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加速度的几种方法 求加速度有几种求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先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除以物体的质量即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物体的末速度减初速度的差除以时间即可.用物体运动的v-t求: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的加速度.用公式v0*t+1/2at^2求解做匀变速运动时用速度改变时除以所用的时间.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用公式a=(v1^2-v0^2)/2s.v1为物体的末速度,v0为物体的初速度,s为该过程的位移.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相对容易;在变力条件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相对困难.本文介绍了求变力产生加速度的方法:变力产生瞬时加速度、物体受力大小变化(方向不变)产生加速度的情况、物体受力方向变化(大小不变)产生加速度的情况、物体受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的情况等方法.

速度改变量 除以 所用时间V-T图像求斜率根据S=1/2at�0�5求得a=2s/t�0�5连续时间段δt内位移差δS=aT�0�5,所以a=δs/T�0�5a=(V1�0�5-V2�0�5)/2s , V1,V2.S分别是初末速度和期间的位移

力除以质量速度之差除以时间

物理加速度的多种求法。~

方法一:
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
S=VO*t1+1/2a*t1*t1
通过下一段相同的位移S时的初速度V1=VO+a*t1
S=V1*t2+1/2a*t2*t2
可由上面的式子解得
a=(2St1-2St2)/[t1t2(t1+t2)]

方法二:
画速度时间图
因为 通过的位移相同
所以 速度时间图中t1,t2段向下的面积相等
设在开始运动是已经过了时间T0
所以 V1=S/t1是T1=T0+t1/2时刻的速度,V2=S/t2是T2=T0+t1+t2/2时刻的速度
所以 加速度a=(V2-V1)/(T2-T1)
所以 a=(2St1-2St2)/[t1t2(t1+t2)]

力除以质量速度之差除以时间、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 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计谢追# 求测量加速度的方法 -
(15140239916): 单片机接收传感器设置成定时测一下小车位置,然后把这几个位置记录下来,配合时间间隔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们有打点机吧,就是有个纸条能弄在后面,有机器能在纸条上定时打点的那种,取几个点,测一下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配合打点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测出小车的加速度了.

#计谢追# 有几种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 作业帮
(15140239916):[答案] 1.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即测重力加速度 原理:Δs=gT^2 方法:打出几条纸带,选择点迹较清晰的纸带,测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Δs,g=Δs/T^2.多测几段,计算五或七个g值,然后求平均值. 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计谢追# 逐差法求加速度 -
(15140239916): 能不能再多补充点细节说明 逐差法求加速度这个公式好用在不用求速度 如果有两段等时长的位移S1和S2且这俩位移间的等时间间隔数为n (等时间 就是时间长度相等 注意这里每一段位移的时间都是相等的 而间隔数n就是S1与S2间的位移段的数目) 那么有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 S1-S2=(n+1)*a*t^2 书上应该就是说当S1与S2相邻的时候(即n=0) 公式是S1-S2=a*t^2 (就是书上最常见的公式)

#计谢追# 平抛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是怎么求的 - 作业帮
(15140239916):[答案] 对于任何曲线运动,计算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物理的纯运动学方法:由合加速度计算法向加速度;第二种是由数学的二阶导数计算曲率半径后得到法向加速度. 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分别示例并解答如下:

#计谢追# 高一物理加速度的问题,求3种解法!上节课,老师说做这种题有多种解法,至今还是没搞懂. 先拿到例题:物体沿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第3s内的... - 作业帮
(15140239916):[答案] 利用基本公式求S=V0t+at2/2有第三秒内位移4.5=(3 V0+ a*9/2)—(2 V0+ a*4/2)= V0—a*5/2,又第十秒内位移11.5=(10 V0+ a*100/2)—(9 V0+ a*81/2)= V0—a*19/2,解以上两方程组可得:V0=2米/秒 a=1米每二次...

#计谢追# 物理实验题求加速度的方法 -
(15140239916): 不用六段这么多的,你会很累很费时间的的.这个我们老师讲过.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要求加速度需要求每一小段加速度的平均值.不过这个太过麻烦.老师交给我们这类题的做题方法是:为了减小误差,(因为中间涉及的位移越多,误差越大,所以只取最初的x初和最后的x末.)我们用:最后一段位移(第m段位移)-最初的一段位移(第n段位移)=(m-n)*at方本题中是x7-x1=(7-1)at方(如果x7是第7段位移的话是这样的,如果x7是7秒钟经过的位移,则第7段的位移就是x6-x7)你现在可以算算,是否如此.加油!

#计谢追# 电脑慢,求多种的加速方法 -
(15140239916): 先看一下电脑的“系统资源”是多少,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再选择“性能”,看一下“系统资源”是多少,一般应该达到95%左右还差不多. 1、电脑桌面上的东西越少越好,我的电脑桌面上就只有“我的电脑”和“回收站...

#计谢追# 已知纸带,有位移.时间.加速度有几种求法 有五段,位移差不同,怎么求加速度 -
(15140239916): (1)逐差法具体过程:把纸带的总位移分为时间相同的两部分,即每部分都有等量的计数点或间隔. 而该纸带有五段,要分成两部分的话,则应...

#计谢追# 测重力加速度几种方法,要有具体的原理,方法! -
(15140239916): 1.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即测重力加速度原理:Δs=gT^2方法:打出几条纸带,选择点迹较清晰的纸带,测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Δs,g=Δs/T^2.多...

#计谢追# ,我用两种方法计算加速度, 用逐差法算不对加速度呢,第一种方法加速度是4,用逐差法是18,哪里错了 -
(15140239916): 第一种方法的运用是正确的,结果也对.第二种方法中,公式 ΔX=a * T^2 ,a是加速度,ΔX 是相邻两段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由于本题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第4秒内、第5秒内的位移之比是 1:3:5:7:9 ,根据第5秒内位移是18米,可得第1秒内的位移是2米,第2秒内的位移是6米,第3秒内的位移是10米,第4秒内的位移是14米.所以 T=1秒,ΔX=(6-2)=(10-6)=(14-10)=4米那么加速度是 a=ΔX / T^2=4 / 1^2=4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