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升初中要考的数学题/奥数题?怎么办呀不会。 就要小升初了,但是数学考试里有奥数题(占得分值很多),我对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我也是六年级学生我也是女生可我是奥数好语文差
首先要对奥数感兴趣
最主要的是要多做多练
一、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1、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行50千米,乙每小行60千米,经过3.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小明与小清家相距4.5千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青每分钟行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比货车每小时多行3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客轮、货轮从武汉和上海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出,货轮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轮的速度是货轮的1.2倍,两地相距862.4千米。请问几小时两船可以相遇?
5、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端开一条长850米的隧道,甲队每天开凿26米,乙队每天开凿24米,经过几天就可以打通?
6、师徒两个人合作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68个,徒弟每小时加工55个,合作6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7、加工厂用两台磨面机同时磨面17280千克,第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364千克,第二台磨面每小时磨面356千克,如果每天加工8小时,磨完这些面粉需要多少天?
二、同时出发,相背而行
1、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向反方向行去。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0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相背而行,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3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多少分钟后两车相距15千米?
三、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不相遇
1、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56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3.5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80.5千米,3小时后两列火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2、货车和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57.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8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1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师徒两人共同加工312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4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35个,加工几小时后还剩40个?
四、不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1、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出发,5小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甲、乙两港的水路长726千米,一艘货轮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69千米,1小时后,一艘客轮从乙港开住甲港,每小时行77千米,客轮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轮相遇?相遇时客轮和货轮各行了多少千米?
3、一批零件478个,甲每小时加工50个,乙每小时加工32个,甲先加工3小时余下的两人合作完成,再过几小时完成任务?
五、同时、同地点出发、同方向行驶
甲、乙两人同时骑车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行14.2千米,乙每小时行18.7千米。8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行程应用题
1、客货两车分别相距387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先行1小时,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开出后2.5小时与客车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向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2.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船同时从一个码头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船每小时行23.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1.5千米,航行几个小时后,两船相距315千米?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53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6千米,3小时后距离中点还有6千米,这时这辆汽车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6、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第一列火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0千米,第二列火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正好行了全程的 ,离乙站还有3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个同学在400米一圈的运动场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甲每秒钟5米,乙每秒钟6米,大约多少秒钟后两人相遇?
8、赵兰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5米,赵兰离家6分钟后,妈妈发现赵兰没戴红领巾,就骑车去追,每分钟行375米,妈妈出发多少分钟后能追上赵兰?
9、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3千米,乙每小时行9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4千米处相遇,求两地距离?
10、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如果相遇时,甲车比乙车一共少行20千米,那么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这些是较为重要的,我都在做走向外国语本很好的书多做做

钱袋中有1分、2分和5分3种硬币,甲从袋中取出3枚,乙从袋中取出两枚,取出的5枚硬币仅有两种面值,并且甲取出的3枚硬币的和比乙取出的两枚硬币的和少3分,那么取出的钱数的总和最多是_________分.
【解】如果取出的硬币没有5分的,那么乙的两枚至多4分,而甲的三枚至少3分,不可能比乙的少3分,所以取出的硬币必有5分的。乙的两枚至多10分,甲的三枚至多7(=10-3)分,总和最多10+7=17分。在甲的三枚为1、1、5(分),乙的两枚为5、5(分)时,总和恰好为17分.所以答案是17.

10.有一批文章共15篇,各篇文章的页数分别是1页,2页,3页,…,14页和15页稿纸,如果将这些论文按某种次序装订成册,并统一编上页码.那么每篇文章的第一页是奇数页码的论文最多有____________篇.
1、2、…、15中共有8个奇数。无论怎样排列,这8个奇数中,第二、四、六、八个出现的,由于在它前面页码之和为奇数,因而相应的这四篇论文,第一页都是偶数页码。于是第一页是奇数页码的论文不超过11(=15-4)篇。

.一个水池子,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如果乙管先开6小时,还需要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这时乙管关闭)那么乙管单独灌满水池需要____________小时.
1÷[1-(5/1+4/1)]÷2=(小时)

