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毒蛇的种类有多少? 毒蛇有哪几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hmilycat-见习魔法师二级3-522:01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便秘-同进士出身六级3-522:02
  水蛇和陆蛇,两栖蛇50种
  回答者:LOVEzat-童生一级3-1119:56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回答者:hmilycat-见习魔法师二级3-522:01
  --------------------------------------------------------------------------------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多种,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我国主要毒蛇分类:

神经性毒蛇:金环蛇、银环蛇、海蛇

出血性毒蛇:烙铁头、尖吻蝮蛇(俗名五步龙)、竹叶青、蝰蛇

出血性混合神经性毒蛇:眼镜蛇、眼睛王蛇(俗名过山峰)、 蝮蛇

其中尤以眼睛王蛇的毒性最为剧烈,被咬伤后应紧急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否则极少能够存活。

以上十大毒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毒性最大、也最为常见的毒蛇种类。以皖南山区、武夷山、雪峰山、南岭、十万大山、云开大山等地密度最高。
湖南有个莽山,据说是我国蛇品种最多的地方

目前,我国已知蛇类大约有219种,且绝大多数是无毒蛇,毒蛇只有50多种,其中包括16种海蛇(均为剧毒蛇),陆地产的剧毒蛇仅有10种,号称中国“十大毒蛇”。

总的来说,我国是世界上产蛇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消费蛇类较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河南省有多少种毒蛇?~

一、河南省共有各种蛇类3科25属34种,其中毒蛇有6种,毒蛇包括: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五步蛇(蕲蛇)。
二、毒蛇简介。
1、短尾蝮:短尾蝮(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又称草上飞、地扁蛇,剧毒,多栖息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以及主要栖息于坟堆草丛及其附近。短尾蝮体较短粗,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棱明显,尾短,具管牙;有颊窝。头背深棕色,体腹面灰白色,尾尖棕黑色。
2、山烙铁头蛇:山烙铁头蛇(学名:Ovophis monticola)为蝰科烙铁头属的爬行动物。山烙铁头蛇全长50~70cm,头三角形,有长管牙,吻端较钝,吻鳞宽远超过高,鼻间鳞大,互相接触,头顶具有细鳞。常栖于灌木林、草丛、茶山或耕地以及有时也见于路边及住宅周围。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 (阿萨姆),向东经缅甸,泰国到中南半岛各国,向南到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和台湾。
3、菜花原矛头蝮: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菜花原矛头蝮头较窄长、三角形、吻棱明显,上颌骨具管牙,为有颊窝的毒蛇。背面黑黄间杂。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4、原矛头蝮: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有剧毒。
5、福建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Chinese green pit-viper),俗名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等,是蝮亚科的1种,属于竹叶青蛇属。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象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

扩展资料
我国蛇类分布简况:
1、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国已记录有蛇204种及27亚种,毒蛇58种及12亚种,分别占世界蛇类与毒蛇的10%。
2、蛇的分布地区是依种类不同而各异。从我国蛇类的分布状况来看,古北界蛇类的种类数量较少,仅有4科41~85种5亚种。其中绝大多数,即:3科33属60种4亚种对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而只分布在古北界的仅有3科14属25种1亚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短尾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烙铁头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菜花原矛头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原矛头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建竹叶青蛇

中国地域广阔,蛇类物种丰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生活着两百多种蛇。其中不乏各种毒蛇,比较知名的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等都在中国十大毒蛇之列。


#彭注贱# 我国的蛇类有多少种?
(17238433463): 蛇类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大家族,也是爬行动物中数量多的种类.目前已发现世界上约有蛇类近3000种.我国蛇类资源比较丰富,也是产蛇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大餐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区,长江以北蛇较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大约有蛇219种,其中毒蛇类约有50多种,包括16种海蛇 (均为剧毒蛇),陆地有剧毒蛇10多种,其余为无毒蛇,从总体来看,还是以无毒蛇种类居多.

#彭注贱# 蛇的种类 有多少 -
(17238433463):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彭注贱# 蛇的种类有多少种,最毒的是什么蛇? -
(17238433463): 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蛇有3000多种,它们的体形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蟒蛇长达10多米,体重可达几百公斤.最小的盲蛇,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才几克.蛇的全身覆盖着鳞片,鳞片、肋皮肌、肋骨和脊椎骨的协同作用使蛇能够迅速地蜿蜒爬...

#彭注贱# 蛇的种类有多少 -
(17238433463): 蛇类有大约3000种,遍布全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其中毒蛇约占五分之一,约有600多种.

#彭注贱# 蛇有多少种?
(17238433463): 蛇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3000种左右,毒蛇约占1/6.我国有蛇1 60多种,其中47种是毒蛇. 回答者:人间有问 - 魔法学徒 一级 5-30 19:02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 195 种.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 174 种,有毒的占 48 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 10 种,海生毒蛇 10 余种:

#彭注贱# 中国目前有多少种蛇类,毒蛇大部份分布在哪些省 -
(17238433463):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国已记录有蛇204种及27亚种,毒蛇58种及12亚种,分别占世界蛇类与毒蛇的10%. 蛇的分布地区是依种类不同而各异.从我国蛇类的分布状...

#彭注贱# 毒蛇有几种? -
(17238433463): 蛇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物.蛇的种类很多,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3000种左右,毒蛇约占1/6,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

#彭注贱# 在中国都有哪些毒蛇品种? -
(17238433463): 1、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 2、竹叶青蛇:又名青竹蛇,焦尾巴. 3、(学名:Deinagkistrodon) 4、眼镜王蛇:别名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 5、舟山眼镜蛇:别名:中华眼镜蛇,白 6、金环蛇:金环蛇(学名:...

#彭注贱# 存在我国的蛇有多少种类 -
(17238433463):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

#彭注贱# 蛇的种类有多少?怎样分类? -
(17238433463): 蛇与某些类蜥蜴同属于爬行动物.按自然界动物的分类,它属于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2200 多种,分别隶属 10 科,其中有毒蛇 600 余种,而对人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