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例子 善于合作的事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

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

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2、廉颇与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3、郭子仪和李光弼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兵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

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

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4、孙权和刘备

当年,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曹操与张辽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共守合肥。一次孙权发乒十万来攻,二人是五子良将之二,同等功绩,以前素有矛盾,但面对强敌,仍能互补互助,共进共退,终于大破敌军。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麽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凭什麽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倒过来!”   

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上帝一言不发,把它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阔绰舒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要命,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地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上最珍美的东西!”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



1、郭子仪和李光弼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
皇帝命令郭子仪率兵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
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姓遭殃,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


2、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权给刘备提供了暂居之地,诸葛亮为孙权设计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使曹操80万大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把火使孙权消除了曹操的威胁又使刘备开辟了在蜀地的霸业,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善于合作
1.“井深大 盛田昭夫”,Sony就是他们两个一起创办的,一个搞技术,一个搞经营,合作的很出色吧!
2诸葛亮与周瑜合作借东风 把曹操火烧在赤壁大败曹操

曾经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长者在路途当中遇到了两个饥饿的人,并且这位长者给予他们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其中的一个人要了那箩鲜鱼,吃完后就饿死了;另一个人要了那根鱼竿,走向大海,还没走到海边,也饿死了。鱼可以暂时充饥,可以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但不能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鱼竿可以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但对眼前的饥饿却毫无意义,无能为力。为此,只有两人合作,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用这篓鲜鱼解决眼前的饥饿问题,再一起走向大海,用那根鱼竿解决长远的生计问题。但由于这两个人拒绝合作,独占一物,最终落得双双赴黄泉的悲惨下场。在这个寓言故事当中生动地证明了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暗示人们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挚友,在工作中,也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在那艰苦卓绝的时代,在那资本家牢牢控制社会,工人阶级毫无地位可言的时代,要不为尘世所纷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多么艰难的一项工作!但马克思与恩格斯做到了,而且完成得那么出色!《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极大的推动了工人阶级运动,为无产者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壮举!虽然恩格斯谦虚地把这一切都归于马克思名下,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他们没有合作,或许全世界无产者还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居里夫人的伟大早已是家喻户晓,她与并肩战斗的丈夫——居里。她们是在共同的研究中走到了一起,相同的研究方向使他们在充满危险的“放射性之旅”中协同作战。当他们骑上自行车,一起在乡间放松时,男女两性不同的思维方式似乎得到了极佳的互补,重大发现也终于浮出水面。合作的快乐带着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合作的快乐带给他们诺贝尔奖的莫大荣誉,合作的快乐给全世界带来了一个惊喜。密切的合作所带来的荣誉分享也是必然的。一只工蚁所带回家的糖水会被庞大的蚂蚁家族中每一员共享。对于这一点,似乎只有那些捧起冠军奖杯的集体才能真正享受。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夜深人静,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睡熟了,五指兄弟却开始了他们的对话。他们各自吹嘘着自己的本领和长处。这时,一只大皮球滚到了他们的面前说:“你们谁能把我举起来?”大拇指想:我是大哥哥,这可是显示我本领的好机会。于是抢上一步说:“你们都看我的,我一个人就行。”他麻利地钻到大皮球下面,一抬身,大皮球就跑了。他不甘心,试了几次,累得满身大汗,仍没有把大皮球举起来。食指走上前去,试了试,也不行。中指说:“我最长,我的本领也最大,看我的。”他也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大皮球笑了笑说:“不行吧,你们一起用力,试试看行不行吧。”五指兄弟点了点头,答应了大皮球的建议。大拇指想:就是举起来也是大家的功劳,又显不出我的本领,我才不费劲呢。中指想:小指有什么本领,举起来还算他一份,我可不愿意。这时,大皮球喊到:“一、二、三,举!”大拇指装作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轻轻碰了碰大皮球。中指也漫不经心地碰了碰皮球。食指、无名指和小指虽然尽了力,但仍没有把皮球举起来。大皮球说:“你们其中有人没有用力,如果你们都用了力,一定会把我举起来。你们再试一次。”五指兄弟一起用力,轻轻地就把大皮球举了起来。大皮球说:“道理很简单,只要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块使,办什么样的事都很简单。”五指兄弟听了大皮球的话,都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离开他人的合作,任何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凡夫俗子,都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许多事实证明,学会与人合作,不仅能提高我们办事的效率还能快乐彼此的心情,所以我们从小要有这种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行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与和其他人合作是避免不了的,一幢房子,一个人是建不好的;一场球赛,一个人打不了;一家企业要发展,一个人做不了……合作是成功的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宣言》;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明了镭;正因为有成功的合作,我国2008年申奥成功。所有的这些真诚合作,才使我们步入一个新纪元,成为一个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社会。

