,周瑜却心胸狭小,嫉贤妒能,最终被诸葛亮气死。
08.张昭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是三国中东吴极不寻常的人物,他资格最老,影响也很大,可以说是东吴的三代老臣。孙策临死托弟时留下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言,让张昭成为了东吴地位非凡的托孤老臣。
09.张纮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任长史。深谋有断,德才兼备,提拔贤士,经天纬地之才。他与张昭合称“江东二张”。
10.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川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在政治上,他以“榻上策”订立了东吴“鼎足三分而王”的基本国策,联刘抗曹为三分天下的形成打了基础。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好好先生”。
11.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人。原是“吴下阿蒙”,武夫出身。在孙权的劝学下,他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代智勇兼备的名将。自周瑜、鲁肃之后由他担任东吴大都督。他为报与关羽的私愤,以克己攻心的战术指挥吴国大军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夺回荆州,并生擒了关羽。之后关羽被斩,庆功宴上吕蒙失心疯而死。从此打破了联刘抗曹的局势,引发了吴蜀之间的战争。
12.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人。他面如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其实他却是深谋远虑的杰出军事天才。他正直谦逊、风流儒雅、品格高尚。夷陵之战,他主动放弃了大片战略要地,诱敌深入,火烧连营击退蜀军。之后他又防御了数次魏国的进攻。他被孙权誉为“吴之姜尚”。
13.陆抗
陆抗字幼节。陆逊的儿子。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在蜀国已亡的情况下,仍能自守的大将军。由于东吴“穷兵黩武”的政策,被罢兵权。不久,东吴灭亡。
14.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的长兄。他为人谦和,拥有胆略,进退有节,多次担任吴蜀使者,都能全身而退。可谓“使之智者”。
15.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他主张“谋略在先,武功在后”的战略思想,三十一岁平定了升杨之乱,屡建奇功。他任太子太傅,辅佐朝政。从此诸葛恪权倾朝野,“穷兵黩武”的东吴时代由此开始。他不顾国力空虚,百姓贫困与将士的怨恨,屡次征战,激起了民愤,于建兴二年,他兵困新城,返回后即被吴王所杀。
16.程普
程普字德谋。北平土垠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曾官拜东吴副都督,地位仅次于周瑜。他个性自负,不服周瑜调度。但最终被还是被周瑜文韬武略所感动,与周瑜冰释前嫌。
17.黄盖
黄盖字公覆。零陵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并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他倾身为国、舍身无谓地点燃了自己的战船突入曹军,为赤壁之战的大获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18.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自孙坚起兵时便开始为东吴效力的元老之臣,屡立战功。赤壁之战时他极力主战,并担任先锋。夷陵之战时,他又任正将。是两战之名将。
19.祖茂
祖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孙坚手下将军。与程普、黄盖、韩当。并称“长沙四将”。华雄袭营时,祖茂为救孙坚而死。
20.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吴之中志全忠孝,一诺千金,英勇善战、首屈一指的盖世战将。单若论一对一的交锋,是绝不输给孙策与张辽的大丈夫。为东吴屡立奇功。合淝之战时太史慈误入瓮城而亡。
21.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河贼出身,因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为“锦帆贼”。他颇通书史,又有气力,好游侠,纵横于江湖之间。他投靠孙权之后,在周瑜与吕蒙的力荐下得到了重用,在赤壁之战与合肥大战中他屡立奇功,濡须口一战更是“百骑劫营,不折一骑”,成为东吴军中的盖世英雄。
22.凌操
凌操,余杭人。民团武装首领出身,曾大败严白虎。他归顺孙氏之后,作战勇猛,轻舟当先,在征黄祖一战中身先士卒,被甘宁一箭射死。
23.凌统
凌统字公绩。余杭人。凌操的儿子。凌统十五岁时,其父被甘宁所杀,他力战夺父尸而归。他是东吴深明大义的一代猛将。濡须口之战时,凌统遭曹休冷箭偷袭,幸得甘宁相救,得以生还。从此凌统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不再为恶。
