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的历史、民族、传说、风俗我都要知道 少数民族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哈密市是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地区南部,东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邻,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千米边界。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车里程574千米。全市东西长约404千米,南北宽约322千米,总面积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千米,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403617人(包括农十三师)。有汉、维、哈、回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7%。邮编:839000 代码:652201 区号:0902 拼音:Hami Shi

  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北天山东段喀尔里克山,南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为哈密盆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35毫米。

经济发展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四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自然地理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亲爱的知友,很高兴为您答题:
哈密市是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地区南部,东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邻,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千米边界。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车里程574千米。全市东西长约404千米,南北宽约322千米,总面积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千米,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403617人(包括农十三师)。有汉、维、哈、回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7%。邮编:839000 代码:652201 区号:0902 拼音:Hami Shi
  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北天山东段喀尔里克山,南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为哈密盆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35毫米。
经济发展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四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自然地理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摘自
http://wenwen.soso.com/z/q60241539.htm

哈密市是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地区南部,东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为邻,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千米边界。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车里程574千米。全市东西长约404千米,南北宽约322千米,总面积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千米,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千米。

2003年末,总人口403617人(包括农十三师)。有汉、维、哈、回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7%。邮编:839000 代码:652201 区号:0902 拼音:Hami Shi

  地势北高南低,北为北天山东段喀尔里克山,南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为哈密盆地。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35毫米。

经济发展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四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自然地理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哈密地区地处敦煌与吐鲁番之间,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碰撞交汇处,因哈密瓜而出名。这里是新疆唯一横跨天山的地方,东天山南北迥异的自然景观魅力可在此找寻,更有古城、古墓、古堡、古碑、古岩画、古烽燧等古迹,这里能看到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万种风情。哈密被喻为“新疆的盆景”,无论是地貌、气候还是人文,哈密都浓缩了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特色。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IhpUwjrXo2R-TgBRYOaE2dXhzVVpIFqlemTRSspohjCW0RrCOP19jeTuUhKuEkiV2wm6fQqPdZZO2L3I3T7I6J-eP7YrBH4LDoaUoXJxprBKRsxEZooJE2wfywRiWZnguOoTnkXUGleI_3otmv_z_

为了救助被困的旅客,哈密人做了些什么?~

那是很久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大量旅客(几万人)因铁路被水毁而滞留哈密,哈密的商贩没有乘机涨价还不要钱给吃给喝,有旅社免费提供食宿等爱心活动,关爱迅速在全市展开,援助者范围扩大到社会居民个人。于是在铁路通车后,旅客们感谢哈密人民的爱心,打出了“哈密精神”的布质标语。事情就这么简单。

泼水节的传说



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传说都是“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华坪傣族的泼水节传说故事却独具特色。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

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

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横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摔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苏和难过地大哭起来。

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和按照小白马的话,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成马头做琴杆,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这就是第一把马头琴。

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








一幅壮锦(壮族民间故事)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老虎和青蛙 (布依族传说)



有一天,老虎下山找水喝,听见田里传来“呱呱”的叫声,老虎想:“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叫声?”它找啊找,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原来是一只青蛙。老虎斜着眼睛说:“小东西,你凭什么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青蛙说:“你不要看不起我,因为我每天都要吃掉像你这样大的家伙当午饭,我才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老虎听了很生气,瞪着眼睛说:“不知死活的小东西,我只要稍微动一动,就能让你变成泥酱。”青蛙一点也不怕:“虎大哥,你能欺负别的小动物,可欺负不了我。不信,以后咱们比试比试!”老虎说:“那好啊,咱们现在就比吧,如果你败了,我就吃掉你,我败了,你就吃掉我。”青蛙一听,心里直发慌,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了,怎么办呢?只好拖延时间了。它对老虎说;“今天不行啦,我唱了一早上歌,太累了,明天再比赛吧。”老虎说:“明天就明天。如果明天你不来,以后遇见我,你就别想活了。”

老虎走了,青蛙可发愁了,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这时,正好有一个种田的老大爷路过这里,青蛙忙求老大爷帮助它。老大爷说:“你别怕,明天比赛的时候,你就蹲在老虎的尾巴上,无论它是向前跳还是向上跳,尾巴总是翘着的,这样,你就占了上风了。”

第二天,比赛开始了。先比谁跳得高,青蛙先跳到老虎的尾巴上,老虎往上一跳,尾巴把青蛙甩起老高,青蛙又用力一跳,比老虎跳得高多了。第二次又比跳远,青蛙照这个办法,又比老虎跳得远。老虎一看,可害怕了,连忙拼命地往山里逃。

一只狼看见老虎惊慌的样子,问它:“虎大哥,你跑什么呀?”老虎说;“青蛙要吃掉我。”狼听了哈哈大笑:“哪会有这样的事。我跟你一起去,青蛙一定活不了。”老虎说;“我害怕,遇到青蛙,你跑了不管我怎么办?”狼说:“这样吧,用一根绳子把咱们俩绑在一起,谁也不丢开谁,好不好?”老虎答应了。

青蛙看见老虎又来了,大声叫起来:“老虎,你输了,就该让我吃掉。等着,我磨快了刀好来割你的皮。”老虎吓得转身就跑,狼跑不快,被老虎拖在身后,不一会儿就被拖死了。

青蛙不知道那个帮助了它的老大爷是谁,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从此,青蛙就在田里吃害虫,来报答所有的种田人。


#邵爬哄# 哈密怎么样?具体的. -
(15742436936): 冬天特别冷 夏天特别热 记住 是 “特别” 夏天很少下雨 冬天也很少下雪 消费高 因为有油田和煤矿 民族和睦 治安不是一般的好 胜过很多内地的城市 很少听说恶性的刑事案件 流动人口较多 但...

#邵爬哄# 各民族风俗习惯谁知道? -
(15742436936):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

#邵爬哄# 内蒙古的风俗习惯 -
(15742436936):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

#邵爬哄# 哈密的瓜就叫哈密瓜吗? -
(15742436936): 哈密瓜,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了哈密的知名度.因为有哈密瓜,哈密因而名传天下,妇孺皆知.地以瓜闻,瓜以地名.“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顶呱呱.”这首古老的民谣传颂了几百...

#邵爬哄# 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 -
(15742436936):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 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

#邵爬哄# 石嘴山的历史、民族、传说、风俗我都要知道 -
(15742436936): 石嘴山过去叫石嘴子,石嘴山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最早见于明《嘉靖宁夏新志》.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跨黄河,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邻;西邻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

#邵爬哄# 2010高考快到了,谁能从文综考点的角度帮我整理介绍一下关于新疆的历史、地理特征呀! -
(15742436936):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 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

#邵爬哄# 蒙古族哈达习俗急需求解 -
(15742436936): 蒙古族视哈达为吉祥物,迎来送往、拜见尊长、觐见佛像、婚丧喜庆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一种对客人最普通又最尊贵的礼节. www.1155815.cn 向客人、长辈献哈达时,要把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