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训诂术语有哪些,有何不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训诂术语有许多,可以写一本小书。下面是关于词例的训诂术语:
词例术语是解释词语的性质、特点、用法及意义等所使用的术语。
一、对文、散文
对文又叫对言,有时简称“对”。散文又叫散言,有时又简称“散”。这一组术语主要是用来分析同义词的用法的,说明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或差异性。“对文”就是文辞相对而言,相反单独使用的就叫做散文。使用对文说明同义词的差异,使用散文则是说明同义词的共性。有时对文、散文会同时使用,此时,则是用以说明同义词的共性及差异性。例如:
南山崔嵬,雄狐妥妥。(《诗经·齐风·南山》)孔颖达《五经正义》:“对文,则飞曰雌雄,走曰牝牡,散则可以相通。”
未成豪,狗。(《尔雅·释畜》)郝懿行《尔雅正义》:“狗犬通名,若对文,则大者为犬,小者名狗。散文,则《月令》言‘食犬’,《燕礼》言‘烹狗’,狗亦犬耳。”
本组术语除了说明词义之外,有时还用来校勘。例如
鸟兽之不可同群者,其类异也。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敌也。(《淮南子·主术》)王念孙《读书杂志》:“‘不可同群’,‘可’字后人所加,‘鸟兽不同群’、‘虎鹿不同游’相对为文,则上句内不当有‘可’字。”
二、浑言、析言
本组也是分析同义词的术语。浑言就是笼统地说,所以又叫“通言”、“统言”;析言就是分析地说,又称作“别言”。“浑言”就是笼统地指出同义词的共同点,析言则是分析说明同义词的不同点。例如:
宫,室也。(《说文·宫部》)段玉裁注:“按:宫言其外也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则不别也。“
行,人之步趋也。(《说文·行部》)段玉裁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尔雅》:‘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析言之也。”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礼记·曲礼》)孔颖达正义:“此生死异称,出《尔雅》文,言其别于生时耳。若通而言之,亦通也。”
由上可知,本组与“散文”“对文”虽然都是说明同义词的用法的,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文、散文多随文释义,所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关系密切,而且这组术语还用于修辞、校勘;而浑言、析言,是对词的一般意义的分析、明辨,指出同义词通常意义上的异同,不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
三、转语、代语
转语是指那些由于时间、地域的差异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读音发生转变的词;代语是指那些方言之间意义相同,可以相互代替的词。扬雄《方言》常用此术语来说明词的来源。
庸,谓之倯,转语也。(《方言》卷三)
: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火也。(《方言》卷十)
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尔雅·释水》)
大波为澜,小波为沦。(《同上》)
前二例为语音发生了变化,但是意义未发生变化,第一例是叠韵而相转,第二例是双声而相转;后二例则是由于语音发生了变化,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二例均为双声转语。
四、互文
所谓互文,就是文章中前后参互见义、互为补充的文字。也就是在叙述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时,构成互补关系的词语。唐人贾公彦《仪礼》正义:“凡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互文又称“互言”、“互辞”,也说成“互其文”、“互以见义”等。例如: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礼记·乐记》)
郑玄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柦也。(《谷梁传·隐公元年》)
范宁注:“公,君也。上言君下言公,互辞。”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经·北风·旄丘》)
孔颖达正义:“言‘与’言‘以’者,互文。”
五、破字
破字包括破通假字和读破字,也叫做“破读”。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序言中引王念孙的话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鞠为病矣。”例如: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经·王风·葛蘲》)(闻:通“问”)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问:通“闻”)
古代汉语中,通过改变一个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办法叫做破读。通常情况下只改变声音:例如
好:本义是女子貌美,上声,而表示爱好、喜欢时,则改读为去声。
衣:用作名词时,表示上衣,读平声;用作动词时,表示穿衣,改读成去声。
从:用作动词时,表示跟随,读平声;用作使动词时,改读成去声,表示“使……跟随”的意思。
分:用作动词时读平声,表示分开;用作名词时,读去声,表示本分,职分。
食:用作名词“食物”时读平声,用作动词“喂”“给……东西吃”时,读SI,去声。
六、如字(见第二节注音术语“八 如字”)
七、通语、凡语
通语是指非地区性的普通词语或几个地区普遍使用的词语,并非某一个地区专门用语。凡语是指普遍通行的词语,也是非地区性的,但是其所指为共同语而非几个地区内普遍使用的词语。扬雄《方言》中多使用该术语:
娥、嬴,好也,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嬴。郭璞注:“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谓之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方言》卷一)
朦、庞,丰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貌谓之朦,或谓之庞;丰,其通语也。(《方言》卷二)
例一所指范围大,近乎共同语;例二所指范围小,是几个地区共同使用的词语,而凡语则不受地区限制,其所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例如:
嫁、逝、徂、适,往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方言》卷一)
八、重言
本术语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就是普通话里所说的叠音词,故该术语又叫作重文、重语、叠(迭)字等。其主要作用是模拟声音、描绘状貌。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说:“是以诗人感物,连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拊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例如
嗟嗟烈祖,有秩期祜。(《诗经·商颂·烈祖》)
郑玄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周南·伐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陌上桑》)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训诂术语有哪些,有何不同~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训诂术语有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有:反切、读若、读如。给字词释义的有:通假、假借。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训诂术语有许多,可以写一本小书。下面是关于词例的训诂术语: 词例术语是解释词语的性质、特点、用法及意义等所使用的术语。 一、对文、散文 对文又叫对言,有时简称“对”。散文又叫散言,有时又简称“散”。这一组术语主要是用来...