24.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人。东吴后期著名将领。他射死张辽。之后他又背水迎敌、雪中奋兵,打败司马昭。他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他用计谋杀死孙綝,平定了东吴的内乱。
25.徐盛
徐盛字文向。琅琊人。东吴著名将领。他曾指挥两次击退魏军。
26.陈武
陈武字子烈,江松滋人。他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他英勇善战,曾打败薛札,杀死张英。濡须口一战中陈武身死。
27.潘璋
潘璋字文圭。弑杀关羽祸首之一。被关兴取其首级祭父。
28.蒋钦
蒋钦字公奕。他射死陈横,身历数战,立功无数。
29.周泰
周泰字幼平。为护幼主孙权,身中十二枪不死的英勇骁将。他杀死张南,战败曹仁,屡立功勋。濡须口一战他又中数十枪,肤如刻画,孙权曾以“一处伤令吃一觥酒”奖励周泰的功勋。
30.周平
周泰的弟弟。夷陵之战中,被关兴一刀斩了。
31.董袭
董袭字元代。海盗出身,曾举荐虞翻投靠孙策。濡须口之战时,董袭误坠河中溺水而亡。
32.顾雍
顾雍字元叹。东吴丞相。蔡邕的徒弟,他为人不饮酒,寡言少语,举动适当。孙权也曾感叹说:“顾雍不言,言必有中。”
33.吕范
吕范字子衡。孙策时,元老谋臣。表面忠厚,内藏有谋。善卜卦,会带兵。曾杀败曹休。
34.朱治
吴郡太守。东吴将领。
35.阚泽
阚泽字德润。会稽人。赤壁之战时,他密献诈降书,使曹操中苦肉之计。之后他有举荐陆逊为东吴都督,立有大功。
36.严畯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诸葛亮称为“世之腐儒”。
37.薛综
薛综字敬文。沛县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诸葛亮称为“无父无君之人”。
38.程秉
程秉字德枢。汝阳人。夷陵之战吴蜀使臣。割地求和之辈。刘备欲斩,程秉抱头鼠窜而走。
39.朱桓
朱桓字休穆。吴郡人。奋威将军,极有胆略。他斩常雕,大败曹仁。在周鲂诱敌战中他断曹休后路,杀张普,再败曹军。
40.骆统
骆统字公绪。乌伤人。“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战主和派。
41.步骘
步骘字子山。“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往曹营求和使。遇事避祸,个性懦弱,被诸葛亮称为“惧刀避剑之人”。
42.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人。郡吏出身。东吴元老谋臣。曾举荐华佗医治周泰,说降傅士仁,立有功勋。“舌战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战主和派。
43.朱然
朱然字义封。虎威将军。吴蜀之战先锋。
44.周鲂
周鲂字子鱼。东吴鄱阳太守。智谋之士。曾断发诈降曹军,引诱魏兵深入重地,使曹休大败。
45.傅士仁
原蜀国公安守将,被虞翻用计说降,投靠东吴。弑杀关羽祸首之一。吴蜀之战时,他临阵倒戈杀马忠叛变东吴,刘备不纳。命关兴将傅士仁凌迟祭父。
46.孙桓
孙桓字叔武。本姓俞氏,孙策喜爱,赐姓孙,所以也是孙权的宗族。吴蜀之战秭归城先锋将,安东将军。
47.李异
孙桓手下大将。吴蜀之战时,曾与张苞大战二十回合,但最终被关兴劈于马下。
48.谭雄
孙桓手下裨将。吴蜀之战时,被关兴生擒,斩首沥血而死。
49.全琮
全琮字子璜。绥南将军。周鲂诱敌战中他断曹休后路,战败曹军。
50.宋谦
孙权护将。濡须口一战被李典射死。
51.夏恂
东吴部将。夷陵之战时,被张苞一矛刺中,死于马下。
52.戴员
孙翊部下。杀死孙翊的祸首之一。被孙翊妻子徐氏设计杀死。
53.乔玄
乔国老。江东大乔、小乔的父亲。
54.大乔
乔玄的长女。有“江东名花”之称。小乔的姐姐。国色天香,姿容绝伦,矜持稳重,善舞长剑的江东美人。在丈夫“小霸王”孙策死后,他独守空房,在朦朦烟雨的江南风光中过着如诗如画的流离生活。
55.小乔
乔玄的次女。有“江东名花”之称。大乔的妹妹。殊色秀容,温婉娴静,能歌善舞,色艺冠时的江东第一美人。周瑜之妻,善茶艺,有“香茗夫人”的美誉。诸葛亮曾改《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与东南西,乐朝夕与之共”。
56.陶芷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陶谦晚年所得爱女。徐州城破,从人辗转将她送往江东。长大后,嫁于陆逊为妾,她比陆逊年长九岁,并善谋有断,常与陆逊私房议计。她主张:“蜀亡则吴亡,蜀不可亡”的战略计划,是一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谋士。
57.鲁珍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鲁肃的女儿。有才气,善弓弩、计谋。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58.吕雯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吕蒙的女儿。自幼习武,善使长剑、有勇气,是当世的巾帼英雄。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59.陆英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陆逊与孙夫人所生的女儿。秀色可餐,浅通兵法。是“东吴三金兰”之一。
60.沈嫣
沈嫣字依依。冀州人。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自幼叛逆自负,能文善武。父亲审配被曹操所杀。为避祸改为“沈”姓。九岁时,十八路诸侯会盟,她被马腾看中。欲为马超娶为妻子。但是马超却娶了杨艳,沈嫣含恨投奔东吴。赤壁之战爆发,沈嫣为报父仇,虽然她成功的阻击了司马懿,却不幸在战争中阵亡。

