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什么!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中共70万人,总指挥是林彪,总前委罗荣桓,刘亚楼。国军55万人,总指挥卫立煌,副总指挥廖耀湘,郑洞国。中共伤亡7万余人,国军伤亡,被俘55万人。

2、平津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84万人,林彪总指挥,总前委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国军60万人,总指挥傅作义。中共死伤3.9万人,国军52万人死伤或改编。

3、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60万人,总指挥粟裕,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陈毅。国军80万人,总指挥刘峙。中共伤亡十万余人,国军伤亡,被俘55万余人。

三大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如下: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到11月,中共70万人,总指挥是林彪,总前委罗荣桓,刘亚楼。国军55万人,总指挥卫立煌,副总指挥廖耀湘,郑洞国。

2、平津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84万人,林彪总指挥,总前委刘亚楼,罗荣桓,聂荣臻。国军60万人,总指挥傅作义。

3、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旬。中共60万人,总指挥粟裕,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谭震林,陈毅。国军80万人,总指挥刘峙。

三大战役的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针对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作战方针,全面地运用 “十大军事原则”;

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城市及地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集中优势兵力和全部消灭敌军的强大兵团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大规模的运动战、阵地战和城市攻坚战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结合起来。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实践中的重要发展。

三大战役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供应前方庞大部队的军需物资,全靠肩挑背负,小车推送。

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即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 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8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10月1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再打中间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断敌退路,全歼平津守敌的战略目的。
在平津战役之前,以当时的敌我态势来讲,东北全境已经基本全部解放,第四野战军正在大量入关,平津之敌不可能向北逃窜,而解放军济南战役,又断了敌南逃之路。因此,对平津守敌而言,只有经由张家口方向西逃,和经塘沽从海上外逃的可能。而采取先打两头,就是切断平津地区傅作义守敌的全部退路,达到对其进行全歼的目的。

01 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扩展资料: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音队47.2万余人。

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

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8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10月1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发展之际,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动完毕,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的意义: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淮海战役: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历时52天的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图为人民解放军以坦克为前导进入沈阳市。

1948年11月7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在以苏北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我军直接威胁之下。图为淮海战场一角。

来源:纪念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60周年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在历时64天的战役中,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古城北平和平解放。图为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攻上新保安城头。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会师张家口前线。图为两野战军某部指战员互献锦旗,互致敬礼。

来源:党史文苑


#寿虾博#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指什么这三大战役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 作业帮
(19226221828):[答案]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

#寿虾博# 三大战役是什么时候的 -
(19226221828): 辽沈战役:1948.09.12-1948.11.02平津战役:1948.11.29-1949.01.15淮海战役:1948.11.06-1949.01.10

#寿虾博# 为什么三大战役顺序是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 - 作业帮
(19226221828):[答案] 因为要先夺去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辽沈战役),阻止国民党的 继续运作,再从陆地上包围国民党(淮海战役),最后夺取北平天津等北方大城市(平津战役).最后在灭掉国民党(渡江战役).希望帮助到你!

#寿虾博# 1948年——1949年的三大战役的日期?先是?再是最后是? -
(19226221828): 按时间顺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寿虾博#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它们的顺序是( ) -
(19226221828): A:辽沈、平津、淮海.

#寿虾博#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顺序是? -
(19226221828):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