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更好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例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冯骥才谈“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时间:2017年03月07日 14:38:13

今日14:30,全国政协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二层多功能厅,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冯骥才、苏士澍、成龙、海霞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文化报:请问冯骥才,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冯骥才:你这个问题我也感兴趣,因为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修养特别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因为我们现在的汉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通过手机、通过网络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一个高科技时代,好像我们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所以,怎么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年轻人,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诱。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识,文化是让我们享受的,特别是好的传统文化。有的传统文化修养,让精神是幸福的。所以怎么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我也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www.cssce.com<---,他们学习、获得一些知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还有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经典和精髓,比如清明节马上到了,不只是书本告诉他们清明节的传统知识,可以带孩子们去走进传统,现在有的地方带着孩子扫墓,或者对英烈祭奠,这个很好。但是也可以春游,踏青。传统的踏青就是现在的春游,踏一踏春天的草地,告诉他们古人插柳的知识。插柳植树就是绿化,有过这样一次体验,你开始不必讲太多的知识,他会记住这一次活动,他会跟自然亲近,他会闻到春天的空气,他会知道我们古人多么讲究和自然的亲和。这样他就有了一个记忆,慢慢大了,一方面有知识,一方面有情结,人的心灵进入了传统,传统也进入了他的心灵。所以,我认为,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要注意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的方式。大家也注意到,这两年央视几个节目,比如《乡愁》《诗词大会》《朗读者》都很好。我们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在热爱过程中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修养不是一天来的,和赚钱不一样,一笔买卖找到机会可能赚到不少,一天让一个人有气质、有修养很难。我们一定要踏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1、中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背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立在弘扬个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现代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相背离,并以其特有的负面效应阻挡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发展中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并与其构成种种冲突。
3、现代文化对现代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在我国,现代文化要合乎中国人心理,反映时代精华,扬弃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之优秀,在各种文化因素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
4、所以,现代文化的创建必须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等问题。
5、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唯一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其精华排除其糟粕,可称之“吐故纳精”,既不能一概肯定,搞民族文化保守主义,又不可一概否定,搞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
6、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血缘”关系。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生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7、这种文化伴随着本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当一种新制度产生时,既会对旧文化中一些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批判和排除,又会使其精华得到遗留,经过“改造”使其升华,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需要。

扩展资料:
文化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上海外滩建筑群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
上海外滩建筑群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扩展资料:
上海外滩建筑群特色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外滩建筑群


#鄢筠浩# 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让讲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很好的融?现代企
(1955378787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了文化就等于缺失了灵魂.近些年来,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鄢筠浩# 古今文化应如何更好地传承 -
(19553787878): 你说的古今是指中华文化还是世界文化呢? 我这里的是要说的是中华文化,我认为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化,汲取其精华融合现代文化,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文化,我认为中国台湾的确是很好的继承了我们5000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当然了也可以参考日本,韩国,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中华文化,他们的传承是很坚持的,其中也融入了当地文化.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 希望我华夏文明再现于世界舞台.

#鄢筠浩# 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关系,是一项重要人大
(19553787878): 以下是对北大、清华和人大三大名门校俯的本科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 受调查者,... 生活在“后现代”环境的当代青年,在如何对待中西两种文化的关系方面毕竟有了巨大...

#鄢筠浩# 如何塑造城镇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实现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
(19553787878): 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塑造城镇特色,突出文化内涵,实现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建设特色城镇,是城镇化进程中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坚持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有机融合的理念,依托关键资源禀赋,确立比较优势,走个性化城镇发展之路.全省应通过十大产业调整振兴和“品牌兴省”、“品牌兴市”、“品牌兴县”战略,引导各城镇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山西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要走“精”、“新”、“体系化”的道路,深入挖掘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宝藏,打造独具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还要通过园林、广场、市区道路、建筑的特色,来营造城镇的风貌特色,确立和展现个性化的景观文化.

#鄢筠浩# 论文:传统民俗与当代文明如何共存 -
(19553787878): 冲突意味着双方相互干扰.从矛盾的观点看,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必然存在冲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产物,我们强调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否定,要对其进行扬弃,这恰恰说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冲突的存在是客观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这并不是说二者不能共存,而恰恰说明,二者之间需要不断融合,解决双方的冲突,使得传统文化得以 创新,适应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使得现代文明更好地发展.

#鄢筠浩# 怎样对待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 -
(19553787878): 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固步自封,辩证的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

#鄢筠浩# 传统文化在今天如何更好地普及推广? -
(19553787878): 首先,宣传.比如说娱乐媒体、政府宣传、学校教育.让大众知道这是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 其次,创新.保留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引入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传统文化.

#鄢筠浩# 为什么说既要有传统文化又要有现代文化 -
(19553787878): 传统文化继承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现代文化体现了现代人的科学与智慧.

#鄢筠浩# 应该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连接和转换 -
(19553787878): 要让现代真正做到文明,以此为保障,才能更好,更正确的,继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要使现代文明真正做到文明,就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决不能丢弃传统文化,否则就不能产生所谓的文明. 文化缔造文明,文明衍生文化.

#鄢筠浩# 城市变迁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能否兼容?为什么?(最好举例说一下)谢谢. -
(19553787878): 可以兼容,好比如传统文化里给祖宗牌位上香,我们都是要用明火点香或者是燃烧蜡烛,用这样的形式来供奉先人或者神明.而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使用电子的供神台,插在香炉上的三根香是通电了的塑料香,里面是一个连接了电路的发光二极管,两侧在燃烧的蜡烛也是通电了的假蜡烛.在达到供奉先人作用这一传统文化的同时,使用了塑料和电,更加美观和安全,这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在城市变迁的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会变得越加脆弱,有的甚至会消失,但也有的传统文化会跟上时代社会的潮流发生一些改变,或者是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保护,从而更加适应这个现代社会,也会迸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