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地形,地势的诗句有哪些?(越多越好) 关于地形地势的诗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释义】就想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释义】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唐·李白《蜀道难》

【释义】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释义】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释义】五岭虽然逶迤绵亘,地势险峻,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水中腾起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势磅礴,然而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释义】长江水滚滚流向东方,千百年来杰出人物消逝,就象那一去不复返的波浪。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释义】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10,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

【释义】太阳看着向东北倾斜着,两悬崖之间夹着两块石头。



~


#薛邹琰# 描写南北地理特色的诗句有哪些? -
(18350165186):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薛邹琰# 以下诗句最能体现我国地势的是(不论菜鸟还是高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
(18350165186): 我国从西高东低走势,所以黄河长江这么流往低处流

#薛邹琰# 形容“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的诗词语有哪些? -
(18350165186): 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1、郁郁葱葱 yù yù cōng cōng 释义: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处:汉·王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2、青山绿水 qīng shān lǜ shuǐ 释义:泛称美好山河. ...

#薛邹琰# 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代诗词朗朗上口,用词凝练,意境幽远,你知道下列哪句诗词描写的地形为陡崖吗( ) - 作业帮
(18350165186):[选项]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薛邹琰# 有关江西地形的诗歌 -
(18350165186):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红色的土地万年长.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庐山奇秀甲天下,景德镇瓷器美名扬,婺源乡村真漂亮,鄱阳湖成了候鸟天堂.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似画廊.龙虎山道教最神奇,三清山仙境不寻常,龟峰绝境世无双,请你抽空来走一趟

#薛邹琰# 吴均《山中杂诗》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
(18350165186):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薛邹琰# 有哪些诗句是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 -
(18350165186):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壮的沙漠景观和伟岸的天文景观,堪称经典)

#薛邹琰# 形容地形千奇百怪的句子? -
(18350165186): 1.我们刚到大门口,就被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包围住了.我站在远处看山,很像一副风景画.2. 山上的奇石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打鸣的公鸡,有的凌空而起,有的连绵起伏.

#薛邹琰# 南北因素(纬度因素)影响物候的诗句: 高下因素(地势因素)影响物候的诗句: -
(18350165186): 有两句最出名的,但都是写地势导致的物候差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薛邹琰# 用八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写一首诗 -
(18350165186): 京津沪渝宁陕甘, 两湖两广两河山; 苏浙闽赣云贵皖, 港澳台琼辽吉黑; 内蒙青海疆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