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组古诗题,最好配上答案! 跪求25道古诗问答题+答案,好的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3(广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答: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答:(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9(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0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3(全国卷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8分)(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4(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①D ②C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1)荒村与古寺 断蔼与流萤 生与语

  (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9(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11(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3)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12(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14(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登崖州城作

  柳宗元 李德裕

  海畔尖山似剑芒, 独上高楼望帝京,

  秋来处处割愁肠。 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 青山似欲留人住,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⑴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⑵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1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答:(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 燕子)斜。

2.草枯(鹰 )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狐( 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蓬山次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5.身无彩(凤 )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帮我找一下中学生古诗词的试卷,最好带答案......<快>急!!!!!!!!!!~

  中学生高中组古诗文决赛题选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____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__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__。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__。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__。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__。
  A.道理 B.正道 C.风尚 D.世俗
  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 B.宾语前置 C.意动 D.使动
  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__。
  A.僧人 B.塔 C.寺庙 D.禅师封号
  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
  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
  四.综合题(共4分)
  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1分)
  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1分)
  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2分)
  第二部分
  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
  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下划线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19.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
  28.既往不咎( )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
  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B.“贯”是穿连的意思,古人把一千个铜钿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贯”。
  C.《山海经》、《淮南子》和《搜神记》等都是记载了大量中国神话的古代著作。
  D.“四六文”又称骈俪文,因其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而得名。它大约产生于魏晋后,流行至清末。
  3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
  B.中国历史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其老师叫“太傅”或“少傅”,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三更”指的是1:00-3:00。
  D.《史记》130篇中,《本纪》有12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31.A.《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叫法,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古代在中央政府之下一般设有三级行政机构,其依次是州、郡、县。
  C.明末复社的主要领导人有张溥等。该社因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而得名。
  D.“察举”、“九品中正”和“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三种铨选制度。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
  32.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4.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35.沙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
  36.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37.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42-45题(7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42.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空”,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分)
  43.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2分)
  44.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空”。(1分)
  45.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2分)
  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第三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54.中国古代“三纲”伦理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和( )。
  A.天地B.兄弟C.姐妹D.夫妻
  55.“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 )。
  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B.患难兄弟C.共患难的朋友D.彼此处境都不妙
  56.郭沫若赞誉文言小说( )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搜神记》 B.《唐人传奇》 C.《聊斋志异》 D.《封神演义》
  57.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58.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洞庭湖 B.湖泽湖 C.苏州河 D.黄河
  59.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60.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61.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
  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62.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63.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在下面文言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加点字写出相应的文言现象(共8分)
  64.孟尝君怪怪之,曰:“此谁也?”( )
  65.国人莫敢言,道道路路以目。( )
  66.蹇叔曰:“劳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67.浩浩乎如冯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三.综合题(共18分)
  (一)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68-71题(9分)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68.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3分)
  69.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
  70.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 )(2分)
  A.次第开 B.一骑红尘 C.妃子笑 D.无人知
  71.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2分)
  答案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乐府旧题(1分)茫然(1分)
  2.56(1分)七律(1分)
  3.婉约(1分)白描(1分)
  4.小李杜(1分)阿房宫(1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5.C(1分) 6.D(1分) 7.A(1分) 8.C(1分) 9.D(1分) 10.A(1分)
  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
  11.“塞上长城”喻指守边之国家栋梁,诗人壮志未酬遭闲置,这两句诗意在嗟叹事业未成,年华易逝。
  12.阿房宫规模庞大,每栋建筑屋檐都昂扬高飞,一眼望去,随着山势起伏,楼宇之间飞檐呈穿梭之势,“钩心斗角”形象地表现了屋宇纵横,飞檐穿梭的特点。
  13.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
  四、综合题(共4分)
  14.1)后唐(1分) 2)推究(1分) 3)人事重于天命(2分)
  第二部分
  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
  15.曹操(1分)曹丕(1分)
  16.苏洵(1分)苏辙(1分)
  17.黄庭坚(1分)秦观(1分)
  18.《史记》(1分)《汉书》(1分)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19.时间白白过去(1分) 20.笨(1分) 21.透彻,深入(1分)
  22.计较(1分) 23.放纵(1分) 24.平常(1分)
  25.险要的地势(1分) 26.盛土的筐(1分) 27.花(1分)
  28.责备,加罪(1分)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
  29.A(1分) 30.C(1分) 31.A(1分)
  四、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6分)
  32.长命无绝衰(1分) 33.烈士暮年(1分)
  34.吹皱一池春水(1分) 35.云破月来花弄影(1分)
  36.也是人间生活计(1分) 37.万里乘风独向东(1分)
  (二)42.英雄无觅之空(1分)山林寂静之空(1分)
  43.忧愤难抑(1分)闲适恬淡(1分) 44.独(1分)45.A(2分)
  第三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54.D 55.A 56.C 57.B 58.D 59.C 60.A 61.B 62.A 63.C
  二、解释题(每题2分,共8分)64.意动
  65.名词活用为状语 66.使动 67.通假--“凭”
  三、综合题(共18分)(一)
  68.宫门(1分)西安(1分)杨贵妃(1分)
  69.一个骑马者策马飞奔,扬起漫天红尘,仅仅为了运送新鲜荔枝以博取贵妃的一笑(2分)
  70.D(2分)
  71.统治者劳民伤财,人间(红尘)纷扰不已(2分)

