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汉语的数量表达法,并指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时,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基数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读作yòu.
2,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
3,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例如: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③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郡国志序》)
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一》)
二,序数表示法
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初"等,古代汉语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
1,基数前加"第"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例如:
①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2,用"太上","首","冠"等字表示第一,用"次","其次","次之","次者"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
①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战国策·齐策一》)
③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李陵《与苏武书》)
3,记年月不加"第"字,这与现代汉语一致.例如: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元八年,秋七月.(《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4,省略"第"字,只用"一,二,三…"等表示,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②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
5,用"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单用时,意思是"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
①天帝之季女.(《水经注·江水》)
三,分数表示法
 1,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字和"之"字,形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的格式.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
①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汉书·律历志》)
②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同上)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四分度之一"即"四分之一度".
2,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成"分母+分+之+分子"的格式.这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例如:
①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史记·货殖列传》)
②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后出师表》)
3,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字而无"之"字,形成"分母+分+分子"的格式.
 ①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记·天官书》)
②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史记·律书》)
4,分母,分子之间只有"之"字,而无"分"字,形成"分母+之+分子"的格式.例如:
①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②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左传·文公十八年》)
5,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写,形成"分母+分子"的格式.如:
①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四,倍数表示法
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倍",五倍用"蓰".例如:
①种豆三亩,粟倍之.(宋濂《王冕传》)
②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
2,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倍"字.例如:
①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商君书·更法》)
②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潜夫论·赞学》)
3,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倍数+基数"这种格式.例如:
①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②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山海经·海外南经》)
"三五"即"五的三倍(十五)","四五"即"五的四倍(二十)","二八"即"八的二倍(十六)".
五,约数表示法
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
1,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
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②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三百","七十子"都是就其整数约略而言.
2,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
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②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五六","六七","二三"都是表示大约之数.
3,在整数后加"余","所","许","有余"等词表示约数.例如: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一》)
②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③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后汉书·申屠刚传》)
④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在基数前加"将","几","且","可"等副词,表示近似数.例如:
①历载将百.(沈约《谢灵运传论》)
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贾谊《论积贮疏》)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④章小女,年可十二.(《汉书·王章传》)
六,虚数表示法
1,表示数量多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
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史·屈原列传》)
②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序》)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④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
⑤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封禅书》)
以上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多的虚数.
2,表示数量少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一","三","一二"等表示.例如:
①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白居易《卖炭翁》)
②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③夜阑扶策绕中庭,云罅三三两两星.(陆游《剑南诗稿》)
以上例句中加点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少的虚数.

古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古代汉语中,数词和它所限制的中心语直接搭配,不借助量词。如“一鼓作气”、“三人行”。数词也可以放在句子末尾,表示数量,如“举所佩玉玦者三”。
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和中心语直接搭配,中间要借助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如“三个人”、“一句话”、“去三趟”等。
有大量的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如,“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现代汉语意为:战了三次,败了三次,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
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代词“者”,将数量词置于句尾做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现代汉语意为:鲁仲连辞让了三次,也是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


#卓竹亨# 你能说出古今汉语在数量词使用上的差别吗 -
(18758752633): 差别很大啊!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后行”,这里面的“三”就是数量词,并不是指三个、三次,可现代只有数量三.

#卓竹亨# 什么是古汉语数量表达习惯? 急需! 谢谢了! -
(18758752633): 简单概括一下:一般来说,数量词是直接放在名词后面的,量词有时忽略,举个例子的话,就是现代人说“我有三只羊”,古人喜欢说“我有羊三(头)”;表示天然单位的时候,经常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组合,不需要量词.比如:一(张)桌、一(只)虫等.想知道详细的内容,可以去读一下王力的《古代汉语》哈~

#卓竹亨# 【 】数量表示法的类型有? -
(18758752633):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一,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

#卓竹亨# 现代汉语的词汇数量和表达方式比古代汉语丰富,原因在于? -
(18758752633):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多音词双音词为主.而且就文字的发展来看,自然是越来越丰富,汲取前人的成果,产生新的成果.

#卓竹亨#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 -
(18758752633): 首先,二者都是汉(这句貌似废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汉语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词义的变化,一个词(古代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大多数是双音节词),随着人们交流以及对客观现象认识的加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产生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等许多变化.然后语音也会产生变化,现在较为明显的就是各地方言的不同.有些地区的方言保存着古代的发音.还有就是语法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过这个较小,大多数是虚词的变化.

#卓竹亨# 举例说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的古今差异 -
(18758752633): 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与动量词组成数量词,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如“看三遍”“打三下”.而古代汉语中则不是这样,其方法是: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转·文公十六年》) 七遇:遭遇七次 子墨子九拒之.(《墨子·公输》) 九拒:抵抗了九次2.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加“者”,将数词置于句尾作谓语表示行为数量,如: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赵策》) 纯手打,望楼主采纳...

#卓竹亨# 核舟记中文言文中的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数量词用法不同之处是什么?
(18758752633): 核舟记用的是虚数 汉语中用的实数 譬如说三六九 不一定就指 3 .6.和9

#卓竹亨# 猴奕文言文答案 句中数词与现代汉文中用法有何不同 -
(18758752633): 只就此文而言,古代汉语中的数词与现代汉语中数词用法不同之处是:古代汉语表示数量大多只用数词不用量词,而现代汉语则不同,现代汉语必须是数词和量词和起来才能表示数量,否则只是数字.古代汉语只用数词的句子其实就是省略量词的省略句.如,西番有二仙,省略了量词“位″.一老猴,省略了量词“只″.

#卓竹亨# 联系核舟记分析古汉语中数词修饰名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差异?
(18758752633): 《核舟记》中出现数词的语句: 尝贻余核舟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船头坐三人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又用篆章一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从以上不难看出,古汉语中,数词修饰名词,有两种顺序,既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古汉语中没有量词;而现代汉语中,数词修饰名词时,一般都放在名词的前面,并且往往数词和名词之间还有一个量词.这就是古今汉语之不同.

#卓竹亨# 古代数量词的用法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
(18758752633): 这里有3种做法供参考! 做法一 首先要挑选好的花鲢鱼头,听说一个叫鳙鱼的鱼头更好.买时可以抠一下鱼眼,有反应的比较新鲜.回去将鱼头劈成两半,撒盐急腌,大概20-30分钟.之后浇少许黄酒,撒上生姜粉(没有就用新鲜的生姜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