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女儿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主席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957年6月的一天,陈玉英像往常一样在家干活,这时,女儿兴冲冲地跑回来,笑着对她说:“妈妈,毛主席给我们写信来了,还邀请你去北京见面呢!”

“什么?你再说一遍!我没有听清楚。”女儿于是又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不识字的陈玉英拿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一边看,一边流泪。30年前的那些往事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她和毛主席一家人朝夕相处;她和杨开慧一起身陷囹圄;岸英把她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之一……

为了了解陈玉英和毛主席一家的深情往事,笔者查询了大量的资料,接下来,我们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来了解陈玉英和毛主席、杨开慧一家之间真挚感人故事。

成年以后,每一次回忆起自己年少的那些时光,陈玉英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家境贫穷她从小就给人做了童养媳,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苦。

在她外出作工十年以后,她的命运迎来了转机,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工作机会,让她和毛主席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6年的冬天,长沙的天空连续多日下着小雨,天气虽然湿冷,但是,毛主席的心情却是极好的。因为他马上就要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因为毛主席经常下乡考察,还要给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无法照顾家里,于是,一个叫“孙嫂”的保姆通过何叔衡的介绍来到了毛主席家里。

孙嫂名字叫陈玉英,因为夫家姓孙,毛主席和杨开慧都称呼她孙嫂,这样更亲近些。

孙嫂第一次来到毛主席的家里时,她有些紧张,站在那里手和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毛主席见状,连忙给她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

通过聊天了解到,孙嫂快30岁了,她是个苦命的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了,做保姆有10年时间,家里有一个女儿。

杨开慧一边抱孩子一边观察孙嫂,等毛主席和她聊完后,杨开慧说: “孙嫂,你在我们这里干吧。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咱们一起做一场朋友。”

听到女主人杨开慧这样说,孙嫂感动得落泪了,她动情地说: “做保姆这么多年,还没有主人家这样和我说过,您这是第一次。”

第一天的中午饭,杨开慧亲自做的,为的就是欢迎孙嫂的到来,那顿饭,多年以后孙嫂还记忆犹新,内心中依然是充满了感动。

下午,杨开慧对毛主席说: “你看孙嫂的外衣已经破得不能穿了,我下午出去给她添件衣服。” 毛主席也非常赞同。

当孙嫂看到杨开慧给她买的几件衣服和裤子,感动得再次热泪盈眶,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给她买新衣服穿,这个苦命却懂得感恩的人把杨开慧和毛主席的恩情牢牢记在了心里。

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孙嫂说: “我遇上了好人,以前做保姆的时候,人家都把我当成下等人,吃饭都要在一边吃,在这里,毛先生和杨小姐把我当成了家人。”

孙嫂来到毛主席家里以后,做事非常勤快,每天很早就起床整理房间,给孩子们做早饭,对待杨开慧和毛主席还有孩子们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

有一天,杨开慧对孙嫂说: “您知道,我和润之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你吗?”

孙嫂被杨开慧突然这样问,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杨开慧笑着说: “你一双大脚、一头短发,一看就是穷苦出身。”

孙嫂说: “从小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我是家里的长女,为了干活贴补家里,想裹脚也裹不了,头发长了干活不方便,所以一直就是短发。”

杨开慧顺势开导: “孙嫂,你不用对此感到遗憾,我们慢慢进入新 社会 了,裹脚那些封建的东西是要破除的,你看你现在一头短发,多精神啊!”

听了杨开慧的话后,孙嫂变得比以前开心多了!

