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文化习俗 各民族文化习俗(国内外均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2、傣族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3、彝族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严禁家支内婚,同宗、同姓通婚视为乱伦,违者处以死刑。

严格执行等级内婚,统治阶级的兹莫和诺合与被统治阶级的曲诺、阿加、呷西之间,禁止通婚,婚外性关系也在严禁之列,违者均要处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风俗:藏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参考资料:

苗族:源于黄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
苗族聚族而居,多数是每寨一姓。村寨多依山建筑。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有的高寒山区不产水稻,则以杂粮为主,喜欢食酸辣味食物,如酸汤、酸鱼、牛骨酸等。苗家喜酒,户户有酒,饮酒还要猜拳、行令、唱歌、敬酒。
苗家主要饮料是茶,茶叶多为自己家生产或山间的野茶。
苗族的婚姻是本人自愿和父母同意相结合,男女社交公开,方式有“踩月亮”,“会姑娘”。女子出嫁手撑一把伞,由一位以婚妇女陪送到男方家去。进屋后新人喝“合欢酒”。办完喜酒后新娘回家过“坐家”生活,只有农忙或过节时,才到夫家住很短的时间。
丧葬一般是土葬。

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德国:钱包放鱼鳞 爬高祈好运

德国人对元旦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元旦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气。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

德国人元旦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英国:争着打井水 深夜迎亲友

在英国,待到午夜降临,人们就开始了传统的大拜年活动,每个家庭都把大门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黑面包招待来宾。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法国:狂饮辞旧岁 风向卜年景

法国的元旦本来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新年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以表示对子女的关爱。

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巴西:登山寻幸福 见面揪耳朵

新年钟声敲响后,巴西人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他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金桦果,这个活动被称为“寻幸福”。据说,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在乡村地区,新年期间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朵,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比利时:人给牲畜拜年

在比利时,人们在元旦清早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牲畜拜年,比利时人会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宠物猫狗身边,煞有介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

意大利人认为,元旦前夜响声连天可以驱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人们当晚就不停地燃放烟花爆竹,还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东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坛,并且把碎片统统抛到街上。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屋子里燃一炉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灭。意大利人认为,火来自太阳,元旦断了火,来年就不见天日,会招来厄运。

墨西哥:新年来临前不许笑

墨西哥的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元旦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能笑的。

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元旦的民俗庆祝活动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相对平淡,除了狂欢和吃喝,人们大多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睡懒觉。不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都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对美的赞赏中迎来新年。

西班牙:众人争抢吃葡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苗族:源于黄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
苗族聚族而居,多数是每寨一姓。村寨多依山建筑。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有的高寒山区不产水稻,则以杂粮为主,喜欢食酸辣味食物,如酸汤、酸鱼、牛骨酸等。苗家喜酒,户户有酒,饮酒还要猜拳、行令、唱歌、敬酒。
苗家主要饮料是茶,茶叶多为自己家生产或山间的野茶。
苗族的婚姻是本人自愿和父母同意相结合,男女社交公开,方式有“踩月亮”,“会姑娘”。女子出嫁手撑一把伞,由一位以婚妇女陪送到男方家去。进屋后新人喝“合欢酒”。办完喜酒后新娘回家过“坐家”生活,只有农忙或过节时,才到夫家住很短的时间。
丧葬一般是土葬。


#耿届枫# 各民族民俗风情 -
(17796795171):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

#耿届枫#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你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至少3个我们要怎么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
(17796795171): 首先是婚俗.新疆地区与中原大同小异:正式提亲、男方先向女方提,互赠荷包表心... 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

#耿届枫# 各地风俗习惯 -
(17796795171): 1、汉族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

#耿届枫# 各地的民族特色,民风民俗? -
(17796795171): 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 1.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

#耿届枫#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17796795171):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东正教,使用俄语和俄文,也用汉、维、哈文. 48.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过去,他们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吃的肉、...

#耿届枫# 各民族的习俗 -
(17796795171): 解放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随之改善.60年代机织布普及,土布被淘汰,70年代人造棉、的确凉、化纤布普及,80年代毛呢料开始增多,解放前没有的内衣普遍穿用.内衣分线衣、毛衣、绒衣、衬衫等.毛呢料服和...

#耿届枫# 有趣的民俗 - 有意思的中国民族风俗请告诉我一些有趣的中国民族风俗,我希望知道它
(17796795171): 有趣的冬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人... 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和习俗风俗,大量节日素材和资料信息,拥有个人空间的...

#耿届枫# 有谁知的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代表人物,文化瑰宝
(17796795171):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纳西族风俗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族建筑 纳西族民间住... 近几十年来,由于有汉、藏等民族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日益密切.到解放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