#梅齐韦# 关于古代汉语方面一些的问题 -
(13640166987): 中文最难修的是古代汉语,训诂、格律、音韵什么的,很复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古代汉语研究生很少人报名,甚至,有的招考单位招两个,也许只有一个人报名.大专院校也缺少古汉语老师的.不过,就业范围不宽.下面是一些书目,你可...

#梅齐韦# 清丽是什么意思,词语清丽的解释,汉语词典 -
(13640166987): 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就是解释的意思,具体指解释古代汉语(文言文)中字词的意义.“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明梅膺祚《字汇》:“训,释也.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用现代汉语说,训,就是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的字义.“诂”,《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梅齐韦# 古汉语中的"对文"是怎么回事? - 作业帮
(13640166987):[答案] "对文"是修辞表达、词义训诂中的一个常见方法,但往往界限不明,与其他概念相混,使用缺乏规范.须知,"对文"与同义词辨析中"对文、散文"的"对文"是同名异实,两者在含义、对象、功用诸方面都有不同."对文"只能施用于两个和两...

#梅齐韦# 古代汉语中的反义词?? -
(13640166987): 古代汉语中的反义词主要限于训诂和修辞方面,训诂方面:以反义词来解释词意,注释古书,甚至用于字典释义;修辞方面:古代文章的对偶可从内容上分成正对和反对两种表达方式,其中反对中的一种是对偶的两项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表达一个共同的旨趣,把思想内容表达的更鲜明丰富,其中就有不少反对是反义词

#梅齐韦# 古代汉语 -
(13640166987): 右文说是根据形声字的声符来推求词义的一种学说,因为形声字的声符多在右边,所以称之右文说.历来语言学家对它多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它的“因声求义”违背了语言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原则.语言在产生之初,语音形式与语义之间是没有...

#梅齐韦# 不好意思我的问题打错了,应该是古代汉语和训诂学的区别与联系 -
(13640166987):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

#梅齐韦# 叙述训诂学的发展历史,并举例说明 -
(13640166987): 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而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在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中,第一篇与第三篇分别以“释诂”“释训”...

#梅齐韦# 辨析词的古今义 -
(13640166987): 一、第一个“形容”是外形、容貌的意思,第二个“形容”是传达一种观念、印象或对某些无形事物之性质及特色的了解的意思. 二、第一个“结束”是装束;打扮的意思,第二个“结束”是装完毕,不再继续的意思.

#梅齐韦# 三字经"祥训诂 名句读"什么意思? -
(13640166987): 详训诂,名句读是“详训诂,明句读”的误写. 【翻译】:详,使……详细.明,使……明白.要把训诂解释的十分详细,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断句. 【出处】《三字经》:“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名词解释】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句读(jù dò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古文一般没有标点,断句断错了就会误读,往往会误解原意,所以学习时必须学习句读.

#梅齐韦# 烟露是什么意思,词语烟露的解释,汉语词典 -
(13640166987): 烟露[yān lù] 释义:烟雾露水. 出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岐伯 曰:'风温春化同……燥清烟露秋化同.'”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是以业蔼鸿经,则烟露呈炤;精昭景纬,则川岳发华.”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蕙兰琼芳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 明 高启《青丘子歌》:“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