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模仿茅盾的《白杨礼赞》写一篇象征散文 茅盾的《题白杨图》与《白杨礼赞》一样,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窗外一树白花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我望得出神,希望它永远这样静静地满足我省美的愿望 班里的同学都去上体育课了,我柱着拐杖,一步步走到窗前,我的脚绑上了石膏,还需两个星期才可拆掉,同学说'你个残废”,我急忙辩解"还有两个星期就可以拆掉了啊“可没有人听我的话,昔日的好哥们勾肩搭背的朝我笑笑“小子,好好养伤吧,你这脚够你受的”我突然想到了那树白花——真是很完美呢。 没想到过了几天,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把我的审美情趣打碎了,先是一地洁白的花瓣,下课后,同学们东奔西跑,把那花瓣了一脚又一脚。。。。。。 接着你可以写“我”看到了这一幕内心的感想,及同学们无所谓的表现满树的白花被暴风雨摧残后显得如何?联想一下,比起它前几天的完美无瑕现在的枝桠上又是怎样的场景 当过了两个星期,“我”的脚拆下石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时面对白花(有可能现在已是没有白花,只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又会想到些什么.哦,你会 想到白花当年的风姿,进一步想把白花当成人来想,现在的白花是一个残疾人,以前的白花是一个健全的人,由此想到“我”自身的经历来说 白花来年还会照常开放 下一段可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不必太多,注意别偏题最后:这就是我观察学校里的一树白花所得的启示(联系人生,缺憾何尝不是一种美,因为本身有缺憾,所以成功(来年绽放)更加显得来之不易 注意: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5。散文形散神不散 6,注意联想事物与自己的内在联系 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也写过这种类似文章

写植物的作文,类似《白杨礼赞》~

梅花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白杨礼赞》原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突出了白杨树笔直和无旁枝的特点,用象征的手法,以白杨树比作北方的农民。
《白杨礼赞》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题白杨图》原句:“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写出了白杨树的高洁、象征自己洁身自好,不与黑暗同流合污。并表达了自己效仿白杨树这种品格的想法“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题白杨图》写于一九四三年,即散文《白杨礼赞》写作后两年,当时仍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是茅盾先生对《白杨礼赞》中白杨形象的准确概括和对自己写作目的的直接陈述。
可以说是《白杨礼赞》主题思想的艺术归纳。它们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所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


扩展资料: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题白杨图》通过白杨树的描写,体现了作者高洁、不与黑暗现象同流合污,勇于奋斗,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


#符静宝# 仿写《白杨礼赞》 -
(17240139410):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符静宝# 求《白杨礼赞》的原文及仿写? -
(17240139410): 白杨礼赞 ——茅盾/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符静宝# 有关白杨的随笔,仿照《白杨礼赞》 -
(17240139410): 《白杨礼赞》仿写:仙人掌礼赞 仙人掌不是最美的,甚至有一点丑陋.但是,我赞美它. 当你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走过,看见一颗或几颗仙人掌,这应该会让你为它的那种坚强、挺拔、朴质、刚毅、又有些温柔的特性而感到钦佩. 沙漠,死亡...

#符静宝# 急求一篇模仿 矛盾“白杨礼赞”倒数第二段的托物言志的文章(100字左右) -
(17240139410): 风雪又能对你怎样呢? 苍劲挺拔足以构成一种气势,健美的臂膀擎起绿的精灵,在狂风暴雨中你的身躯依然挺拔如初,依然把那苍翠欲滴的爱意,还诸天地.不管是新生幼林,还是参天古木,一样诉说对生命的追求,一样的浪漫云霄. 风雪的思绪如潮,被这不屈的绿意所震撼, 风雪无情,青松有情. “青松恨不高千尺”你总是虔诚地去追求生命的辉煌,晶莹的绿意不正展示了你对生命的执著的爱吗?走出风雪的迷惘,矫健的身姿便如一把绿色的巨笔直指蔚蓝的天空!!

#符静宝# 白杨礼赞第七段仿写原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
(17240139410): 上完第一节课,听第二节,是W老师的,正好也上《白杨礼赞》,也是第二课时,W老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和同样流畅的课堂结构推进让我十分享受.听课时,我一直在琢磨...

#符静宝# 怎么写象征作文 -
(17240139410): 用象征手法构思作文 胡德松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

#符静宝# 模仿《白杨礼赞》第八段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
(17240139410): 松树是常见的树,然而它却是不平凡的树,就跟千千万万 个劳动人民一样.它有极强的生命力,北风刮不到,大雪压不倒,也跟不屈不挠的劳动者相似.我赞美松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劳动者,尤其象征了今天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所不可缺的勤劳、勇敢、昂扬向上的精神. 我要做长青的松树,永葆青春的活力,为祖国奉献我所有的智慧和力量. 小草不是平凡的生物.它在土地,乱石边很常见,所以被人蹂躏,就和水一样,它有顽强的毅力,努力冲出黑暗,向往向上,向前,也和流水相似.我喜爱小草,因为它不仅代表着逆流而上的流水,尤其象征着水滋润草的无私精神,追求迎难而上的壮丽,迸发,升腾……

#符静宝# 6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散文 - 作业帮
(17240139410):[答案]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 托物言志一般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

#符静宝# 茅盾白杨礼赞 散文 -
(17240139410): 茅盾处女作《蚀》,由《幻灭》、《动摇》和《追忆》三部分组成.后来又写了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

#符静宝# 茅盾白杨礼赞散文 -
(17240139410): 茅盾处女作《蚀》,由《幻灭》、《动摇》和《追忆》三部分组成.后来又写了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