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资料 宋朝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扩展资料:

一、书法成就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54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

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

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二、个人作品

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清沈钦韩有《范石湖诗集注》。《全宋诗》亦录有其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生平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范成大墨迹
文赋及词的创作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所著《吴郡志》50卷,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称其书法“笔劲体遒,可广可狭”,明王世贞也称其“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与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书法两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136卷,佚。《石湖居士诗集》34卷,系从《全集》中抽出,最后1卷为辞赋;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顾氏及黄氏刊本。《石湖词》1卷,有《□村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石湖集》上下册,将其诗集和词集合刊后附清人沈钦韩集注3卷。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辑存》。《揽辔录》1卷,《骖鸾录》1卷,《吴船录》2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梅谱》1卷、《菊谱》1卷,有《百川学海》本。上五种均收入《丛书集成》。《桂海虞衡志》1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吴郡志》50卷,有《择是居丛书》本。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2],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3][4],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本名
范成大
别称
范明州、范参政、范资政、范文穆
字号
字至能,一字幼元
早年号此山居士,晚年号石湖居士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平江府吴县
出生时间
1126年6月26日
去世时间
1193年10月1日
主要作品
《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主要成就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官职
参知政事,四川制置使,资政殿大学士等
封爵
吴县开国男→吴郡公→崇国公(赠)
谥号
文穆
追赠
少师
热点关注
解读 范成大:出使金国,变更和议条款!
到达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写好接受国书详细仪式的奏章,放入怀中藏好。抵达金国首都中都后,朝见金国皇帝金世宗,范成大呈进国书,言词慷慨激昂……...
2018-11-30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6]

范文穆像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6]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7] [6]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8]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户参军,于此年春季抵任。[6]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9]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10] [6]
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枢密院编修官。十二月,任秘书省正字。[6] [11]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范成大被改授为校书郎。六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调任著作佐郎。[6] 次年二月,任尚书吏部员外郎。三月,被人诬陷逾越等级,遭罢职,旋即领宫祠官。[12] [6]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范成大被朝廷起用,出知处州。[13] 次年五月,入宫陛对,向宋孝宗“论力之所及者三”,分别为日力、国力、人力,他认为这三力如今都被不急之务空耗,孝宗予以嘉纳。七月,赴处州任,至八月抵达。范成大为处州创设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都称便。[14]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规定以绢统计赃物数量,估价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说:“承平之时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估的价超过几倍。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有三千足够了。如今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孝宗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条文。”于是绢价增为四千,而刑罚减轻了。[15] 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6]
使不辱命
宋廷在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时,忘了议定接受国书的礼仪,孝宗曾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孝宗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封丹阳郡开国公,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范成大因所奉国书仅提及陵寝事,请一并写入受书一事,孝宗不许。临行前,孝宗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离任,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谏阻派遣泛使一事而被贬居筠州(今江西高安),大臣李焘畏惧而不敢受命出使。在此情况下,范成大慨然而行。当时金国负责迎接范成大的使者仰慕其名声,效仿他在头上戴巾帻,以示崇敬。[16]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受书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国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献上国书,金国朝臣议论纷纷,太子甚至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最终,范成大得以保全气节而归。[17]
同年九月,范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南宋方面奉迁陵寝,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17]
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初,孝宗亲笔抄写东汉崔寔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认为:“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孝宗称赞他的建议为“知言”(明智的话)。宠臣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最终阻止了任命,但他也因此遭外调。[19]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此即为“南宅交广”之行。[20]
乾道八年(1172年)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吴郡(今江苏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随后经桐庐、兰溪入衢江,又经信州(今江西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赣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给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著有《梅谱》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此次水陆路程共三千里,历时三月,著游记一卷,取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
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赵昚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利害吗?”上疏赵昚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赵昚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这个意见发给有关部门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旧法规定政府所买之马以四尺三寸为限度,赵昚下诏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说互市四十年,不应该突然改变。[20]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说:“吐蕃、青羌两次侵犯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其狡黠,轻视中国。臣应当教练将兵,外修堡寨,还要讲明训练团结的方法,使人人能够作战,这三方面没有钱不行。”孝宗赐给度牒钱四十万缗。范成大还未就任,其四川制置使之官便被改为管内(成都路)制置使。[21]
范成大就职后,认为黎州为西南边境要地,应该增补能战士卒五千人,并请设置路分都监;在吐蕃入侵的十八条路线上,均修筑栅栏,分别派兵戍守。奴儿结侵入安静寨,派飞山军一千人前往阻击,估计他们三天就会逃跑,后果如所料。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以重赏使蛮人互相猜忌,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将其斩杀。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被监司、郡守私自役使,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将此事阻拦。蜀地名士孙松寿、樊汉广都不愿出来做官,范成大表彰他们的气节。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其优秀突出的上书推荐,往往扬名于朝廷,位至二府。[21]
范成大在四川,与诗人陆游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22]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离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已巳进入吴郡的盘门。这次的行程比较简单: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此行有游记二卷,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吴船录》。与前二录相比,此书篇幅最长,也最为后人推重。
东薄邓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十月,返回临安召对,赵昚命他权任礼部尚书。[6]