善于合作的名人事例~

国共先后两次合作,第一次讨伐军阀,在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还是在面对抗日的危机关头,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最终成功抗日。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他潜心研究推翻资本主义,使人类进去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但这仅仅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朋友拂里德里希•恩格斯帮助他并和他一起研究,并且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他们的这种成功就是合作而完成的。如果是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大的成就。
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fú)洛里、弗莱(lái)明和钱恩三人。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杰出范例。”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经常遭受到病菌的侵害。很多人由于受病菌感染,往往不治而终。然而,当时的医生对这些病菌了解甚少,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垂死挣扎。
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来改变这个状况。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求消灭病菌的方法,研制杀死这些人类死敌的药物。1928年夏季,弗莱明发现一种绿色霉菌的分泌物能有效地杀死凶恶的葡萄球菌。他把这种绿色霉菌称为青霉菌,把青霉菌的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
在一次聚会上,弗莱明向英国一位大人物说起了自己的发现。那位大人物好心建议道:“弗莱明,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啊。想想看,这种青霉素在今后医药上的用途有多大?你赶快去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家人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为生计发愁了。”
当时,弗莱明家累很重,还时常需要亲戚们的接济,所以这位大人物的建议也让弗莱明心动。但经过一番考虑,他还是谢绝了这一建议。他在给这位大人物的信中写道:“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人的荣华富贵,有意无意地去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弗莱明知道,要把滤液中含量极少的青霉素提炼出来,并制成一种临床使用的药物,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在英国皇家《实验病理季刊》上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并呼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这一研究工作中来。
英国病理学家霍(huò)华德•沃尔特•弗洛里也一直在对天然的抗菌物质进行研究。他历来主张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弗莱明的发现公布以后,弗洛里决定和才华出众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一起,共同进行青霉素的系统研究。
从1939年开始,在弗洛里的主持下,一批热心的科学家自愿组成了实验攻关小组。细菌学家加德纳和山德士负责青霉素培养,钱恩负责从滤液中提取青霉素。山德士还研究出一种能测定青霉素含量的简便方法。培养液中青霉素的含量是极少的,要处理好几吨的滤液,才能得到一点点青霉素。科学家每天要洗刷几百个大玻璃瓶,培制十多吨培养液,还要接种、分离、干燥……工作十分艰苦。但科学家们都不以为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研制出青霉素制剂,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1940年,弗洛里等终于得到了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它的杀菌能力空前强大。这时,正好附近有家医院收治了一位严重感染的病人,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虽然医生尽最大力量进行抢救,用了大量药物,仍未能见效。弗洛里把青霉素溶液缓缓地注入病人的静脉,病人很快清醒过来,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之后,他们又用青霉素制品治疗一批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结果病人都迅速恢复了健康。
然而,从青霉菌中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实在太少了,远远满足不了医学上的需要。为了寻找高产菌种,解决青霉素含量过少的问题,弗洛里等人四处奔波,从各地的土壤、垃圾堆和发霉的食品中分离出几百种霉菌标本,逐一加以研究、比较。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在垃圾箱的西瓜皮上找到了高产的优良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成倍增长。同时,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炼方法,不断提高青霉素制品的纯度,使它能成为临床用药。
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恶性疾病再也不能猖(chāng)獗(jué),无数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医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人们一致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发现。
建议你看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7050113.html,事例很多,就是有点长

