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怎么赏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 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 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原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如下: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词句注释如下:

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韩愈 、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扩展资料:

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一说此词为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年—1170年)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所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 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 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 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 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 真的成了游子了。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怎么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 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 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 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 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 真的成了游子了.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全文释义: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涂司蓉#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写出这首词使用的艺术手法 -
(1755651260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出这首词使用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56133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

#涂司蓉# 《水龙吟》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
(17556512605): 辛弃疾有5首《水龙吟》呢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涂司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17556512605):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涂司蓉# <水龙吟>上片“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17556512605): 报国无门的悲愤,对祖国的热爱,渴望建功立业

#涂司蓉# 水龙吟运用多种抒情手段表达深沉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
(17556512605): 你可以借助几首代表诗歌来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kān...

#涂司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 -
(1755651260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涂司蓉#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为什么没体现出作者的思乡 -
(17556512605): 我认为,“断鸿”和“游子”两个意象能体现辛弃疾的思乡之情.辛弃疾老家在山东,属于沦陷区,他归宋后再也未能回乡,当他听到“断鸿声”自然会兴起思乡之情.不过全词情感重点在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相比之下,思乡之情就显得淡了.

#涂司蓉#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 -
(17556512605): “登临意”抒发了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辛弃疾于绍兴32年1162率领北方抗金义军投奔南宋为的是参加南宋军队北伐抗金.但他从南来至创作此词时已有12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

#涂司蓉# 求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 课件 以及注解,越多越好,谢谢
(1755651260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