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的全部物理公式 九年级上册物理所有公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8、9年级全部物理公式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网址:http://www.wenhao.name/BBS/dispbbs.asp?boardID=5&ID=9&page=1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⑴F浮=F’-F (压力差)
⑵F浮=G-F (视重力)
⑶F浮=G (漂浮、悬浮)
7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8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F=G/n
11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2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3功率:P=W/t=FV
14功的原理:W手=W机
15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6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7滑轮组效率:
⑴η=G/ nF(竖直方向)
⑵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⑶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⑴1m/s=3.6km/h
⑵1g/cm3 =103kg/m3
⑶1kw·h=3.6×106J

欧姆定律
I=U/R
电流:I安培(A)
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比热容公式
Q=mc*t
热量:Q焦耳(J)
比热容:cJ/(kg*℃)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燃烧能量公式(热值公式)
Q=mq
热量:Q焦耳(J)
质量:m千克(kg)
热值:q焦每千克(J/kg)

做功公式:
W=FS或W=Gh
功:W焦耳(J)
力:F牛顿(N) 重力:G牛顿(N)
沿力移动距离:S米(m) 上升高度:h米(m)

功率公式:
P=W/t
功率:P瓦特(W)
功:W焦耳(J)
时间:t秒(s)

电功率公式
1.P=UI
功率:P瓦特(W)
电压:U伏特(V)
电流:I安培(A)
2.P=I^2R
功率:P瓦特(W)
电流:I安培(A)
电阻:R欧姆(Ω)
3.P=U^2/R
功率:P瓦特(W)
电阻:R欧姆(Ω)
电压:U伏特(V)

电功公式
W=Pt
电能:W千瓦时(kW*h)
功率:P瓦特(W)
时间:小时(h)
注:1.可以将上式中[P]代换为电功率1~3
2.电功率单位(千瓦时)可以换算为焦耳,1kW*h=3.6*10^6J

压强公式:
固体压强
P=F/S
压强:P帕斯卡(Pa)
压力:F牛顿(N)
面积:S平方米(㎡)

液体压强
P=ρgh
压强:P帕斯卡(Pa)
液体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重力公式:g牛顿每千克(N/kg)
深度:h米(m)

浮力公式
1.F=G
浮力:F牛顿(N)
排开水重:G牛顿(N)

2.F=ρgV
液体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重力公式:g牛顿每千克(N/kg)
排开液体体积:V立方米(m³)
浮力:F牛顿(N)

3.F=G1-G2
浮力:F牛顿(N)
物重:G1牛顿(N)
物沉入水后重力:G2牛顿(N)

密度公式
ρ=m/V
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质量:m千克(kg)
体积:V立方米(m³)

重力公式:
G=gm
重力:G牛顿(N)
质量:m千克(kg)
重力质量关系:g牛顿每千克(N/kg)

速度公式:
v=S/t
速度:v米每秒(m/s)
距离:S米(m)
时间:t秒(s)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的公式了.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打了半小时呢.很辛苦的

太多了

求八九年级的全部物理公式~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W(功)=Fs(s是距离,S是面积
P(功率=W/t
P(压强=ρgh
P(压强=F/S
F浮=ρgV排
G=m(质量g
F浮=G=mg
F浮=F向上—F向下
F浮=G物—G侵
v=s/t
ρ=m/V
F1*L1=F2*L2或F1/F2=L1/L2
s=nh
F=G/n
η=W有用功/W总功*100%
W总=W有用+W额外
F=Gh
C=It
I=U/R
Q=I平方*R*t
W=UIt
P=W/t=UI=U平方/t
C(比热容)=Q/m△T
q(热值)=Q/m

[思路分析]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t^2 -vo^2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平均=s/t ④
v平均 = (v0 + vt)/2 ⑤
v平均 = v(t/2)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s/t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解题过程]
如上


#萧龚欢# 初三物理所有公式 -
(14778974331):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

#萧龚欢# 物理初三所有公式 - 作业帮
(14778974331):[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一:物理公式一、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m 质量 kg V 体积 m3g/cm3 g cm32 v = s / t 求物体的速...

#萧龚欢# 谁有九年级物理的全部公式以及各单元的重点知识? -
(14778974331):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

#萧龚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的公式总结请问谁能帮我整理``一下`九年级上学
(14778974331): 密度:ρ=m/v 速度:v=s/t 重力与质量关系:G=mg 杠杆的平衡条件: 压强的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阿基米德原理: 力学中的功的计算:W=FS 机械效率:η= 功率的公式:P=w/t

#萧龚欢# 物理八·九年级计算公式归纳 -
(14778974331):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

#萧龚欢# 物理八年级到九年级所有物理公式 -
(14778974331):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

#萧龚欢# 初三所有物理公式
(14778974331):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 p = F / S ...

#萧龚欢# 初三物理所有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 - 作业帮
(14778974331):[答案]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

#萧龚欢# 谁有初三的物理所有公式 -
(14778974331):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

#萧龚欢# 初三上下学期的物理公式(所有的)~~~~~! -
(14778974331): 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 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 2 温度 t : 摄氏度(0c) 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