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计算题 教科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计算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题号一】在菲律宾群岛棉兰老岛附近海深大约11000m.假设这个深渊底上有一只上好了子弹的气枪,它的枪膛里有压缩空气,对子弹的压力为1.6×103N,设子弹的截面积为0.3cm2,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如果扳动枪机,子弹会不会从这支枪中射出?【分析】:已知气枪所处的深度和海水的密度,利用p=ρgh求出子弹受到的压强,再根据p= FS出子弹受到的压力,然后和枪膛里压缩空气对子弹的压力相比较即可判断子弹会不会从这支枪中射出.【解答】:解:子弹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gh=1.03×103kg/m3×9.8N/kg×11000m≈1.11×108Pa,
对子弹向下的压力:
F=pS=1.11×108Pa×3×10-5m2=3.33×103N,
∵F>F气=1.6×103N,
∴子弹不会从这支枪中射出.
答:子弹不会从这支枪中射出.【题号二】“手拉葫芦”(如图所示)是一种携带方便、使用简易的手动起重机械,广泛用于工厂、工地、矿山、农业生产等环境,用来完成起吊货物等任务.其中HCB30型“手拉葫芦”的技术数据如下表:
型号HCB30承载链条股数(股)2最大承受质量(t)3链条直径(mm)8一次起升高度(mm)3手拉轮直径(mm)150测试载荷(kN)37.5承载轮直径(mm)50最小净空高度(mm)470净重(kg)21.7最小载荷所需拉力(N)360毛重(kg)22.3注:“一次起升高度”是指,成年人在站立状态,用左、右两手交替拉动手拉链条进行正常起重操作的过程中,左手或右手下拉一次(按30cm计),所吊重物上升的高度.承载轮上所缠的承载链条较粗且两端固定,而手拉轮上所缠的手拉链条较细且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工作过程中,手拉链条、承载链条在轮上都不打滑.其缠绕情况如图所示.(取 g=l0N/kg )
(1)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分析判断 HCB30 型“手拉葫芦”的手拉轮与承载轮是否是一个共轴的轮轴?
(2)计算该型“手拉葫芦”在满载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时的机械效率.
分析:(1)先设“手拉葫芦”的手拉轮与承载轮是一个共轴的轮轴,则两轮转动的周数是相同的,然后算出手下拉一次,物体上升的高度与实际上升的高度进行比较,若相等就是同轴,否则就不是同轴.
(2)有下拉一次30cm,所需拉力360N,求出人对机械做的功,即为总功;一次起升高度3mm,货物质量3t,求出机械对物体做的功,即为有用功,然后求出效率.解答:解:(1)设“手拉葫芦”的手拉轮与承载轮是一个共轴的轮轴,则两轮转动的周数是相同的,链条移动距离H,承载轮回收距离h,HπD=hπd,S=h2=Hd2D=300mm×50mm2×150mm=50mm,与实际上升的高度3mm不相等,所以,不是同轴.
(2)下拉一次人对机械做的功:W=FH=360N×30×10-2m=108J.
机械对重物做功:W′=GS′=3×103kg×10N/kg×3×10-3m=90J.
“手拉葫芦”的机械效率:η=w′w=90J108J=83.3%.
答:(1)HCB30 型“手拉葫芦”的手拉轮与承载轮不是一个共轴的轮轴;
(2)该型“手拉葫芦”在满载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时的机械效率是83.3%.点评:(1)先设“手拉葫芦”的手拉轮与承载轮是一个共轴的轮轴,求出下拉一次,物体上升的高度与实际上升的高度比较,注意此方法的运用;
(2)看懂表中数据的含义,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是求机械效率的关键. 这样发有点累,想要多点百度HI我!鼠标放在我名字上然后点HI我

八年级上册物理竞赛题 要答案,有计算题,有标准步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气体传声比液体快
C、音调越高的声音就越响亮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岸上的鱼会被人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听到的声音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水——鱼 D、岸——空气——鱼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铁 B、水 C、空气 D、真空
4、人能听到立体声是因为( )
A、声音是立体的 B、有两个扬声器
C、一只耳朵也可以听到立体声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5、人失去听觉是因为( )
A、鼓膜破了 B、听小骨坏了 C、听觉神经失去功能 D、以上都有可能
6、关于0分贝正确的说法是( )
A、0分贝意味着不发声B、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
C、0分贝是频率最低的声音 D、以上都不对
7、晚上一同学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用耳机听 D、让人家捂上耳朵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9、超声波可以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物体的振动,把污垢振落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10、声音的响度决定于( )
A、声音的振幅决定 B、声音的频率决定
C、声源的音色决定 D、以上多种因素决定
二、填空题

1、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________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其再把信息传给大脑。
2、人类失去听觉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3、声音通过_________和 _______也可以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____________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____________。
5、声音的传播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6、牛叫声比蚊子飞的声音音调 _______,响度 _________。听声能辨人是根据______的不同来辨认的。
7、为了不影响人们的休息,声音应控制在______dB以下,正常工作要控制在______dB以下,为了不损伤我们的听力,应不能超过 __________dB。
8、噪声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超声波的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在百米赛跑时,假如裁判员是听到声音再计时,那么是运动员的成绩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何减少这种误差?
2、有一根钢管长为931M,一端用锤子敲时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这是为什么?假如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2.5s,那么钢管中的声速为多少?
3、一人的前后是相距1000M两座高山。当他向其中一座大声喊时,听到两次声音时间差为2s。试计算确定此人的位置。
四、简答题
1、吃饼干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旁人听到的声音却较微弱?
2、说说我的们四周有哪些烦人的噪声?
3、小红在向热水瓶灌开水时,小明在旁边提醒他:“快满了,请留意。”小红很希奇:“你又不看,怎么知道水要满了?”小明说:“是听出来的。”小红更是迷惑不解。你能帮小红说清其中的道理吗?