群英将领:
01.张角
张角号“太平道人”,自称“大贤良师”。本是个不第的秀才,因得南华老仙所赐《太平要术》,能呼风唤雨。他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自称“天公将军”,举四方百姓起义,皆裹黄巾,史称“黄巾军”。贼势浩大,官军望风披靡。
02.董卓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是暴虐无道、凶残嗜血、骄横跋扈、好杀屠城、权倾一时的野心家。他废立皇帝,全凭己心;屠杀大臣,全凭己意。夜宿龙床,好色嗜酒,溺于酒池肉林之间。致使,十八路诸侯揭竿而起,被迫迁都洛阳,身中“连环计”,被义子吕布所杀。
03.袁绍
袁绍字本初。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地贯青、冀、幽、并四州。是与曹操争夺北方中原的敌手。因此,他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官渡之战。他另立逆动、宽济政失、外宽内忌、多谋少决、恤近忽远、听谗惑乱、最终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04.袁术
袁术字公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袁绍的兄弟。他据汝南贯扬州,是名副其实的南方霸主。他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愚蠢自大、刚愎自用自称“皇帝”。结果遭到群雄围攻,他兵败而逃,死于淮南。
05.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鲁恭王后裔,皇家贵族,人称“八俊”之一。是胸无大志、虚有其表、有名无实的荆州之主。他收留刘备。重用蔡、蒯两大家族。因此被蔡夫人蒙蔽,假造遗诏,废长立幼,最终导致荆州不保。
06.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刘备的故交。任北平太守。割据北方的一代枭雄。为弟弟公孙越报仇,他毅然起兵与袁绍在磐河会战。他不听人言,宠信内贼,兵败垂成。他先杀妻子,然后自缢,全家化为涂炭。
07.马腾
马腾字寿成。马援的后裔,马超的父亲。任西凉太守、汉伏波将军。他受天子“衣带诏”。之后,连接黄奎,起兵讨伐曹操,反被设计杀死。
08.韩遂
韩遂字文约。天水太守。马腾的结义兄弟。马超的叔叔。他重义气、但寡谋断,被曹操“抹书离间”,断臂降曹。
09.张鲁
张鲁字公祺。自号为“师君”。沛国丰人。汉中太守。他贪得无厌、用人多疑,被曹操平定。
10.张绣
张济的侄子。用贾诩为谋士。屯兵宛城的割据势力。他投降曹操,后因曹操霸占其嫂。起兵叛变,使曹操折了大将典韦、子曹昂、侄曹安民大败而回。曹操二次征讨宛城,他投降曹操被封为“建忠将军”。
11.陶谦
陶谦字恭祖。末丹人。是膺秉义德、允文允武、体足刚直、守以温人的徐州太守。他“三让徐州”于刘备,深有识人之明。他遗爱于民,深受百姓爱戴。
12.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他幼时让梨,后为中郎将,累迁至北海太守。他机智博古、怯事妄言是弃之可惜的人才。因得罪曹操,被反诬其“不孝”,遂被杀。
13.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竞陵人,汉鲁恭王的后裔。刘璋的父亲。益州牧。患病疽而死。他平生树敌无数,为刘备入蜀埋下了伏笔。
14.刘璋
刘璋字季玉,刘焉的儿子。他坐拥民殷国富、险塞沃野的益州。是暗弱昏庸、不知积蓄的庸主。他杀死张鲁的母亲,导致张鲁入侵,又请刘备入蜀,益州易主。
15.刘度
四郡太守之一。零陵之主。赵云、张飞以诸葛亮之计生擒其子,举城而降。
16.赵范
四郡太守之一。桂阳之主。手下有大将陈应、鲍隆,被赵云“智取桂阳”时斩杀。
17.金旋
四郡太守之一。武陵之主。张飞取武陵时,被叛将巩志一箭射中面门,坠马而亡。
18.韩玄
四郡太守之一。长沙之主。手下有大将黄忠、魏延、杨龄。战长沙时,杨龄战死,关羽与黄忠惺惺相惜,韩玄内忌欲斩黄忠,反被叛主魏延所杀。长沙陷落,魏延、黄忠皆降。
19.刘繇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手下有大将太史慈、于糜、樊能、张英、陈横、笮融、薛礼等。被孙策“三千兵马过江东”时,平定。太史慈投降。笮融随刘繇投刘表而去,其余皆战死。
20.王朗
王朗字景兴。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任会稽太守。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被孙策平定。王朗归曹。成为助曹篡逆的重臣。蜀汉出祁山时,被诸葛亮骂死于两军阵前。
21.严白虎
自称东吴德王,是割据江东的势力之一。被孙策平定。董袭斩首而亡。
22.何进
何进字遂高。屠户出身。东汉大将军。桓帝死,他强立其妹何后之子刘辩为帝,并鸩杀董后。他诏董卓进京,是东汉乱世的始作俑者。他诛杀“十常侍”未遂,反被“十常侍”所杀。
23.张宝
张角的二弟,黄巾起义首领之一。称“地公将军”。会使法术,能呼风唤雨,飞砂走石。朱儁兵围阳城,被叛徒严政斩杀而亡。
24.张梁
张角的三弟,黄巾起义首领之一。称“人公将军”。会使法术。张角死后,张梁统其众。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于曲阳。
25.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温侯。三国第一武将。他坐下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是英武过人、力拔群山、气盖天下、数将莫敌的一代战神。他虎牢战“三英”、濮阳敌“六将”、辕门射戟,有“人中龙凤”之称,是“三国无双”的英雄。但他反复无常,被李肃说降,弑义父,投董卓认贼作父,又中“连环计”,弑董卓,被“四逆”所逼辗转逃至濮阳。濮阳陷落,他又占徐州。最终下邳兵败,被曹操缢死在白门楼。
26.华雄
关西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他主动请缨为董卓把守汜水关,留下了“割鸡焉用牛刀”的名言。他大败孙坚,又力斩数将,但被关羽温酒之间斩于马下。
27.李儒
董卓的女婿。助纣为虐的军师。与李肃合称“二李”。他素有“孽谋”,为废帝迁都,出谋划策。他力谏董卓将貂蝉赐吕布,董卓不纳,李儒从此闭门不出。董卓身死,李儒被王允斩于市曹。
28.李肃
原是“二李”之一。帮董卓说降吕布的虎贲中郎将。因未升其官,心中怀恨,联合王允,巧施“连环计”诱出董卓,借吕布之手杀之。他征战“四逆”,反被折了锐气,被吕布盛怒之下斩杀。
29.蔡邕
蔡邕字伯喈。蔡文姬的父亲。有“旷世奇才”之称的史官。原是被董卓所逼,为其效力的一代名流。因“一月三迁其官”,他深受感动。董卓死时,他亲自路祭,王允大怒,将他斩于市曹。
30.陈宫
陈宫字公台。原是中牟县令,后因“捉放曹”事件,弃官而逃。曹操杀死吕伯奢,并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使陈宫背离曹操,改投吕布。成为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吕布不纳其谏,导致兵败。将他缚于曹操,誓死不降,最终被斩。
31.貂蝉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吕布妾。王允义女。并州郡九原人。本姓任。因执掌貂蝉冠,更名“貂蝉”。年方二八、色伎俱佳、身材窈窕、人品风流、明眸皓齿、粉面朱唇、花容月貌、玉骨冰肌、有“闭月”之姿。宛如天上神仙般千娇百媚。王允利用貂蝉巧施“连环计”,离间吕布刺死董卓。吕布兵败身死,貂蝉的下落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32.严如意