因为孙嫂的到来,杨开慧和毛主席都轻松了很多。当时,蔡和森、彭湃、夏明翰等人,经常来到毛主席家里谈事情,每当他们来了以后,孙嫂就看着给大家烧水喝,看水凉了就给大家加些热的。有时候,大家留下来吃饭,孙嫂的工作量就会大很多,但是,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一天深夜,毛主席工作到了很晚有些饿了,就拿些钱让孙嫂去买点包子之类的吃的,临出门的时候,毛主席对孙嫂说:“你也饿了,不要忘记给自己也买一份。”

孙嫂听了这句话,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庆幸:能遇上这样好的主人家,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因为孙嫂把这里当成了家,毛岸英和毛岸青和她都非常亲,常常围绕着她玩耍,每当看到这一幕,毛主席都感慨地说:“ 这才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拥有的平等关系。

后来,因为毛主席的工作调动,孙嫂和毛主席一家人来到了武昌生活。

在去武昌前,孙嫂整整一夜没睡,她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出过远门,所以对于离开湖南有些紧张和不安。杨开慧考虑到她可能会有些担忧,晚上的时候来到她的房间,对她说: “孙嫂,您不必担心什么,咱们是一家人,有任何事都有我们大家。”

听到杨开慧这样说,孙嫂的心放下了。

来到武昌安顿好以后,孙嫂和杨开慧的母亲住在一起,外人看上去这就是一家人,根本不分主人和佣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日,孙嫂出去买菜很晚才回来,回来后,毛主席和杨开慧都很担心她的安危,知道她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毛主席在布条上写上了地址后交给她,对她说道: “孙嫂,这个布条你放在兜里,以后出去找不到路就把这个布条拿出来给别人看,你的方言这里的人听不懂。” 孙嫂把布条放在兜里后,说道: “先生想得太周到了,我刚回来就是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这时,大家都笑了。

一天,孙嫂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杨开慧听到声音后赶忙跑了过来,见到热水瓶被打碎了后,连忙问: “孙嫂,快看看有没有受伤,热水瓶碎了没关系,我正不喜欢这个热水瓶上面的图案呢,碎了正好换一个喜欢的。”

听到杨开慧的这些话,孙嫂的心里更加不好受了,她知道,杨开慧其实也很心疼那个打碎的热水瓶,她只是因为怕自己难受,才故意这样说。

看到孙嫂在一旁流泪,毛岸英拿着一块饼干给她送过来,然后对孙嫂说: “阿姨,你吃这块饼干,不要哭了!热水瓶碎了换个新的就好了!”

遇到这样的一家人,孙嫂还能说什么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那样的善良。

许多年后,我们还能在杨开慧的手稿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同情那些穷苦的人,我痛恨那些高高在上、只顾着压榨穷人的人······”

毛主席一家人的善良让同样善良的孙嫂非常感动,正是这种善良,让原本不属于同一个阶层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后面的腥风血雨紧要关头,孙嫂挺身而出,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组织上让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开展秋收起义。当时汪精卫也开始了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的处境非常危险。出于安全考虑,毛主席把杨开慧和孩子送回到长沙。

离开板仓的那天,毛主席陪着三个孩子一起数天上的星星,毛岸英问毛主席:“爸爸,你出去工作什么时候回来啊?”

面对儿子的问题,毛主席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儿子,杨开慧在一旁说: “爸爸把坏人打跑就回来了。”毛岸英开心地说:“爸爸,你快点把坏人打跑,那样就能早点回来了。”

第二天的清晨,孙嫂很早就给毛主席做了早饭,杨开慧在卧室给丈夫收拾行李,两人还诉说着曾经的往事。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两人的分别,竟然成为了永别。

毛主席离开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环境恶劣,生活也变得非常艰苦。孙嫂细心地照顾着杨开慧和她的三个孩子,后来,因为毛主席很久没有寄生活费回来,家里已经没有钱给孙嫂发工资了。

杨开慧对孙嫂说:“家里现在没有钱给你发工资了,你回老家生活或者找一个新的工作吧。”孙嫂听后,握着杨开慧的手说: “你们是我的家人,你让我去哪里呢?”

