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湜字子正文言文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D “徙民绝饷”动词并列短语,“盗”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C;“居两年”为时间状语,其后断句,排除B.(2)C 古代官署,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3)A 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4)①阳:通“佯”,假装;趣:督促,催促;守者以(之)报:省略句.句子翻译为: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②骋:施展;材:通“才”,才能;宽假:宽容;绳:名词作状语,按照法令.句子翻译为: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答案:(1)D(2)C(3)A(4)①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②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参考译文: 刘湜字子正,是徐州彭城人.考中进士,任澶州观察推官,又调任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又调任阴平.再升任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讯阆州的案子,保全七名死囚的生命.王尧臣安抚陕西,举荐了他,他被提拔为擢知耀州.富平有一个抢掠别人子女的强盗,被抓后,装死,伺机逃走;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又装死,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刘湜升为监察御史,王德用受诏令从随州回朝,近臣说他有谋反的迹象,刘湜保护了他.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升任殿中侍御史.上奏说:“转运使指摘州县,苛刻地约束官吏,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稍加宽容,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受诏前往渭州审理尹洙私用公款一事,罗织罪状使尹洙受到严惩,尹洙因此获罪被撤职.回朝后,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又任盐铁副使.人们说刘湜探知宰相的心思,罗织罪状重判尹洙,所以被优先提升. 第二年,皇帝在紫宸设宴,盐铁副使应坐在殿东的廊屋,刘湜不入座,急速走出.守殿门的宦官报告了此事,刘湜获罪被贬任沂州知州,调往兖州.又因在沂州时误减囚犯死刑,降任海州知州.后起用盐铁副使兼管河渠事.汴水断流,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适逢江南饥荒,升任天章阁待制、江宁知府,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任户部郎中、广州知州.侬智高刚被平定后,刘湜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有强盗占据山岭,诏令免罪诏安,不肯投降.刘湜得知强盗逼迫山民供给他们粮食,就迁走山民,断绝强盗粮饷,强盗困窘投降,百姓得以安宁.任职第二年,因母亲年老,请求调任内地,于是被调往徐州.刘湜高兴地说:“从前我不过是个平民跟着计吏离家,现在我成为三品侍从官又来掌管乡州,超出我原先的期望了.”又以左司郎中任郓州知州,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庆州知州. 刘湜少年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穿朝服执芴去兵营迎接母亲,家乡的人看到无不感叹.但他特别喜欢喝酒,执法过严,改任密州知州,因病去世.。

2. 常同字子正文言文答案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

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被贬为亳州判官。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

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

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

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

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专门驻防吴淞,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专门驻防狼山。于是成为定制。

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

转任左侍郎,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增加二级薪俸。

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重视分区巡察。

认真刑狱、端正表率、严格检查与约束、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 隆庆元年(1567)六月,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

抚恤。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辩解道。

第二年去世,宣布皇帝诏令将他削职为民而释放、重视分区巡察。王廷上奏告了他们一状,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替他宣扬抚恤边地商人。

刑部尚书刘自强再度上奏“。张齐惧怕被治罪:王廷任苏州太守的时候,使他们分别受到戍边的发配,将他补任通州判官,足以知晓毛恺操守正直。

历任苏州知府,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万历十六年(1588),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

因此,相约在左掖门外殴打了他。事情刚刚败露,左都御史。

王廷便揭发张齐的奸诈好利的劣迹。授任户部主事。”

诏令他就原官职退休。张齐怀恨在心。

谥号恭节。升任右副都御史。

刑部尚书毛恺在张齐被发配去戍边的时候、御史李纯朴为张齐辩冤。南京的粮储督理、大的军队,被巡城御史李学道鞭笞,将王廷贬斥为民,专门驻防吴淞、端正表率,恢复民力,改任御史。

淮安发生大饥荒。”皇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对张齐的定罪不实,于是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再度弹劾徐阶。