1、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
12、野旷天低树,( )。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
16、人有悲欢离合,( )。
17、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18、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19、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答案:
1.笑问客从何处来。
2.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不知细叶谁裁出,
5.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
7.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
9.两岸青山相对出,
10.夕阳无尽好,
11.村庄儿女各当家。
12.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
14.春来江水绿如蓝。
15.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月有阴晴圆缺。
17.白日;黄河
18.苍;白
19.三千;九
20.梨花
《喜月》(非格律)
透竹梅尖巧,映阶指甲新。玉宇一轮满,蓬瀛万象清。
皎洁千里共,婆娑十分侵。骚人伴夜彻,墨客常年经。
世上鸳鸯梦,尘寰蛱蝶吟。嫦娥多惠顾,岂能不留情。
《痴月》
欲梦清虚桂子飘,一杯浊酒向天邀。何人恁爱今宵月,也上楼头弄玉箫。
《伤月》
月序盈亏莫奈何,从来美满费蹉跎。嫦娥也破团圆镜,难怪人间别离多。
《月思》
素月明空最醉怀,诗书万卷压高台。多情骚客深钟爱,可见嫦娥玉阙来?
《感月》
良夜原宜月满时,情天冉冉寄相思。嫦娥若解怜知己,莫向人间照别离。
《杯中月》
嫦娥嗜酒更情深,惯向杯中自醉沉。我便连卿都咽下,教卿细细照侬心。
《月夜问梅》
为谁耐冷月明中,瘦骨甘禁永夜风。谅是罗浮香梦好,素心犹愿待师雄。
《月夜咏采莲》
红蕖披露夜生香,女伴轻舲趁月光。嘱咐采莲休击楫,恐惊花下宿鸳鸯。
人如韵,韵如声,这声里便有了一颗善感之心,多情之意
《竹夫人》
不妆不饰不温柔,百折微躯强配夫。篱下自怜空立节,世间因望觅封侯。
性生梗朴难邀宠,心太玲珑易感秋。早识人情分冷暖,故园合守旧风流。
《松》
夙世根株植岱宗,在山已博大夫封。清操久共严霜励,劲节端由浩气钟。
天半风声饶鹤唳,夜深月色隐仙踪。岁寒且自修鳞甲,只待春云好化龙。
《喜雨》
黍稷行看欲槁然,多情造物复垂怜。连朝好雨都盈浍,四境欢声直接天。
新吐晚霞红挂树,尚余残霭绿堆烟。砚田我本无凶岁,也与农书大有年。
《午睡后咏蝉》
寒蝉忽尔到山城,隔叶随风断续鸣。似为我来呼午梦,奈无人肯听秋声。
虽经溽暑心原冷,幸得晨餐露总清。栖隐好从高洁处,莫嫌一树碧无情。
《长夏偶成》
偶然得句莫思量,曦驭迟迟过草堂。放旷似嫌天地窄,清闲才觉日时长。
懒谙世事谙花事,不笑风狂笑柳狂。将暑欲先寻避处,野航期入海云乡。
思乡之情的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月夜
今夜福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保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帮乡。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歌竞赛试卷
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7、__________,内举不避亲。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二、按要求写诗题。 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填写表格。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诗歌的分类方法有?( )
2.唐宋八大家指谁?( )
3.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谁?( )
4.“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
5.《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 )
六.填空题
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七、选择题
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 B.南京 C.扬州 D.镇江
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 B.青莲居士 C.易安居士 D.淮海居士
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
A.应当 B.面对 C.通“挡” D.吟诵
5.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 )境内。
A.陕西 B.内蒙古 C.新疆 D.甘肃
6.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苏轼 D.陶渊明
7.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
A.李煜 B.秦观 C.李清照 D.柳永
8.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9.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八、解释题
八 .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选自陆游《书愤》
( )
九.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
1.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3.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十.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 (《汉乐府•上邪》)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4.沙上并禽池上暝,___。(宋张先《天仙子》)
5.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
6.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1---4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1.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
2.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
3.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前者应当是“____”;后者应当是“____”。
4.下面各项涉及的文化常识和诗句解释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
A.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B.诗句“后不见来者”的“来者”是指像战国时燕昭王那样礼遇人才,招贤强国的明君。
C.王维的诗画都很有名,后人称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诗句“返景入深林”是说诗人禁不住美景的诱惑,又回到树林深处细细品味静谧优美的山林景色。
十二.阅读下面唐代诗歌,回答第1-4题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1.上面诗歌中“千门”是“____”的代称;“长安”就是现今的陕西__;妃子则是指唐代__。(3分)
2.诗歌第三句的正确解释是:____(2分)。
3.下列选项中最能揭示这首诗主题的词语是( )(2分)
A.次第开 B.一骑红尘 C.妃子笑 D.无人知
4.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联系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沉湎声色的现实,冀望统治者能改弦更张。有人评论说“红尘”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实写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层是暗喻,联系所给提示并加以想像,可以理解那暗喻的意义是:____。(2分)