孙嫂说完后,杨开慧也感动极了。为了能活下去,孙嫂把自己多年赚的钱全部拿出来补贴家用,更是把这个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照顾。

就这样,孙嫂和杨开慧一家在一起生活了4年,两人朝夕相处,亲如姐妹。

随着白色恐怖日趋加剧,孙嫂跟随杨开慧四处躲避,经常是刚到一个地方没有住几天,就要再次换地方,那段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日子,几十年后,孙嫂想起来依然感慨不已。

然而,尽管杨开慧不断换地方住,尽力和敌人周旋,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1930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对长沙展开了进攻,湖南军阀何键被红军的进攻吓得四处躲藏,在双方的对决中,何键吃了大亏。何键这样的军阀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被红军欺负后,他在无法抓到毛主席的情况下,开始用尽全力抓捕杨开慧。

10月14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秋风萧瑟,乌云密布,杨开慧在板仓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特务们在抓捕杨开慧和毛岸英的时候,孙嫂护住杨开慧和小岸英,然后大声说:“要抓就抓我,不要动霞姑和孩子。”特务们被这个女人的声音吓了一跳,听完她说的话后,更觉得这个保姆不简单,于是把孙嫂一同抓走了。

三人被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当天便过堂接受审讯。

特务们把杨开慧绑在行刑架子上后,问道: “毛泽东在哪里?你们的地下党在哪里?如果你能老实说真话,就可以不受酷刑。”

杨开慧轻蔑地看着这帮特务,然后用轻声却强硬的语气回答: “我不知道。”

敌人恼羞成怒,拿着竹鞭、皮鞭一起向杨开慧身上疯狂抽打。可是,无论他们抽打多狠,多么用力,杨开慧都坚贞不屈。

其中一个特务说:“她是铁做的吗?”

另一个特务说:“我们换一种刑具。”几个恶毒的特务拿来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她腿部膝弯处,然后几个特务踩在木头两头用力往下踩。

这种剧痛让杨开慧大喊一声后,晕了过去。这一切让隔壁监牢的孙嫂、岸英以及关押的其他20多人全都落泪了,这群没有人性的特务太残忍了。

这时,孙嫂向行刑室这边大喊: “你们这些畜生不要打她了,要打就打我。”

特务过来后说道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我们就打你。”

孙嫂被特务们打得死去活来,当杨开慧醒过来的时候,听到孙嫂的喊声后,泪如雨下。她对特务说:“你们不要打她了,她只是我家的保姆,你们都冲我来。”

特务回答道: “你们家的这个保姆可不是一般的保姆,我们要‘好好’对她!”

在20多天的时间里,杨开慧和孙嫂被特务们用各种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抽刺条、坐老虎凳等等,但是,无论特务们用怎样的手段,杨开慧和孙嫂都没有屈服。

杨开慧坚定地说: “让我和润之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人生的最后时刻,杨开慧对儿子岸英说: “告诉你的爸爸,我很想他,但是我不能照顾他了,让他自己多保重。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是妈妈的骄傲,要照顾好两个弟弟。”

然后,杨开慧抓着孙嫂的手说: “孙嫂,你带好岸英,等他长大后,你们就会好的。你要坚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1930年11月14日,朔风哀号,湘水含悲,29岁的杨开慧被敌人枪杀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杨开慧牺牲后,孙嫂和毛岸英又被关了30多天,在这30多天里,虽然特务们依然用各种酷刑折磨她,但是,她依然坚贞不屈。

此时,孙嫂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我都要照顾好岸英。 她把保姆最伟大的爱诠释到了极致,她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毛岸英,直到他被同志们营救出狱。

在三个孩子去了上海之后,孙嫂含泪离开了长沙城,回到了她的老家宁乡县坝塘村,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熬过了极其艰苦的岁月。

时间可以淡去很多东西,但是,时间不会带走曾经的那些深情往事,更带不走善良的人对恩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牵挂。

1950年毛岸英代替毛主席回到湖南,来到长沙后,毛岸英积极寻找陈玉英阿姨(陈玉英就是孙嫂),两人在板仓再次见面后,岸英拥抱着陈玉英阿姨说:“这么多年您还好吗?我和爸爸非常牵挂您。”

当孙嫂知道毛岸龙在上海夭折后,她一边流泪一边说:“这苦命的孩子啊!”然后用手亲切地摸着毛岸英的脸说:“还和小时候的模样差不多,英俊了很多,也精神了。”

毛岸英和孙嫂聊了很多久,并拿出一些钱给孙嫂帮助她改善生活。

从1950年开始,毛主席陆续给孙嫂写了六封信,还多次将自己的稿费寄给她,供她女儿读书。

1957年6月,孙嫂收到毛主席的来信后,被接到了北京。

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彼此都眼含泪花,毛主席握着孙嫂的手说:“你还是老样子,身体还很硬朗。”

孙嫂说:“主席,这么多年我很想念您啊!”