1用铁球和铜球各做一个实心小球(ρ铁<ρ铜),则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大,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小
B.铁球的体积比铜球小,铁球的质量比铜球大
C.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
D.铁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
2.用一个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磨损,所 测得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将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3有8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外型相同的小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质量比其它正品的质量小,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称几次就可以从这8个小零件中找出这个次品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______倾斜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工厂生产酒精,要求含水量(按质量计算)不超过10%,他们用抽测密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查,则合格酒精的密度应在______千克/米3至______千克/米3范围内。(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6.有一块金、铜合金块,总质量为185.5克,合金块的体积为15厘米3,已知ρ金=19.3×103千克/米3,ρ铜=8.9×103千克/米3,则可知此合金含金_______克。


7.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ρ水、ρ沙、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一x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 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6 kg.此前己经测出千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4×103 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导出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
(2)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茅独美# 求20道初二上册物理计算题~关于速度的~有答案的加分 -
(15375894162): 1.张明与李红两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直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40m/s和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李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李红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相差2s...

#茅独美# 物理初二竞赛题
(15375894162): 不需要考虑大气压的作用(否则会提示此时的大气压)h=P/ρ油g=2.1*10^7Pa÷900Kg/m³÷10N/Kg=2333.3mΔh=2333.3m-2000m=333.3mF=P'S=ρ油gΔh*0.25πD²=900Kg/m³*10N/Kg*333.3m*0.25*3.14*(0.1m)²=1049.895N(不四舍五入结果1050N)

#茅独美# 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 -
(15375894162): 1、0.1kg/(1kg/dm^3)*0.8kg/dm^3=0.08kg2、解:设瓶的质量为m,瓶的容积为V,由题意得:m+ρ水V=110;m+ρ酒V=90;代入已知条件得:m+V=110;① m+0.8V=90;② 解之得:V=100cm3;希望采纳谢谢!

#茅独美# 八年级上的物理计算题 一个很长的钢管 第一声 0.2 第二声 2.8 问钢管的传播速度 -
(15375894162): 两次声音一次来自于钢管传递,一次来自于空气传递,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递比在气体中快,所以第一次是从钢管传过来的. 根据t=s/v,s是钢管长度,设钢管传声速度为v钢,空气传递声音速度为V气 t1=S/V钢=0.2s t2=S/V气=2.8s 由第二式可求得钢管长度为S=340m/s*2.8s=952m 再由第一式可得V钢=S/t1=952m/0.2s=4760m/s

#茅独美# 初二上学期物理奥数题 -
(15375894162): 我这里有两道挺简单的物理奥数题(都说明是奥数了,当然有一些难度): 1.一辆朝山崖匀速行驶的汽车鸣笛,经过3秒后听到回声,风以10m/s的速度顺车而吹.问:(声速定为340m/s) (1)向山方向传播的声速是多少? (2)从山向向汽车方向传播的声速是多少? (3)回声到达时刻汽车和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度数不准,将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度数为4摄氏度,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度数是94摄氏度,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为50摄氏度,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茅独美# 物理八年级上计算题10道,谢谢 - 作业帮
(15375894162):[答案] 好不容易才找到, ①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340米,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打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速度是多少?②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若管长900米,两次响声间隔2.4...

#茅独美# 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 速度 时间 路程 问题
(15375894162): 你不会是在考试吧 已知:s=170 t=19.40-18=1小时40 分 求:经过虢镇大约是几时几分 解:v=s/t=170/100=1.7km/min s1/v=20/1.7=11.8 19.40-11.8fen=19.28 答经过虢镇大约是19时28分 已知:S总=100+80=180M T总=30+20=50S 求:小明在整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V=S/T=180/50=3.6M/S 答小明在整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3.6M/S? 已知: 求: 解:总路程S=30*4*2=240m t2=120/20=6S 总时间T=4+6=10S 所以V=240/10=24M/S 答

#茅独美#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 -
(15375894162): 已知一个石块沿一条直线向远处匀速滚去(无摩擦力),石块滚过10m用了5s,且石块质量为2kg,体积为2cm^2,求石块速度与密度

#茅独美# 一道初二物理竞赛题 -
(15375894162): 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2∶3.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F甲∶F乙=6∶5,求两球的密度 ——————题目你是不是打错了 质量相同,密度比...

#茅独美# 初二物理竞赛题 -
(15375894162): 题1: 1、大、小球分别滚动(从直木棒的一头到另一头),数出各滚的圈数N1、N2; 2、用三角板、刻度尺测量小球直径d; 3、由于棒长L=N*球周长L,L=2πR,所以球的半径R与圈数N成反比,就可以利用这个反比关系求大球直径D了. 具体你自己算一下,不懂再交流吧!! 题2: 1、用粉笔绕筒在地上画个圈,测出走径d; 2、测出筒高H; 3、再在地上画个长为H,宽为d的矩形,测量对角线长度即所求的长度. 题3: 1、纸条绕圆柱体一圈多点,用大头针钉洞(在两层处),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洞间的距离,即周长L; 2、用两把三角尺测量筒的走私d; 3、由L=πd=2πR中的前一个等号求π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