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专门驻防狼山,因为压抑张齐获罪被剥夺官职,仍然负责户部事务,张齐因为不谨慎被罢免。王廷进谏“:“张齐先前奉命赐赏宣,诏令王廷同英国公张溶留居驻守,字子正。

隆庆元年(1567)六月。诏令恢复毛恺的官职。

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选官授职,总理粮食储备。宦官许义持刀勒索别人的钱财、毛恺阿谀徐阶,毛恺在此之前已经去世。

王廷还没上任王廷,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供给的粮食如定制,现在张齐已被罢黜,称王廷。给事中张齐,王廷,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公开举荐与弹劾等六件事,仍旧以其高寿特赐慰问之情,增加二级薪俸,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而且毛恺也是徐阶引荐的,巡抚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进谏“,给无辜者罗织罪名,颇有政绩声誉,始终没有更改,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别进行赈灾。

一群太监窥视李学道上早朝之机。因为在通州抗击倭寇的功绩。

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从中斡旋。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

高拱再度升职拜相,进谏、毛恺徇私枉法。认真刑狱,被贬为亳州判官,被大学士徐阶阻止,曾经巡视边关。

于是成为定制,才得解脱:齐康身怀奸党之邪恶。皇帝拜祭诸位皇陵,京都雨大成灾毁坏房舍。

调任南京礼部尚书。 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

万历初年,南充人。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饶恕了张齐。

正赶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 当时倭寇骚乱还没有肃清,巡抚凤阳诸府。”

诏令剥夺毛恺的官职,毛恺洁身自好有古人风范,不从重惩罚不能安定国家大计。杨四和否认张齐收受贿赂。

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革除以后的盐课等事,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耿直有气节。

给事中周芸,总督漕运,江北的属地分派的副总兵,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接受了盐商杨四和的几千两银子。高拱便称病引退,下诏挽留徐阶,总理河道,踪迹显露,于是借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严格检查与约束,人们将他与赵清献相提并论,于是先后请求辞官以便回避高拱,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

王廷建议派遣江南地方镇守总兵官。转任左侍郎,以戒备官场的邪恶,徐阶也称病引退,王廷担心他记恨宿怨。

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徐推辞不见他。”皇帝贬责了齐康,斟酌道里的费用,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

3. 常同字子正,邛州文言文答案

常同(1090—1150)宋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

常安民子。政和进士。

宋高宗南渡,召为大宗正丞。绍兴三年(1133)除殿侍御史。

论张浚在陕西丧师失地之罪;又因金使入见,言:“先振国威,则的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四年,除中书舍人、史馆修撰,重修神宗、哲宗实录。

累官礼部侍郎、御史中丞。七年,以显漠阁直学士知湖州,与秦桧不睦,请祠。

退居海盐十余年卒。著有《虚闲集》、《乌台日记》等,今佚。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谏江公望,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自元丰新法之行,始分党与,邪正相攻五十年。章惇唱于绍圣之初,蔡京和于崇宁之后,元祐臣僚,窜逐贬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虏之祸。

今国步艰难,而分朋缔交、背公死党者,固自若也。恩归私门,不知朝廷之尊;重报私怨,宁复公议之顾。

臣以为欲破朋党,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则公道开而奸邪息矣。”上曰:“朋党亦难破。”

同对:“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上曰:“君子小人皆有党。”

同又对曰:“君子之党,协心济国;小人之党,挟私害公。为党则同,而所以为党则异。

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谗谤,窜殛流死,而后祸乱成。今在朝之士,犹谓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孙不可用。”

上曰:“闻有此论。”同对以:“祸乱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

今可谓是非定矣,尚犹如此,盖今日士大夫犹宗京、黼等倾邪不正之论。朋党如此,公论何自而出?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参错相制。汉有南北军,周勃用南军入北军以安刘氏,唐李晟亦用神策军以复京师,是其效也。

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陛下且无心腹禁旅,可备缓急,顷者苗、刘之变,亦可鉴矣。”

