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你认为最好的是哪一首? 关于洞庭湖的诗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谢邀:

开篇明义,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仅次于鄱阳湖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千百年来,洞庭湖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致、洞庭湖美丽的传说、洞庭湖畔承载着深厚人文记忆的岳阳楼,无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和足迹。

洞庭湖潋滟的波光与壮丽的景色、恢宏的气势与浪漫的柔情也激发起诗人的才思,他们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抑或抒发他们的文人情怀。

寄情湖光山色的诗人,总是用自己的才情与诗意去勾画、点染、描摹、吟咏洞庭湖的光彩。

唐代诗人钱起,天宝十载(751年)应进士试时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其实也是与洞庭湖有关的诗歌,这首诗传诵一时。诗中最后四句:“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被视为千古名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在洞庭湖畔的岳阳与李晔、贾至不期而遇,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记其事。

其中的第二首是:“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全诗写洞庭湖月下泛舟的闲情逸致,构思奇特而夸张,承袭李白一向豪放洒脱的风格。湖上空明澄澈,而使诗人有乘流上青天的想法,颇有“夜静如水”的境界。

大历三年(768 年)冬十二月,57岁的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之气的名篇《登岳阳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更使它成为名噪天下的文化名楼。杜甫在诗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俯瞰洞庭,视野广阔。”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秋节,词人张孝祥沿水路回家,途经洞庭湖。中秋时节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明亮皎洁的月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这明月阔水,与张孝祥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

在这样的情景下,张孝祥写下了一首《念奴娇·过洞庭》的词作。词人眼中的洞庭湖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首词一经传唱,便好评如潮,被誉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元代一位名叫唐珙的诗人乘船经过洞庭湖时,看到这样的壮美景象后,感慨不已,这景象甚至让他联想到了许多与洞庭湖有关的美好神话传说。于是便有了“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千古名句。

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洞庭湖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洞庭湖的潋滟澄波和壮丽景色、恢弘气势与浪漫柔情激发起诗人们的无限诗情,寄情洞庭湖光山色的诗人,又何止这几位?

还记得那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吗?这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的。

长庆四年(824年)九月,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途经洞庭湖,夜晚泊舟湖上,刘禹锡被洞庭湖壮美的景象深深震撼。

浩渺的洞庭湖面,澄澈明净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给诗人刘禹锡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

在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中,《望洞庭》一诗更为人们所熟知,我认为也是众多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中最好的一首,该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刘禹锡此次途经洞庭湖,正是农历九月的清秋月夜,呈现在刘禹锡眼前的洞庭湖风光,是明朗的秋夜、皎洁的秋月与平静的湖水,湖光倒映月色,一片宁静、祥和。

刘禹锡深知,眼前的洞庭湖不仅是前代诗人笔下的宠儿,也是后世诗人的掌上明珠。描摹洞庭湖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要突破前人诗歌的窠臼,甚至要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洞庭湖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这其实难不倒诗人刘禹锡,他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如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正是由于刘禹锡极其重视诗歌创作技巧,创作态度严肃,因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再如《浪淘沙九首》中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精妙绝伦的诗句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道,也为后代人所崇尚。

所以,当刘禹锡与洞庭湖相遇时,注定是一场诗人与诗歌的邂逅,尤其是洞庭湖上空柔和明净的月光和眼前澄澈清莹的湖水给诗人带来了梦幻般的美的享受后,一首湖光与月色交织的诗篇便从诗人的笔端流泻而来。

开篇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诗人的视觉体验,大意是说:秋月将它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上,湖面平静无风、水波不兴,远远望去如同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

尤其是第一句这个“和”字,就像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柔美的月亮和柔和的湖水勾连了起来,天与地似乎在这一刻没有了空间的阻隔。这一句不仅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洽画境,还把月光与湖水的韵律美在无形中传达给了读者,诗句融诗境、画境、意境于一体,给人带来无比的想象空间。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中提出“境生象外”的理论。他认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这是一幅唯美动人的洞庭湖月光图,词人眼前的湖光与月色就像是一块天然的油画背景板。读者读到这样美丽的诗句,如果手中正好有一支画笔的话,会自然而然地用手中的画笔在背景板上渲染几笔,即使没有画笔也可以凭借想象力填补这美妙绝伦的画面。