#牛该注# 雪花的诗句跟雪花有关的,古代诗句最好配上作者诗名! - 作业帮
(13086808450):[答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陆游吧

#牛该注# 帮我用以下20个字组成一首古体诗 -
(13086808450): 居然可以合上五律的韵律平仄:题目就叫四川地震过后的第一个冬天吧.川梅强艳生.京焕马涛云.班利杰丹武.锋光勃典坤.第一句:四川的花勉强艳丽地开着.(仿佛还在伤心地震夺走的生灵.梅代表一下花吧) 第二句:京城一片热烈的影像,飞马登上云涛.焕,激情焕发的样子.(没有飞马?直升机不就是吗) 第三句:这个团队在治病和救人方面都很杰出.班利,团队利,团队有力量.丹武,丹,丹药,泛指医药;武,相对用药,用力量救人为武.第四句:强烈的士气发出的光芒正向那传说中神圣的大地规则抢夺生命.锋光,承接上句的武,武士之光;勃,通驳,反驳,反叛.典坤,坤为地,典坤,典籍所在,神圣的.(没想到,你们二十个人还有这么大的来头!)

#牛该注# 跪求大神给我一首古诗词(最好短点的)配上这首诗的赏析.
(1308680845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以世称想思子的红豆为起兴,先说“红豆生南国”,已使人感到相思之情随红豆而生,生生不已.继问“春来发几枝”,问而不答;然而南国温暖多雨,春风又动,则红豆之发,岂止...

#牛该注# 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雪的篇章.请为下面的画面配上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 作业帮
(13086808450):[答案]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柳宗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杜甫

#牛该注# 求几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新诗,并配上点评赏析或读后感 -
(13086808450):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牛该注# 在《春》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了五幅图画,请你给迎春图 配上相应的古诗 - 作业帮
(13086808450):[答案] 春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迎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牛该注# 请教古诗词问题1\白居易<卖炭翁>2\柳宗元<
(13086808450):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这一组诗,绝大部分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他担任左拾遗时作的.《卖炭翁》是这...

#牛该注# 谁能给我几个又诗句组成的谜语,?最好把答案也留下,小弟在这谢谢大家了~~
(13086808450): 原本有心花不开, 偶尔有人来相伴, 悔时无心已有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应, 东风带走一两点, 每句猜一字!!!

#牛该注#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
(13086808450):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牛该注# 编一句小诗,再给它配上图画.我要画彩色的太阳,挂在春天的天空,让(). - 作业帮
(13086808450):[答案] 让(天上的云彩就像一朵朵七彩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