吕布的妻子。姿色略逊貂蝉的一代娇娘。她善舞技,能饮酒。人称“醉舞的仙子”。原是丁原府中的陪酒侍女,与吕布青梅竹马结发为妻,常怀“妇人之见”,使吕布留下了“恋妻不纳陈宫谏”的恶名。
33.吕菁
吕布的独生女儿。严氏所生的掌上明珠。她从小被娇生惯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盼望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34.李傕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由李、郭独霸朝政,他们肆虐百姓,禁锢天子,横行无忌,无人敢言。后来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数月,争夺天子、挟持大臣、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最终,二人和解,兵合一处,欲害天子,却被曹操打败,挟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终。
35.郭汜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由李、郭独霸朝政,他们肆虐百姓,禁锢天子,横行无忌,无人敢言。后来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数月,争夺天子、挟持大臣、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最终,二人和解,兵合一处,欲害天子,却被曹操打败,挟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终。
36.张济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马腾勤王”,樊稠被斩,张济统其众,回弘农。又因李、郭交兵,张济兵据长安。在攻南阳,身中流矢而亡。
37.樊稠
董卓的大将,“四逆”之一。董卓死后,欲卸甲归田,贾诩献“乱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联合兴兵发动了“李傕之乱”。四将合围,大败吕布,兵临长安城下,他们逼死王允,挟持天子。“马腾勤王”,樊稠因义释韩遂被斩。
38.田丰
田丰字元皓。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有“先知”之称。是正派忠直的一代贤臣。他刚而犯上,直言“官渡必败”,被袁绍囚于狱中。绍果兵败,田丰知死,不久被杀。
39.沮授
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被曹操称为“天下无忧”的谋士。他忠于袁绍,直谏不讳,被囚军中。曹军至,沮授被俘,他营中盗马,欲归袁绍,被曹操下令射杀。
40.审配
审配字正南。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专而无谋,构陷许攸,导致袁绍兵败。之后,死守冀州,曹操俘,他誓死不降, “面北而死”。
41.逢纪
逢纪字元图。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果而无用,谮媚乱上,导致田丰被杀。绍死“袁氏内变”,逢纪被袁谭所杀。
42.郭图
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他智而争权,尽谮乱国,致使“张郃反水”。绍死“袁氏内变”,图随袁谭战,后被乐进射下城壕而亡。
43.许攸
许攸字子远。曹操旧交。袁绍手下“六谋士”之一。贪而不智,因审配构陷降曹,献“火烧乌巢”之计,使曹操大胜。因言语无状,被许褚斩首。
44.颜良
袁绍手下上将。与文丑合称“虎狼兄弟”。有“匹夫之勇”。官渡之战时,他先斩魏续、宋宪,又败徐晃。最终,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45.文丑
袁绍手下上将。与颜良合称“虎狼兄弟”。亦有“匹夫之勇”。他连战张辽、徐晃,逃至黄河岸边,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
46.袁芳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袁绍的女儿。乱世的千金。她温婉可人,以天下太平为最高理想。袁氏覆灭,袁芳失踪。
47.袁杏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袁术的女儿。深明大义,坚决反对袁术称帝。因此,营中盗符,与雷薄、陈兰一同落草为寇,背主而逃。
48.纪灵
袁术手下大将,山东人。曾与关羽连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因“辕门射戟”,他与刘备罢兵议和。袁术势衰“携玺寻兄”,被刘备阻击,纪灵死战而亡。
49.蒯良
延平人。刘表辅国之一,蒯越的哥哥,天下名士。曾用奇计杀死孙坚。
50.蒯越
延平人。刘表辅国之一,蒯良的弟弟,天下名士。被曹操誉为“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
51.公孙婷
公孙瓒的女儿。丽容娇姿、温柔恬阔、受人怜爱。兵败时,瓒恐女儿受辱,亲手杀之。
52.张松
张松字永年,刘璋的谋士。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之能。他受辱于曹营,故献图刘备。为刘备攻取西川,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机事不密,被其兄告密而亡。
53.张任
刘璋手下大将。智勇双全。他设伏落凤坡使庞统身死。诸葛亮定计将他活捉,他誓死不降,最终被斩。
54.杨松
张鲁手下的谋士。他贪得无厌,受曹操贿赂,卖主求荣,导致汉中沦丧。
55.诸葛均
诸葛亮的弟弟。躬耕南阳,有才华,又有智慧,是宁静致远的大隐者。
56.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道号“水镜先生”,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等天下名士的导师。他峨冠博带,道貌非常,隐居荆州、育人无数、有“桃李遍天下”之称,又有出神之智,入鬼之谋,是名遍九州的天下贤师。
57.刘协
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郭叛党、曹操、曹丕四个势力所挟持的傀儡,他虽有抱负,却不能施展。最终被逼“禅位”。成为了汉朝的亡国之君。
58.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人。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当世神医。他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他治疗周泰十二处枪伤,一月而愈;又为关羽“刮骨疗毒”,欲为曹操“开颅治风”,因此被斩。
59.于吉
妖道。因得《太平青领道》,能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有蛊惑人心之能。他鼓动江东百姓,最终被孙策所斩。
60.左慈
左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是勇人、道人、神人、菩萨、罗汉、佛一般的人物。因得天书《遁甲》,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穿山透石、藏形变身,无所不能。他掷杯戏曹操,百斩而不死。又能预知诸葛亮生死,“义动凤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一代神话。

