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分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 通:百废俱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 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写作特色】

  ⒈本文构思巧妙,运用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内容充实,情景交融。

  ⒉用对比的手法写景状物抒怀。

  ⒊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


#梁范罗# 分析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原因 - 作业帮
(17292672151):[答案] 《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作者以天下人为己任,常说“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忧后乐”这种思想,这也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从...

#梁范罗# 关于《岳阳楼记》赏析“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字的妙处! - 作业帮
(17292672151):[答案] 主要就是气势啦. 再多说什么呢,呵,那只能意会了,需要去想象这样的一个情境 还有,这两个字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者,那就是用如此宏伟之山与江来衬托洞庭湖,就更妙了 而且这句话的前后整句都很有气势 看一下这个句子 巴陵的美...

#梁范罗# 《岳阳楼记》课文的解析及所体现的意境 -
(17292672151): 【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

#梁范罗# 谁能赏析一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深度赏析内容谢谢希望说说对他的这篇见
(17292672151):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

#梁范罗# 岳阳楼记解析 -
(17292672151): 微斯人,吾谁与归,其意为:啊.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这种人”是指具有忧国情怀的古圣先贤.表大了作者对这种悲天悯人情怀的敬慕与感叹,同时又认为唯有这种情怀才是自己的精神寄托.

#梁范罗# 适分析《岳阳楼记》作者是怎样表达层层推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
(17292672151): 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这两个方面: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梁范罗# 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文章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解... - 作业帮
(17292672151):[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

#梁范罗# Y在杜甫的《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作业帮
(17292672151):[答案] 首先纠正一下:《岳阳楼记》是北宋的范仲淹写的.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梁范罗# 岳阳楼记你如何看待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乐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17292672151): 两者皆是: “古仁人之心”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具体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先人后己的济世思想. 具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和豁达胸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我也是初三的,老师就这么讲的

#梁范罗# 结合背景分析:作者写作岳阳楼记的目的是什么?
(17292672151):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与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