合作事例
[动物故事]
动物的互惠互助
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蜜獾(huān)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树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发现了树上的蜂巢后,使去寻找蜜獾。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áo)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可以饱腹了。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更为有趣。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鱼、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蛀,帮助鳄鱼清洁口腔。有时鳄鱼把大口一闭,千鸟就被关在里边。然而你不必为千鸟担心,只要千鸟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伟人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这种帮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
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在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
“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
“在这一点上你对了!”
马克思说着说着竟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他俩天天见面,不是在这个家里,就是在那个家里。讨论问题时,他们在屋子里,各自沿着一条对角走来走去,一连谈上几个钟头。有时两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声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为止。于是,两人就放声大笑起来。
1867年8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凌晨两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印张(一共49个印张)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
“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
《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
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
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
从1883年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合作范例]
协作精神的杰出范例
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fú)洛里、弗莱(lái)明和钱恩三人。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协作的杰出范例。”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经常遭受到病菌的侵害。很多人由于受病菌感染,往往不治而终。然而,当时的医生对这些病菌了解甚少,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做垂死挣扎。
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来改变这个状况。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求消灭病菌的方法,研制杀死这些人类死敌的药物。1928年夏季,弗莱明发现一种绿色霉菌的分泌物能有效地杀死凶恶的葡萄球菌。他把这种绿色霉菌称为青霉菌,把青霉菌的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
在一次聚会上,弗莱明向英国一位大人物说起了自己的发现。那位大人物好心建议道:“弗莱明,你发财的机会来了啊。想想看,这种青霉素在今后医药上的用途有多大?你赶快去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家人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为生计发愁了。”
当时,弗莱明家累很重,还时常需要亲戚们的接济,所以这位大人物的建议也让弗莱明心动。但经过一番考虑,他还是谢绝了这一建议。他在给这位大人物的信中写道:“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人的荣华富贵,有意无意地去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弗莱明知道,要把滤液中含量极少的青霉素提炼出来,并制成一种临床使用的药物,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许许多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在英国皇家《实验病理季刊》上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并呼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这一研究工作中来。
英国病理学家霍(huò)华德•沃尔特•弗洛里也一直在对天然的抗菌物质进行研究。他历来主张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弗莱明的发现公布以后,弗洛里决定和才华出众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一起,共同进行青霉素的系统研究。
从1939年开始,在弗洛里的主持下,一批热心的科学家自愿组成了实验攻关小组。细菌学家加德纳和山德士负责青霉素培养,钱恩负责从滤液中提取青霉素。山德士还研究出一种能测定青霉素含量的简便方法。培养液中青霉素的含量是极少的,要处理好几吨的滤液,才能得到一点点青霉素。科学家每天要洗刷几百个大玻璃瓶,培制十多吨培养液,还要接种、分离、干燥……工作十分艰苦。但科学家们都不以为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研制出青霉素制剂,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1940年,弗洛里等终于得到了最初的青霉素制品,它的杀菌能力空前强大。这时,正好附近有家医院收治了一位严重感染的病人,他被送进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虽然医生尽最大力量进行抢救,用了大量药物,仍未能见效。弗洛里把青霉素溶液缓缓地注入病人的静脉,病人很快清醒过来,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之后,他们又用青霉素制品治疗一批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结果病人都迅速恢复了健康。
然而,从青霉菌中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实在太少了,远远满足不了医学上的需要。为了寻找高产菌种,解决青霉素含量过少的问题,弗洛里等人四处奔波,从各地的土壤、垃圾堆和发霉的食品中分离出几百种霉菌标本,逐一加以研究、比较。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在垃圾箱的西瓜皮上找到了高产的优良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成倍增长。同时,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炼方法,不断提高青霉素制品的纯度,使它能成为临床用药。
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恶性疾病再也不能猖(chāng)獗(jué),无数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医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人们一致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发现。
[故事城堡]
团结的力量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总共有8个儿子。这些男孩子自小就总是打打闹闹,争争吵吵,让他们的父亲费了不少心。日子一天天过去,农夫越来越老了,儿子们越长越大,可这吵吵闹闹的脾气一点也没见改好,老父亲为此日夜担忧。
于是有一天,农夫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希望他能帮助想出一个好办法,让这些不懂事的儿子明白他们这样做是多么的愚蠢。
长老让农夫把他的儿子都叫到一起,然后取出8根筷子,一根一根地分别递到他们手里,说:“你们使劲地把筷子折断吧。”
“折断这么细的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哈哈,真是可笑!”男孩们嘲笑地说。果然他们轻轻一用力就把手里的筷子折断了。
这时,长老又取出8根筷子,用绳子把它们紧紧地扎在一起,说:“那么现在呢,你们谁能折断这一捆筷子?”
最大的儿子抢先拿过筷子,两手使劲用力,脸都涨红了,这捆筷子还是好好的,连弯都没有弯一下。其他的男孩也很不服气地都试了试,可是没有人能把筷子折断。
农夫感激地看着长老,对儿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能体会到这里面的意义吗?你们成天争吵不休,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筷子,很容易就会被折断。而细细的筷子团结在一起都有了这么大的力量,何况是你们这8个强壮的人呢?”
这番话让男孩们终于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也认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给父亲带来了多大的烦恼。他们轻声地互相道歉着,亲亲密密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陆振君# 朋友之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例子 -
(15371458365): 当然,朋友之间团结协作以克服困难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假设有四个好友,他们在大学期间开始了一段冒险旅程.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完成一个大型项目,这个项目是他们的毕业设计,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陆振君# 故事,故事,名人故事哪里找,.?微笑面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的名人故事个2则,急需. - 作业帮
(15371458365):[答案]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