【全部完】
这是按《三国演义》写的
满意请采纳,谢谢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徐 庶 (字元直),荆州俊杰,曾效力于刘备麾下,后因其母被曹操俘虏,而被迫加入曹营。
  曹操 (字孟德),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盲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
  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张 昭 (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
  陆 逊 (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鲁 肃 (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吕 蒙 (字子明),将关羽干掉的东吴名将,陈寿评论“有国士之量”。
  周 瑜 (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三国杀》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散文流传。[5]
  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如神,献计连环,指掌西蜀,只因其妒忌诸葛亮,不听劝阻,命陨落凤坡。
  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关 羽 (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刘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果断出击曹仁,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里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若无孙吴短视后方出击,怎得后来蜀汉再无能力伐魏,而又孙吴苟安等死?惜周瑜不在,让一群短视书生谋天下。[3]
  张 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长坂坡之战刘备败北逃亡,张飞率军在长坂坡迎战曹操为刘备逃亡争取时间。长板桥前,张飞孤身一人喝退曹兵百万,被称为“万人敌”。
  赵 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敌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心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
  马 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诗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刘备 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此外,关羽还被台湾同胞视为恩主神.

曹操 cáo cāo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发明“孔明灯”。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张飞(167?—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身高约合现今1.78米。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166年出生,221年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简介】
赵云

