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则一念不起,动则完善相随,从无为和有为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两百字即可 所有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对不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动”和“静”是心的两个基本状态,所以古德提出了“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的修心原则。
....
....
对于绝大多数凡夫来说,如果能让念头减少一半,痛苦和混乱就会减少一半;如果能保持一刻钟的“心如止水”,则在这一刻钟内,痛苦将根本无法产生。许多人的心常常处在痛苦和愤怒的状态,犹如疯狂的野马,无法停息下来。这些痛苦和愤怒的心灵,甚至许多次地生起摧毁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将念头歇下来,安住于“一念不生”的状态。

歇下疲倦的心!我们要常常这样训练,使心具有歇下来的能力。一个身体疲倦的人如果让自己的身体歇下来,就会渐渐恢复体力;同样,一个妄念纷飞的人,尤其是痛苦、混乱和悲伤连绵不断的人,应当学会歇下自己的念头,让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常常这样训练就会发现,自心其实是独立于外境的,一切痛苦都是心自找的,无需依赖于任何外境,心自己就能安乐自在。

在佛教禅定的修心方法中,有一种很殊胜的方法,就是停止“身口意”三门的一切活动: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一动不动,嘴里不说任何语言,心里也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好像一个极为疲倦的人躺下来休息一样。当我们这样去练习的时候,就会发现身心都会泯灭在虚空中,保持住这种“身心如虚空”的状态,就是禅修的开始。

当我们从禅定中出来,允许念头生起的时候,要贯彻“动则万善相随”的原则。犹如哨兵审查每一个经过城门的路人、不让一个可疑分子进入城内一样,要仔细审查每一个在心中生起的念头。对那些会导致自他痛苦的一切恶念,诸如伤害众生的、愤怒的、贪婪的、傲慢的、嫉妒的、吝啬的、忧伤的、焦虑的……等等,一概不予放行;而应当鼓励一切可以导致自他安乐的善念生起,如宽容的、安详的、慈悲的、喜悦快乐的……等等。

生命的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心灵活动。无论身处何处,心是怎样的,我们就怎样地活着,心活动的方式就是我们活着的方式。如果心的活动是快乐的,我们就快乐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痛苦的,我们就痛苦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焦虑的,我们就焦虑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盼望的,我们就盼望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愤怒的,我们就愤怒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嫉妒的,我们就嫉妒地活着……。所以,只有有效地控制各种恶念的产生,并保证生起的念头都是善的,我们才能快乐地活着。

静,表示的是等待,比如你在追求什么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努力做些什么,而静则是什么都不去做,只是一味的去思考,去等待。而动却是相反的,它不仅要去想,还有去做 ,怎么样把它做好。它不止是有想法而且还是加以了行动的。其实不是动还是静,最好是可以加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我这里不是说动或静怎么样,各有各的好处与短处。再我们去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只能静静的等待一个结果。而在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要行动的。

心则静,静则修对吗~

无念则静,静则通神,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古往今来,凡圣人贤哲,立德立业者无不以静为修,从静入手。若不能静,便难成大器。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了就聪慧清醒。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

一切的痛苦都是源于内心的不够自信,心态摆的不够正确!这点解决不了,永远都不会真正的快乐!


#殷很腾# 印光大师文章 怎样处理好研教与念佛之间的关系 -
(18296693439): 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随身.做教师是培养福德最快的,也是损福德最快的方式,因为对学生的一生实在是影响深远.赔福折福都在一念之间.教研中时刻将师生的德行培养、因果教育巧妙的渗透进去,就是普渡众生.比如教语文的或英语的,阅读和背诵内容多设计与正法相应的题目;教历史的,多揭示历史背后的善恶因果规律,启发学生;平常日常多关心困苦学生却又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鼓励落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等等.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佛法无处不在,处处想着利益众生,即是念念都在修行.静的时候,老老实实念佛;动的时候,用一片柔善之心感化众生.

#殷很腾# 什么是无为
(18296693439): 如水一样,随曲就伸.平常心对待一切.

#殷很腾# 关于《老子》的“动静”的问题...... -
(18296693439): 刚好这几天我看了一些这样的东西, 说一下下吧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人把道叫做太极或无极,或太虚等等,所谓道生一即太极生两仪,如何生呢,便是动静,动为变,为有为,为正面的向上的东西,也就是所说的阳,而阴与之相对. 这是一个常规的分法,历来君子都是积极用世,推动世界的发展,这是动的力量,而隐者便要无欲,无为,以至静,不过动列、静都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罢了. 这样说明不明白?

#殷很腾# 清静无为什么意思 -
(18296693439): 清静无为的意思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自】唐·贾至《虙子贱碑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同乡的人都很富足. 【例子】历史上有许多开国之君...

#殷很腾# 无为的付出是什么意思 -
(18296693439): 付出却没回报 或者付出过多 回报太少

#殷很腾# 无为含六种意思,说说是哪六种 -
(18296693439):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 明 方孝孺 《懒斋记》:“道家之说贵无为而主静....

#殷很腾# “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是什么意思 -
(18296693439): 明则静,静则虚,虚则无为而无所不为也!..... “无为而至,及无为而无不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

#殷很腾# 静则动,动则得矣"这句话是什么意 -
(18296693439): 出自《庄子·外篇·天道》中“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释义: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喻指在静中求动,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殷很腾# 以不为达到无所不为,以不争达到无所争.是什么意思?????? -
(18296693439): “以不为达到无所不为”,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目标,所以就自由的什么都可以去做,毫无禁忌. “以不争达到无所争”,因为没有什么是要争取的,所以就没有什么可以来和他争斗了.

#殷很腾# ”静“字,在佛语中的释意 -
(18296693439):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