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杜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话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登岳阳楼》



抒发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作诗时已达57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由衷的礼赞,不过诗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诗文如下: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这首诗篇幅虽短但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表达了诗人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表现了诗人越在个人不幸之时越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从全诗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喻指世路艰难。 全诗表达诗人悲愤、苦闷的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世路艰难。表达诗人的悲愤、苦闷的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

表达了诗人虽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对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忧虑。
诗中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表达了诗人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表现了诗人越在个人不幸之时越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
《登岳阳楼》作品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歌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又运用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岳阳楼


#连乖芬# 《登岳阳楼》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977508289): 正确答案:抒发自己辛苦奔波,报国无门的忧思

#连乖芬# 登岳阳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18977508289):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伤国破家亡,无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疮伤

#连乖芬#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的怎样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8977508289):[答案] 借登楼抒发了作者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连乖芬#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8977508289):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

#连乖芬#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8977508289):[答案] 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之情.

#连乖芬# 杜甫的《登岳阳楼》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8977508289):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吴楚东南坼,-------水之大观.乾坤日夜浮.-------此岳阳楼之大观也亲朋无一字,-------家书抵万金.老病有孤舟.-------身已老病,那堪国破家亡,仅有于孤舟.戎马关山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凭轩涕泗流.-------不以己悲.此范文正公所谓“古仁人之心”也乎?“万物一体谓之仁”,大也.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查看原帖>>

#连乖芬# 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8977508289):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感情.

#连乖芬# 杜甫的《登岳阳楼》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8977508289):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吴楚东南坼,-------水之大观.乾坤日夜浮.-------此岳阳楼之大观也亲朋无一字,-------家书抵万金.老病有孤舟.-------身已老病,那堪国破家亡,仅有于孤舟.戎马关山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凭轩涕泗流.-------不以己悲.此范文正公所谓“古仁人之心”也乎?“万物一体谓之仁”,大也.

#连乖芬# 登岳阳楼这首诗如何抒发的情感 -
(18977508289):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连乖芬# 登岳阳楼全诗抒发乐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977508289): 借登楼抒发了作者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