字 子龙
终属 蜀
性别 男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官职 镇东将军
爵位 永昌亭侯 顺平侯(追谥)
生卒 ?— 229年
子女 赵统、赵广
曾效力过的势力 袁绍、公孙瓒、蜀

《三国志·赵云传》及其裴注原文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敦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性别男,因穿白袍银甲,骑白马,人称"锦马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名门望族,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腾,故而马超有四份之一的羌人血统。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末期蜀国名将。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七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皓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身高约合现今1.75米。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此后,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时,于在剑阁设计埋伏,张郃前往追击,中埋伏被乱箭射死。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享年约72岁,性别男,(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忠(?? — 220年),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假行裨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

赤壁之战后,刘备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及零陵太守刘度投降。黄忠侯随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后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于葭萌关受任进攻成都,作战时身先事卒、勇冠三军。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

219年,刘备北攻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对着曹军将领夏侯渊的精英部队,仍带领士卒奋勇杀敌,更斩杀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与张飞、马超、关羽同位。黄忠次年和刘备伐吴,不幸被乱箭射死。追谥刚侯。


刘备 字玄德 蜀国皇帝 关羽、张飞义兄
关羽 字云长 蜀国五虎大将之首 刘备义弟 张飞义兄
张飞 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蜀国五虎大将之一 刘备、关羽义弟
赵云 字子龙 蜀国五虎大将之一
马超 字孟起 蜀国五虎大将之一
黄忠 字汉升 蜀国五虎大将之一
诸葛亮 字孔明 蜀国丞相、军师
庞统 字士元 蜀国副军师
魏延 字文长 蜀国大将
关平 关羽儿子 蜀国将领
姜维 字伯约 蜀国后期军师