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刘禹锡用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来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说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用来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因为只有湖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湖水才会在月光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这一比喻给“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画面平添了几分诗意。

在这远离城市灯火的洞庭湖畔,在平静、和美的湖光与秋月下,刘禹锡被洞庭湖的湖光与秋月浸染着,他沉浸式地体验着洞庭湖风光的美好

皎洁的月光将它柔美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显得澄澈清净,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辉映下愈加显得青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此时洞庭湖的月光、湖面、君山,宛如一幅谐美的山水画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后两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就好比绘画一样,将整个画面布局好了之后,就该对画面中的C位景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了。

在皓月清辉的映射下,在洞庭湖水的环抱之中,远远望去,湖面澄澈明净,君山青翠欲滴。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就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面铜镜,也好像是一只工艺精湛的银盘。

而被洞庭湖水环抱的君山,就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被镶嵌在一只雕刻精美泛着光华的白银盘里,俨然成为诗人眼中的C位。

诗人眼中的君山与洞庭湖,是如此美丽,如此相得益彰。诗人以这样的情怀去描摹洞庭湖,将人与自然风光的关系表现得默契和谐,也将生活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刘禹锡的《望洞庭》,就像是为洞庭湖量身定做的一件艺术品一样,诗情与画意传唱千年。时光会给艺术品裹上光泽如玉的包浆,时光会将回忆的浓度降低,而诗人的华丽篇章却永远定格在昔日动听的瞬间。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作秀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的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诗意再现。

刘禹锡的《望洞庭》,是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妙想和闲情逸致的集中体现。当读者感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好时,也不得不感叹刘禹锡高妙的艺术手法,更感叹于诗句表现出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与韵致。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将岳阳楼周围的景致概括了一番,不仅表达出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更是展现出了岳阳楼的宏伟,也将诗人老无所依的凄凉晚年以及对战事的有心无力的思想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最好的应该就是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这一首是李白写的,而且李白不仅把洞庭湖的景象完整的展现了出来,而且也表达出了他内心的情感感受里面的情感表达,也是非常细腻的,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比较好的诗词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秋月。渡青草湖,送客,念奴娇过洞庭。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首就是洞庭湖赠张丞相。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0首有哪些?~

1、《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2、《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翻译】
在巴陵放眼远望洞庭的秋色,每日可见君山孤零零地飘浮在水上。我和你分别后就像难和神仙相遇一样,怀念的心绪如同这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深长。
4、《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铲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浩瀚的湖水像是无尽的美酒,让我们开怀畅饮,醉倒在这洞庭秋色中。
5、《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2、《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3、《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唐代: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译文:
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
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
4、《题君山》
唐代: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译文:
曾经在世外见到麻姑,听说君山古时候本无。原是昆仑山顶一块石,飓风吹来落入洞庭湖。
5、《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一》
唐代: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译文: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狄呼固# 含洞庭湖的古诗 -
(18266828432): 含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 唐朝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朝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陪侍...

#狄呼固# 写黄河、长江、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各三首 - 作业帮
(18266828432):[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狄呼固# 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是哪些?写下诗句
(18266828432):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请采纳.

#狄呼固#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要有诗人. -
(18266828432):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狄呼固# 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名句 -
(182668284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狄呼固# 形容洞庭湖的诗句 -
(182668284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

#狄呼固# 描写洞庭湖的诗 -
(18266828432): 洞庭湖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望采纳,谢谢!!

#狄呼固#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
(182668284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狄呼固#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词 -
(1826682843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狄呼固# 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句 -
(18266828432):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白居易《轻肥》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白居易《白雪毛》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书去又逢商岭雪,信回应过洞庭春.——杜牧《寄卢先辈》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