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甲现在单独做若干天后离开,乙接着做完,前后共用24天.这项工程甲做了几天,乙做了几天
设甲做了x天:
x/20+(24-x)/30=1
可求得:
x=12
24-12=12
所以,甲乙各做了12天。

一件工作甲做3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可以完成;甲做4小时乙接着做3小时也可以完成.两队独做各需几小时?
设甲速度x,乙速度y。将工作看成1
3x+6y=1
4x+3y=1
x=1/5
y=1/15
所以甲1除以1/5得5小时,乙1除以1/15得15小时

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那么现有男同学________人。
设:男x,女(325-x);
x+25+(325-x)(1-0.05)=325+16
解得:x=145
145+25=170即为现在男生人数~

学校买来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每个学生从中任意借两本。那么,至少( )个学生中一定有两人所借的图书属于同一种。
分析:3种图书两两组合共有3种组合方式,即:历史\文艺;历史\科普;文艺\科普
如果只有3个人来借书的话,他们可以借的不同,到第4个人借的时候必然会和前面3个人中的一个人重复.

1. 填空:
(1)“三成”就是 ,“九五折”是( )%
(2)在2、46、67、94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是( ),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数是( )。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5,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5,所得的分数约分后是 ,原来的分数是( )。
(5)有一个高20厘米,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果把它的高缩短2厘米后,它的表面积就减少4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6)看图回答,乙比甲少( )%

2. 判断:
(1)体积是1立方米的一只木箱,占地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
(2)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定都是质数。( )
(3) 用简便方法表示3a。( )
(4)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成正比例。( )
(5)如果 ,那么a与b相乘的积,一定比a和b都小。( )

3. 选择:
(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后是5.3,这个三位小数原来最大是( )。
①5.259 ②5.299 ③5.349 ④5.399
(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都分别相等,那么圆柱与圆锥( )。
①底面半径的比是1:3 ②底面直径的比是3:1
③底面周长的比是3:1 ④底面积的比是1:3

4. 应用题:
(1)小强骑自行车上午8时从家出发,10时到达世界公园。下面的统计图反映出他在途中行车的情况。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小强家到世界公园的路程全长( )千米。
<2>小强在途中停留了( )分钟。
<3>小强停留前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停留后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2)翠竹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三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下:

参加书法组活动的占全年级人数的 ,参加计算机组活动的占全年级人数的45%,比参加书法组活动的多8人,参加合唱队的有32人。
<1>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2>参加计算机组的人数比合唱队多几人?
<3>小亮说:“一定有人参加了其中的两项活动。”小红说:“不一定”。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结论:
理由:

【试题答案】
(二)尝试练习:
1. 填空:
(1)“三成”就是 ,“九五折”是(95)%
(2)在2、46、67、94中,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是(67),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数是(46和94)。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60)。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5,如果分子、分母都加上5,所得的分数约分后是 ,原来的分数是( )。
(5)有一个高20厘米,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果把它的高缩短2厘米后,它的表面积就减少4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500)立方厘米。
(6)看图回答,乙比甲少(16.7)%

2. 判断:
(1)体积是1立方米的一只木箱,占地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2)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定都是质数。(×)
(3) 用简便方法表示3a。(×)
(4)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成正比例。(×)
(5)如果 ,那么a与b相乘的积,一定比a和b都小。(√)

3. 选择:
(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后是5.3,这个三位小数原来最大是(③)。
①5.259 ②5.299 ③5.349 ④5.399
(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都分别相等,那么圆柱与圆锥(④)。
①底面半径的比是1:3 ②底面直径的比是3:1
③底面周长的比是3:1 ④底面积的比是1:3

4. 应用题:
(1)小强骑自行车上午8时从家出发,10时到达世界公园。下面的统计图反映出他在途中行车的情况。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小强家到世界公园的路程全长(17)千米。
<2>小强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
<3>小强停留前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停留后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2)翠竹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三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如下:

参加书法组活动的占全年级人数的 ,参加计算机组活动的占全年级人数的45%,比参加书法组活动的多8人,参加合唱队的有32人。
<1>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人)
<2>参加计算机组的人数比合唱队多几人?
(人)
<3>小亮说:“一定有人参加了其中的两项活动。”小红说:“不一定”。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结论:小亮说的对。
理由:把三个组的人数相加:
因为三个组的人数之和多于全年级总人数160人,所以一定有人参加了其中的两项活动。