范成大塑像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参知政事兼权监修《国史》、《日历》。六月,遭谏官弹劾罢免,奉命主管祠观。[6]
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23] ,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及前任、魏王赵恺移用的数万缗钱,来减少民力的消耗,获朝廷允准。[6] [24]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孝宗因范成大“治郡有劳”,任命其为端明殿学士。三月,改知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调军队储蓄的二十万石米以赈饥民,并请减去租米五万石。[25] [6]
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应对旱灾、赈济饥民有功,朝廷“转其一官”以奖赏。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6] 水盗徐五暗中兴事,号称“静江大将军”,范成大将其抓获诛杀。[26]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请开仓赈济饥民外,还下令境内驱捕飞蝗。因苦于风眩,从夏至秋,五次请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再次提举临安府洞霄宫。[6] [27]
退隐闲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6] ,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吴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孝宗起用范成大知福州。范成大多次请辞,均未获允,只得入朝召对,获赵昚慰劳,并赐丹砂及手书的苏轼诗两首,太子赵惇(即后来的宋光宗)也赐“寿栎堂”三大字。[6] 其后又于延和殿论事。[6]
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华),称病坚请奉祠,获朝廷允准。其后向新即位的光宗上陈“当世要务”。同年,封吴郡开国侯。[6]
绍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为资政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请辞未获准,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因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辞官回乡。[28] [6]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编的诗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杨万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请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1] ),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29] 朝命特赠五官。十二月十三日,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6] [6] 后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3] 。
主要成就
政治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6] :
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时,创义役、复堤堰、兴水利、建桥梁。[6]
知静江府(广西桂林)时,厘盐政、奖士类修古迹。[6]
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内制置使)时,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6]
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蠲积欠、罢进奉。[6]
知建康(今江苏南京)时,举荒政、赈饥民、捐税敛、开军仓以济贫乏,移余财以代秋租。[6]
范成大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
文学
主词条: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早年一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首,便明言“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范成大
范成大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30]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30] 他在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30]
范成大退隐石湖的十年中,写了许多田园诗,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事实上大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抒情诗,如王维、孟浩然诗中的田园风光都是作为诗人静谧心境的外化而出现的。除了少数陶诗以外,古代田园诗中对田园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农事反而是忽略不顾的,偶尔出现的樵夫、农人也往往被赋予隐士的性格。至于农村生活的主人公农民的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唐代诗人如元稹、张籍等往往把此类内容写进《农家词》、《田家词》一类乐府诗中。这些诗中没有田园风光的描写,在习惯上也不被看作田园诗。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30]
范成大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夜坐有感》、《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30]
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
书法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31]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54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范成大《雪晴帖》