#陆振君# 关于 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的事例 200字左右(最好有些议论) -
(15371458365): 郭子仪、李光弼合作对敌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 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陆振君# 生活中需要合作,合作是件美好的事情,合作的目标是寻求合作双方的共赢.思考并回答:(1)请说说你在学校里与他人合作的例子.(2)合作的好处有哪些? - 作业帮
(15371458365):[答案] (1)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即可 (2)依据教材知识,从合作对学习知识、增进友谊、培养能力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①合作办黑板报②足球队、篮球队比赛③合作学习(2分)(2)①合作可以从他人那里尝到知识;②合作可以激起思维的火花;...

#陆振君# 急!水浒传中善于合作和不善于合作的例子各一个 -
(15371458365): 杨志黄泥岗痛失生辰纲,因不善于合作.水浒兄弟水陆合作痛淹官军,都是合作的范例.

#陆振君# 有关合作成功的事例作文 450字左右 -
(15371458365): 成功需要合作 对于商人来说,他们认为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具有合作的能力.对于球迷们来说,他们认为一个球队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也是善于合作.对于作为学生的我来说,学习的好坏也是在于合作! 学会...

#陆振君# 急!水浒传中善于合作和不善于合作的例子各一个
(15371458365): 善于合作的典型例子:吴用和阮氏兄弟等人智取生辰纲,还有江州劫法场. 不善于合作:晁盖打曾头市的时候,带兵太少,而且不带军师,最后命丧史文恭之手.

#陆振君# 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 - 作业帮
(15371458365):[答案] 理想无非就是逻辑的最高峰,同样美就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

#陆振君# 以“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为题的作文的故事(例子,素材) 【紧急】 - 作业帮
(15371458365):[答案]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吧!“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很简单,反映的道理却是很深刻,本来人越多,干活的人越多,怎么到最后竟没有水喝了呢?这就是合作精神的缺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