从1927年到现在,这一别就是三十年, 岁月带走了很多东西,唯独没有带走那些深情的往事 。回顾往昔,孙嫂说:“开慧是好样的,她临走之前受了太多的苦,但是,无论敌人怎么折磨她,她都坚贞不屈。”

这时,毛主席流下了眼泪,他缓缓地说道:“开慧是好同志,是好人哩······”片刻之后,毛主席说:“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开慧。你和开慧同甘共苦,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

分别之时,毛主席送给孙嫂和她女儿每人一张签名照作为纪念。

1958年,毛主席又把孙嫂的女儿接到了北京,并给她很多帮助。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毛主席离世,他老人家一直在帮助孙嫂和她的女儿,给了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982年,在杨开慧牺牲52载,毛主席仙逝6年后,孙嫂的生命也在病痛的折磨下走到了尽头。临终弥留之际,她没有太多的不舍,而是如释重负一般地对女儿孙燕说: “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主席了······”



~


#居湛先# 对新24孝的感悟及联想 作文 -
(13881628440):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

#居湛先# ...不久,他感到要撒手西归了,就对孩子们说道:“亲爱的孩子们,我要走了,永别了.答应我,你们起誓:要亲如手足,在临终前我要得到你们的回答.”...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迎刃而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 有一次,我在劳动课上做手工,可是天生手笨的我,怎么也做不对 而有一位同学 没有带材料 我就同他一起做 终于 一个作品...

#居湛先# ..._____》,400 - 600字之间,填入后悔、高兴、惭愧、痛苦等.半命题作文 《我真的好______》,400 - 600字之间,填入后悔、高兴、惭愧、痛苦等.注意:...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我真的好后悔 落叶飘飘,从树林中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这叫声撕碎了我的心,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一只可爱的小燕子. 去... 不一会儿,车上上来了两位年过半百老人.车上出现了一阵骚动,终于,一位叔叔站了起来,对一位老人说:“老人家,来,...

#居湛先# 古时候,有个老头李大伯,临终前他对三个儿子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遗产,只留下19只羊:老大分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总数的四分之一,老...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借一只羊.一共20只.老大10只.老二5只.老三4只.

#居湛先# 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曾提出过一个有趣的分遗产的问题:一位父亲临死前让他的几个儿子按如下方法分配他的遗 -
(13881628440): 解:设第二个人有X个蛋.第一个人有(100-X)个由:第一个人对第二人说:"假若我有象你这么多的蛋,我可...

#居湛先# 数学题:一个位老人,临死前对他的儿子说:我仅留下17头牛,你们把它们分了吧,老大分1/2,老二分1/3,老三分1/9, -
(13881628440): 1x/2+1x/3+1x/9=17 x=18 大儿子:9 二儿子:6 三儿子:2

#居湛先# 数学问题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他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先问邻居解一匹马,就有十八匹马,然后长子得一半即九匹, 次子得三分之一即六匹,幼子九分之一即二匹,共十七匹, 剩下一匹还给邻居

#居湛先# 有一个老汉,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我只有十七只羊留给你们.”老大分九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二分之一,都必须分活羊.可是谁也不知道怎么...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在小明的羊中借一只,18只 老大分18/9=2只 老二分18/3=6只 老三分18/2=9只 最后将小明的羊还回

#居湛先# 从前有一位老人(数学题详情见补充)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老人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离开你们以后,你们要学会自己生活... - 作业帮
(13881628440):[答案] 圆形的最大,长方形的最小 圆形:(12/2π)*(12/2π)*π=36/π,若π=3.14 则面积为11.46 正方形:12/4=3 面积为3*3=9 长方形:因3*3〉2*4 ,只要周长一样,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也比正方形的面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