1.若384*540*875*1875*( )积得最后十个数字都是0,括号里填入的最小自然数是几?(要有过程)
2.大小两书的和为789,大数去掉个位等于小数,求大数是多少?(要有过程)
3.(3的163次方)+(2的98次方) 4有士兵若干人,排成两个空心方阵,一个3层,一个5层,两个方阵人数相等,又知一个方阵恰能容入另一个方阵之中 ,问共有士兵几人?)的末位数字是几?(要有过程) 钱袋中有1分、2分和5分3种硬币,甲从袋中取出3枚,乙从袋中取出两枚,取出的5枚硬币仅有两种面值,并且甲取出的3枚硬币的和比乙取出的两枚硬币的和少3分,那么取出的钱数的总和最多是_________分.
【解】如果取出的硬币没有5分的,那么乙的两枚至多4分,而甲的三枚至少3分,不可能比乙的少3分,所以取出的硬币必有5分的。乙的两枚至多10分,甲的三枚至多7(=10-3)分,总和最多10+7=17分。在甲的三枚为1、1、5(分),乙的两枚为5、5(分)时,总和恰好为17分.所以答案是17.

10.有一批文章共15篇,各篇文章的页数分别是1页,2页,3页,…,14页和15页稿纸,如果将这些论文按某种次序装订成册,并统一编上页码.那么每篇文章的第一页是奇数页码的论文最多有____________篇.
1、2、…、15中共有8个奇数。无论怎样排列,这8个奇数中,第二、四、六、八个出现的,由于在它前面页码之和为奇数,因而相应的这四篇论文,第一页都是偶数页码。于是第一页是奇数页码的论文不超过11(=15-4)篇。

.一个水池子,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如果乙管先开6小时,还需要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这时乙管关闭)那么乙管单独灌满水池需要____________小时.
1÷[1-(5/1+4/1)]÷2=(小时)

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甲现在单独做若干天后离开,乙接着做完,前后共用24天.这项工程甲做了几天,乙做了几天
设甲做了x天:
x/20+(24-x)/30=1
可求得:
x=12
24-12=12
所以,甲乙各做了12天。

一件工作甲做3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可以完成;甲做4小时乙接着做3小时也可以完成.两队独做各需几小时?
设甲速度x,乙速度y。将工作看成1
3x+6y=1
4x+3y=1
x=1/5
y=1/15
所以甲1除以1/5得5小时,乙1除以1/15得15小时

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那么现有男同学________人。
设:男x,女(325-x);
x+25+(325-x)(1-0.05)=325+16
解得:x=145
145+25=170即为现在男生人数~

学校买来历史、文艺、科普三种图书若干本,每个学生从中任意借两本。那么,至少( )个学生中一定有两人所借的图书属于同一种。
分析:3种图书两两组合共有3种组合方式,即:历史\文艺;历史\科普;文艺\科普
如果只有3个人来借书的话,他们可以借的不同,到第4个人借的时候必然会和前面3个人中的一个人重复.

6年级我基本没碰上难题,就1道题,不用方程根本解不了的题(我方程当时很差),不过现在忘了...
给你换一道题吧
一个高5分米的圆柱,切一刀,分成了形状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柱,这是表面积增加到9.42平方分米,这个圆柱原来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
给好多人发了这道题了,自己研究吧
答案0.785
我自己算的,不知对否

能给一些六年级升初中要考的数学题/奥数题吗~


ti

可以报一些速成班,或者掌握一些技巧如下
(1) 归纳法:从条件值较小的数开始,找出其中规律,或找出其中的递推数量关系,归纳出一般情况下 的数量关系. 
(2) 整体法:解决计数问题时,有时要“化整为零”,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反而要从整体上来考虑, 从全局、从整体来研究问题,反而有利于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 对应法:将难以计数的数量与某种可计量的事物联系起来,只要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两 种事物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事实上插入法和插板法都是对应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4) 递推法:对于某些难以发现其一般情形的计数问题,可以找出其相邻数之间的递归关系,有了这一 递归关系就可以利用前面的数求出后面未知的数,这种方法称为递推法.

