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第二部分的内容 岳阳楼记概括段落大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知友,下面是岳阳楼记第二部分的内容及其译文(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1、 予观夫八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3、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
  5、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如此,那么(此地)北方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岳阳楼记》第二段描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包含两层意思,即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情景交融。
第二段原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整个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为:
1、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2、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3、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4、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5、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第一部分(1):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着重说藤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第二部分(2~4):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周围的景物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 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关花秒# 岳阳楼记第二段中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 作业帮
(17566169010):[答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绘全景)

#关花秒# 1岳阳楼记第二段气势宏大,作者用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2.三四段描写了两个画面,分别进行赏析 - 作业帮
(17566169010):[答案] 岳阳楼记第二段气势宏大,作者用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2.三四段描写了两个画面,分别进行赏析作者用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大观、通、极”等词语.三段描写了“风平水静,水天一色的春和景...

#关花秒# 归纳岳阳楼记中每段的主要内容简洁一点 但要精 不可偏题! - 作业帮
(17566169010):[答案]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

#关花秒# 分别概括醉翁亭记中第二段和岳阳楼记第二段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
(17566169010): 《醉翁亭记》第二段:写山中四级季的同景色 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起来,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丽的树木枝繁叶...

#关花秒# 岳阳楼记第二段先总说什么 接着以什么写其大观概貌 以什麽言其水波壮阔 以什麽状其阴晴变化 -
(17566169010):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为水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阴晴变化..在洞庭一湖(胜状聚集于洞庭湖上)应该是大观吧...还有那个第二段是远观..望采纳~

#关花秒# 《岳阳楼记》的第二段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岳阳楼
(17566169010): 您好,从正面和反面

#关花秒# 概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的每段的段义 -
(17566169010): 《岳阳楼记》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关花秒# 一句话概括《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 作业帮
(17566169010):[答案] 《岳阳楼记》的最后一段(即第六段)是: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所以主要内容为:点明写作的时间. 我想,你问的可能是倒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吧? 第五段的主要内容为:抒发作者的阔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如果用原文的话回答即:先天下之忧而忧,...

#关花秒# 《岳阳楼记》第二段的中心 -
(17566169010): 第一段 记述写作缘由和作记背景 第二段 描绘地理位置和美好景色

#关花秒# 岳阳楼记第二段中对巴陵胜状的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7566169010):[答案] 总写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引出迁客骚人“览物而喜,览物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