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课件【三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朗读带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

  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三、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四、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教师出示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全诗,感悟古诗内涵。

  2、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4、再次,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


#却高帘#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近反义词 -
(18622822734): 我的参考资料只有全解,不知道对不对 近义词:优雅——雅致 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勃勃生机——生机盎然 优雅——雅致 仅及——刚到 偶尔——偶然(间或) 枯萎——干枯 汲水——吸水 反义词:模仿——独创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模仿——独创 枯萎——生长 依赖——独立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懒——勤

#却高帘#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到六年级(上下都要有)里所有的古诗词、日积月累 - 作业帮
(18622822734):[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 第五课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

#却高帘#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四课中的顶着打糕冒着炮火是什么意思 -
(18622822734): 这句话蕴含着强烈的感激之情,其中一连四个短句“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隐藏着极大的危险,但对方依然义无反顾,带着全村妇女为其运送饭食,这里我们也听出了叙述者当时激动的心情 望采纳

#却高帘# 一到六年级古诗西师版 -
(18622822734): 小学段古诗集粹 1、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登颧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夜...

#却高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最后一课古诗三首事哪三首古诗 -
(1862282273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

#却高帘# 七年级下册语文29课马课后生字词注音加解释 -
(18622822734): 觑 qu四 鬣 lei四声 剽悍 piao二声han四声 疆场 jiang一声chang三声 驯良 xun四声liang二声 勇毅 窥伺 kui一声si四声 迎合 疮痍chuang一声yi二声 枉然 阔绰 观瞻 guan一声zhan一声 妍丽 庇荫 bi四声yin四声 遒劲 qiou二声jing四声 犷野 guang三声 畸形 颚骨 e四声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无不及(没标的你肯定会的)

#却高帘#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英才教程第6课里的多音字,和词解 求!!!
(18622822734): 乘 {cheng( 乘车 ){sheng( 千乘 ) 便{pian( 便宜 ) [bian( 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