扩展资料
好的技巧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还有就是解题思路,思路一定要清晰,奥数就是建立在思维能力之上的,如果是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的话,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最重要!如果孩子本身数学能力就比较差的话不太建议孩子去学习更为高深复杂的奥数,这样只会让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愈行愈远。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读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
流程上可区分为六个步骤: 1. 预习 2. 专心听讲 3. 课后练习 4. 测验 5. 侦错、补强 6. 回想 以上讲的是如何学好数学 学好奥数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奥数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奥数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迟伊柴# 小学六年级比较难的奥数题,一些初中高校经常考到的那种,越多越好?
(18346918310): 数理答疑团为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9千米的飞机场参... 甲班男生与乙班男生人数的比是[1/(1/8)-1]:{1/(1/5) -1}=7:411、六年级三班考试,全班...

#迟伊柴#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题(好难我不会QUQ) -
(18346918310): 解: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9∶10 女生人数增加9人后,与男生人数的比变为6∶56∶5=12∶10 可以看成女生人数增加的9人,是参加竞赛女生人数的(12-9)÷9=1/3 参加竞赛的女生人数有:9÷1/3=9*3=27(人) 也可算出男生人数有:27÷0.9=30(人)

#迟伊柴# 以下是六年级的数学奥数题,请帮我解决. -
(18346918310): 不知道小学有没有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设小明的年龄是x岁,则小明爸爸的年龄应该是(2x+6)岁,这是因为小明年龄的二倍和爸爸年龄减6岁一样,所以小明年龄的二倍加上6岁就是爸爸的...

#迟伊柴# 适合六年级的奥数题 -
(18346918310): 1、大小两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从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则两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后,油的重量相当于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号 /=除号

#迟伊柴#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行程题 -
(18346918310): 画个线段图比较容易看清,但我在这里不会画.第一个条件6点出发,11点相遇,相遇时间是5个小时,甲乙两地路程为单位1,则两车每小时的总速度为1/5.第二条件,客车先出发了1个小时,而后货车出发,两车共同行走的时间为12点40减8点为4个小时40分,也就是4又2/3小时,列式1-1/5*4又2/3=1/15,得出客车的速度为1/15.再用总速度减客车速度得货车速度,即1/5-1/15=2/15.第三个条件,得知,货车先出发2个小时,而后一起走,列式1-2/15*2=1-4/15=11/15求出剩余路程,再列式11/15除以1/5=11/3小时,用10点加11/3小时=13点40分相遇.

#迟伊柴# 六年级升中奥数题
(18346918310): 设弟弟今年为X岁,则哥哥今年为2X岁, (X-9)/(2X-9)=1/5 3X=36 X=12 2*12=24 所以今年哥哥是24岁.

#迟伊柴#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拜托各位了 -
(18346918310): 1.六年级有3个班,一班人数占三个班总人数的25%,二班和三班人数比是7:8,一班比三班人数少24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班占总人数的:8/7+8*(1-25%)=8/15*3/4=2/524÷(2/5-25%)=24÷3/20=160(人) 答:六年级有学生160人.2.快车...

#迟伊柴# 小学升初中的数学题会有哪些? -
(18346918310): 话说我刚考完诶--我是小学六年级的,真卷做得很多.给LZ说几个吧.不怎么完全.抱歉--..西安的名校西工大一共会分四个大题.我想其他地方应该也差不多吧.第一大题:填空题.(每小题4分,一共32分)第二大题:选择题.(每小题4...

#迟伊柴# 六年级奥数题解答 -
(18346918310): 总的题目肯定是9和6的倍数,因为9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8所以总的题目也就是18的倍数假设为X. 同时还需要满足 X/6≤7 所以X≤42.也就是只能是18或者36. 当为18的时候.显然不成立. 所以只能为36.甲答...

#迟伊柴# 六年级奥数怎么做啊!!!!!!!!!!!1 -
(18346918310): 现在学奥数的同学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奥数到底有什么用,应该怎么学奥数才能学好,下面我就我自己以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谈谈这两个问题.一、学奥数到底有什么用我想对目前绝大部分学奥数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