范成大《急下帖》

范成大《中流一壶帖》

范成大《垂诲帖》

范成大《西塞渔社图卷跋》
个人作品
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清沈钦韩有《范石湖诗集注》。《全宋诗》亦录有其诗。[32]
人物评价
赵昚:①卿气宇不群。[33] ②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可谓贤劳,宜其多疾。[6]
赵惇:卿以文章德行,师表缙绅,受知圣父,致位丞弼,均佚方面,乃心王室,于天下事,讲之熟矣。[34]
杨万里:①知政几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谓正臣,如公才一二辈。[35] ②初公以文学材气受知寿皇,自致大用,至杖汉节、使强敌,即其庭伏穹庐,不肯起,袖出私书切责之,君臣大惊,有自阶闼之嬖窃位枢臣者,其势方震赫,公沮之,竟不奉诏而去,其所立又有不凡者矣,若夫刿心于山水风月之场,雕龙于言语文章之囿,此吾辈羁穷酸寒,无聊不平之音也,公何必能此哉……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公训诰具两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柳宗元),传任侠则太史迁(司马迁)。至於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无丽,奄有鲍、谢(鲍照、谢朓);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李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倡之呜呜,而不可得也。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予於诗,岂敢以千里畏人者,而於公独敛袵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扩展资料:
1、主要成就: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时,范成大创义役、复堤堰、兴水利、建桥梁。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时,范成大厘盐政、奖士类修古迹。出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内制置使)时,范成大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
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范成大蠲积欠、罢进奉。知建康(今江苏南京)时,范成大举荒政、赈饥民、捐税敛、开军仓以济贫乏,移余财以代秋租。
他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人物评价: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纪昀等: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自为一家,伯仲於杨、陆之间,固亦宜也。
石蕴玉:达於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
蔡东藩: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
崔敦礼:包罗百氏,磅礴九流。以辉煌汗漫之作而执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资而盱衡士类。
叶茵:千古湖山人物,万年翰墨文章。
张鎡: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东西曾遍历。
龚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
黄震:公喜佛老,善文章。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为世歆羡,往往似东坡(苏轼)。
脱脱: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范成大更多的时候是以诗名世的,他与陆游、尤袤、杨万里三人被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他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元末明初,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已然是公认的经典,其田园诗成就与陶渊明相比,堪称“后来居上”。
范成大生前即诗名远播,至南宋末形成高潮,历代不衰,尤其在明清时为最。范成大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题材广泛,数量不少。
如果要细细分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使金见闻作诗。他在使金途中,将其对沦陷区的见闻付诸笔端,创作了近百首绝句,那山河破碎的景象、人民困苦的生活,在诗歌中如图景一样徐徐展开,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思想和忧民情怀。
第二是隐居田园诗。他晚年隐居石湖十载,写了不计其数的田园诗,描写了农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欣喜。
第三是他忧心于稼穑和民生疾苦的诗歌。比如《催租行》:“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范成大在诗中,描写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地保,在老百姓已经交租的情况下,还跑来验看交租“文书”,乘机敲诈,索要酒钱,老百姓存钱罐里最后一点钱都不放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老百姓频受盘剥的同情,对官吏横征暴敛的揭露和批判。这类诗歌,范成大写得精炼、冷隽、深刻,其批判现实的力度丝毫不亚于白居易的呐喊和疾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成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范成大 事业文章两足尊


#令哑俭# 历史名人范成大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

#令哑俭# 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
(18889023183): 名人姓名:范成大 出生年代:名人职称: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四...

#令哑俭# 诗人范成大简介40字?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令哑俭# 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

#令哑俭# 范成大 简介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

#令哑俭# 范成大简介及四时田园杂兴简介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

#令哑俭# 范成大的资料 -
(18889023183): 名人姓名:范成大 出生年代: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中国 相关介绍: 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礼部员外郎,中书舍...

#令哑俭# 范成大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
(18889023183): 生平: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你要的答案参见百度百科.这里很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6855.htm?fr=ala0_1_1

#令哑俭# 范成大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
(18889023183):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号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被世人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颇有影响力,到了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的《剑南诗稿》)的说法.其诗风格轻巧,同时好用僻典、佛典.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之为“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也是著名的词作家、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传世著作.

#令哑俭# 范成大的资料和诗 -
(18889023183): 摘自百度百科,超过50字,请自裁剪.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