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的学生的字中都有一个“子”字,像子路,子渊 他们都是商量好的吗 仲由字子路,颜回字子渊,司马耕字子牛……为什么孔子绝大多数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或者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孔子和他的弟子大多都是贵族子弟,用“子”表示他们都是贵族子弟。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很多人都会用“子”来取表字。如果是平民百姓,你也不要子不子的,耕好你的一亩三分地好了。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卜商,合称“孔门十哲”,语出《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学有所成、才德出众者七十二人,史著其名,得以配享于孔庙,合称“七十二贤”。七十二实为约数,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者七十七人,加上见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等书中人数,近八十人。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众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
《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
《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
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
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籩。
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
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
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
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东晋,自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自称号为“五柳先生”开始,文人学士便纷纷相继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号的自称。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

字“子×”是中原人的习惯,这种结构在鲁卫郑宋诸国都很常见
一般名字A和字“子B”,AB两字间存在一定的互文关系,有的是相辅相成,如颜回字子渊,回和渊指的都是水流的状态,郑国罕虎字子皮,虎和皮的关系,冉耕-伯牛
也有的是相反的意思,比如曾点字子皙,点为黑皙为白,端木赐字子贡,贡和赐是相反的动作,宰予字子我,我予同义……
常见的关联意象:
“偃”-“游”(这组ms最常见了orz),言偃-子游,中行偃-伯游,郑公子偃-子游,驷偃-子游
“施”-“旗”,栾施-子旗,丰施-子旗

字实际上就是可以近似理解为“为了避讳需要起的外号”,所以名和字有联系就很好理解了
“子×”的子可以近似理解为助词,一般都是不称姓氏直接称呼字时使用“子×”,如果连姓氏一起使用的话,一般就不带“子”了,典型的就是颜渊和曾参,渊和参都是字

“子”这个词的意思非常多,
1.可以做第二人称代词,有尊敬意味在
2.可以是爵位的象征,除了楚子、邾子、胡子这样确实是子爵的诸侯国外,还有宗周的一些卿士,如刘子、单子、尹子,他们的爵位相当于子爵
3.可以表示对于贵族的敬称,比如赵简子、范文子、季武子中的“子”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类似的也有“魏子”(称魏舒)“韩子”(称韩起),这些人还都是卿大夫贵族的身份
【引】日后诸子百家的敬称沿用与此,不过,就不拘泥于贵族重臣的身份了,老子、庄子神马都离贵族重臣的概念相去甚远了
4.可以用作表字中那个可以被吞掉的助词(前面已说),不过秦汉以后,字“子X”的子就不会被吞掉了,比如司马子长,严子陵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有趣的是,同是表字“子安”的可查到有三人:西晋的成公绥、唐代的王勃、清代的魏秀仁;北周的王褒与西汉的王褒不但同姓同名,而且表字都是“子渊”。

可能是文雅些,而且子也有晚辈,学生的意思 望采纳

仲由,字子路,颜回,字子渊。这是他们的字,不是说因为他们是孔子的弟子。

为什么孔子的绝大部分弟子的字都有“子”字?~

"子”的意思有些类似于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先生”,
“子”是古人对有贤德或有学问的男子的敬称,而且很多时候是对成年男子的敬称,例如孟子、墨子、庄子等。
一般的称呼方式是在姓后加“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叫的“孟先生”、“庄先生”等等。但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例外——后人为了区别唐代韩愈的"韩子“和先秦韩非的“韩子”,就把韩非直接称作“韩非子”,而把韩愈称为“韩子”了。

“子”是古人的字里常有的,不关孔子弟子什么事啦。 在先秦时代,男子的字却通常只是一个字,但又时常在字前加上一些装饰型的字样。如有在字前加“子”“公”字表示尊敬,如颜回子子渊;也有在字前加“孟”“仲”“叔”“季”一类表示排行,如孔丘字仲尼。后世人虽然一般取字为两个字,如张辽字文远,但亦有沿用故例的,如张良之子房,周瑜字公瑾,陆逊字伯言。


#强叙杜# 孔子子孙的字后面为什么有一个子 -
(15775601530): “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强叙杜# 古人称呼中的“字”多为“子*” 何解? -
(15775601530): 这是在字前加「子」(男子美称)的名的格式,例如:曾参(参借作「骖」,车乘之侧马),字子舆;冉求,字子有;司马耕,字子牛;公西赤,字子华.而将「子」加在字后,则是后世模仿先秦卿大夫之諡号,例如:张禹,字长子;张衡,字平子;吴道玄,字道子.至於将表行第的符号放到字后,例如:晏婴,字平仲;田完,字敬仲;也是模仿先秦称諡的格式.

#强叙杜# 孔子的学生有( )? -
(15775601530): 很多,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那72人分别是: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

#强叙杜# 孔子的学生子由和子路是同一个人吗? -
(15775601530): 孔子的弟子有很多,大部分还都是子打头的,子路啊,子贡啊等等,有时候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好像没有叫子由的.论语中一般说子路,其实他姓仲,叫仲由.子路是孔子最爱的弟子,可以说是像兄弟一样关系.当年子路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和孔子打架,曾经把孔子打了一顿.但是人家孔子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几句话就把子路给服了,收了子路作了弟子.子路很勇猛,很执着,也很忠实于孔子.到最后子路被人砍成肉泥,孔子悲伤欲绝.

#强叙杜# 孔子的学生? -
(15775601530):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

#强叙杜# 孔子有三个学生,子贡,子路,子游,请问哪个不是人 -
(15775601530): 子路不是人;子贡是端木赐的字,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姓言,名偃,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强叙杜# 孔子的弟子之一 - 子路到底是以为怎样的人?很想了解一下,我读论语
(15775601530): 每次读《论语》,我都发现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人,虽然不能与孔子同辉并峙,却依然凭借自己的独特可爱的个性和孔子亦师亦友的关系,超越了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

#强叙杜# “子路”和“子贡”是一个人吗? -
(15775601530): 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很多人

#强叙杜# 孔子的弟子中有几个人的字叫“子由”? -
(15775601530): 没有叫子由的,只有名叫子路名叫仲由.另一个弟子叫字冉有,字子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字子由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又名季路.春秋末期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卞桥镇...

#强叙杜# 孔子和子路是不是超出了一般的师徒关系 -
(15775601530):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据说有过学生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论语》中出场最多的几个莫过于子路、颜回、子贡.要说最有个性的,当然非子路(名仲由)莫属.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一路陪伴在旁,忠心耿耿的弟子,就是子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