除殿中侍御史。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骄狠尚气,无所忌惮,一旦有急,其能相为唇齿乎?望分是非,正国典。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纵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张九龄所谓不以赏功者也。”颐浩罢相。

论知枢密院宣抚川陕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寿等入见,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上因语及武备曰:“今养兵已二十万。”

同奏:“未闻二十万兵而畏人者也。”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敌虽议和,而两界人往来未尝有禁,伪齐尚能置归受馆,立赏以招吾民,今乃却泽,人心自此离矣。

况宗诚起土豪,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今因受泽而械之,以沮士气,非策也。”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先是,同尝上疏论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积恶造谤,痛加诬诋,是非颠倒,循致乱危。

在绍圣时,则章惇取王安石《日录》私书改修《神宗实录》;在崇宁后,则蔡京尽焚毁《时政记》、《日历》,以私意修定《哲宗实录》。其间所载,悉出一时奸人之论,不可信于后世。

恭惟宣仁保佑之德,岂容异辞,而蔡确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厚诬圣后,收恩私门。陛下即位之初,尝下诏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国史院摭实刊修,又复悠悠。

望精择史官,先修《哲宗实录》,候书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证修定,庶毁誉是非皆得其实。”上深嘉纳。

至是,命同修撰,且谕之曰:“是除以卿家世传闻多得事实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尝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为宫中有不得志于宣仁者,因生诬谤。

欲辨白其事,须重修《实录》,具以保立劳效,昭示来世,此朕选卿意也。”同乞以所得圣语宣付史馆,仍记于《实录》卷末。

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后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

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辞,除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秋,以礼部侍郎召还。

未数日,除御史中丞。车驾自建康回临安,同奏:“旋跸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

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乃遣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

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上为减数千缗。

又言:“吴玠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赵开、李。

4.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小题1:C小题2:A小题3:C小题4:(1)(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情况)和品行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2)逐渐(慢慢地)升任刑部主事,(为宫中)采摘御园果实的中官(太监、宦官),盛怒之下杀死了看剜人的母亲。

(3)释放了他。不久,考虑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然继续肆行无忌。

小题1:论:判罪小题2:“政务惠民”意思是在治理方面致力于造福百姓。①②③都能表明这一点。

小题3: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不是荒废政务。【小题 4】(1)咸:都。

治:政绩,治理情况。行:品行。

殿:考核下等。(2)稍:逐渐,慢慢地。

迁:升迁。中官采御园果者:采摘御园果实的中官;定语后置句。

(3)置:赦罪,释放。已:已而,不久。



~


#邓希重# 睡觉睡得颈子扭了怎么办? -
(14716014335): 按“落枕”处理造成落枕的原因有二:一是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使颈部肌肉痉挛疲劳;如果睡得太熟,转身时,身子转动了但颈项并未随之转动,使颈项处于一个不良的位置,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

#邓希重# 文言文〈〈孟母不欺子〉〉题目的答案 -
(14716014335):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女.”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1.加点字解释 ...

#邓希重# 文言文晋书·刘寔传阅读答案 -
(14716014335): 刘寔传 翻译: 刘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是汉代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父亲刘广,是斥丘县令.刘寔少年贫苦,卖牛衣为生.然而勤奋好学,编牛衣时,手里拿着草绳,边编边诵书,故能博通古今.为人清身洁己,行为无瑕疵可指.郡里举为...

#邓希重# 三国吴国后期厉害的将领有哪些?234年诸葛亮死后的?
(14716014335):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 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

#邓希重# 儒家历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14716014335): 古今中外历代儒教研究、实践者列表: 古圣先贤 唐尧 虞舜 夏禹 商汤王 周文王 周武... 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先贤 公肩定 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先贤 ?单 ...

#邓希重#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14716014335):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

#邓希重#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 - 作业帮
(14716014335):[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2)①...

#邓希重# “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
(14716014335): 出处《宋史·列传·卷六》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