孙坚 字文台 孙权父亲
孙策 字伯符 孙权哥哥
孙权 字仲谋 吴国皇帝
孙尚香 孙权妹妹 刘备妻子
周瑜 字公瑾 吴国都督
黄盖 字公覆 吴国老将
甘宁 字兴霸 吴国大将
太史慈 字子义 吴国大将
周泰 字幼平 吴国大将
凌统 字公绩 吴国将领
鲁肃 字子敬 吴国都督(接替周瑜)
吕蒙 字子明 吴国都督(接替鲁肃)
陆逊 字伯言 吴国将领


曹操 字孟德 魏王
夏侯敦 字元让 魏国大将
夏侯渊 字妙才 魏国大将
典韦 外号“恶来” 魏国大将
许褚 字仲康 外号“虎侯”、“虎痴” 魏国大将
张辽 字文远 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与关羽有交情
徐晃 字公明 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与关羽有交情
张郃 字隽乂 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于禁 字文则 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乐进 字文谦 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庞德 字令明 魏国大将
曹仁 字子孝 魏国大将
曹丕 字子桓 魏国皇帝 灭汉朝
司马懿 字仲达 魏国三代皇帝军师

其他
吕布 字奉先 三姓家奴 三国第一勇士
张角 黄巾起义带领人
袁绍 字本初 曾称霸一时 后被曹操所灭
袁术 字公路 袁绍弟弟
孟获 南蛮王
董卓 废汉灵帝 立汉献帝 曾掌握大权 后被吕布所杀
左慈 字元放 道术仙人

刘备
诸葛亮 刘备的军师
关羽 刘备的结义兄弟
张飞 同关羽
赵云 刘备手下的
曹操
周俞

关于三过的事啊,你最好亲自看看,否则是说不清的,再说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啊,也没什么不好

三国中所有的职位~

三国时期的官职大全

为了大家多了解一下三国,特转载一下三国的官职表。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邢燕慧# 列举出《三国演义》里的9位人物. -
(15536156259): 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周瑜、黄盖、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张合、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于禁、许褚、郭淮、钟会、邓艾、贾逵、……

#邢燕慧# 谁知《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
(15536156259): 刘备:仁义爱民 关羽:义薄云天 曹操:奸诈狡猾 诸葛亮:智谋超群,临危不惧 姜维:智勇双全 周瑜: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老实 赵云:勇武过人 张飞:爽直粗豪 司马懿:老谋深算,生性多疑

#邢燕慧# 列举出《三国演义》里的9位人物. -
(15536156259): 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曹丕 曹植 周瑜 孙权

#邢燕慧#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 -
(15536156259): 《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天下三足鼎立,兵分三国:魏、蜀、吴.其中人物最典型的有:(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魏:曹操)(吴:孙权、周瑜、黄盖)其次:袁邵、司马懿、赵云、鲁肃、吕布、董卓、貂禅(美人计主角)、蔡瑁、张允、孟获、司马师、司马昭等.〔实在有点多,你看吧,又不知道要多久,就找了几个熟悉的!〕

#邢燕慧# 请举出三国里面的10个人物~~急要
(15536156259): 曹操 周瑜 诸葛亮 庞统 孙权 司马懿

#邢燕慧#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名称? -
(15536156259): 根据王者荣耀记载蜀国,有缘歌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备五虎将嗯,还有他们的师兄地师兄司机啊,等等.

#邢燕慧#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及其故事 -
(15536156259): 蜀汉: 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 关...

#邢燕慧# 列举三国演义里的20个人物?
(15536156259):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邢燕慧# 三国有那些著名人物? -
(15536156259): 曹操 [ 曹操家世图 ] 曹嵩、曹腾、曹节 家族武将 夏侯敦 、 夏侯渊 曹仁 、 曹洪 建安七子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荀彧 、 贾诩 、 郭嘉 、 徐庶 、 邓艾 崔琰 李典 、 于禁 、 吕旷、吕翔 刘备 五虎将 关羽 、 张飞 、 赵云 马超 、 黄忠 庞统 、 姜维 赵统、赵广 孙权 孙坚 黄盖 、 孙静 韩当、韩综 陆逊 、 吕蒙 、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