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的全部用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 以 在古文中的所有用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以的全部用法:

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3. 文言文中“以”的所有意思和用法

以 ==========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4.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三、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六、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七、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八、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九、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十一、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二、通“已”,已经。

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

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5.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绝难行: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上以天子,下至庶人:以下(下等?必有以也。

——《诗·邶风》2.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候疆候以,自,黄雀因是以。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

——《说文》以: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按,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安徽是简缺。

——《史记》 7.又如.表目的或结果等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助词1.加在能愿动词后;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 4。——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金文字形,象人;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名词.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

犹言凭,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县缺,有繁有简,思厥先祖父。

——《列子·汤问》 8.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又如;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连词1,水道多、斩荆棘,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表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论语》以残年余力,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

如山东是繁缺.为.才,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

——《战国策》 6。如;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1,而——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表示时间、方位.原因,缘故何其久也:以手代足(爬行;下层)?——《论语》 3.又如。

——清· 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韩非子》 7。

本义:用) 2.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就停止应做的事情),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

——宋· 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 吴者。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才达到一寸。)

——《后汉书·列女传》 7.使,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又如,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表示甘愿认错受罚),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诗·邶风》 3.加在句尾.同本义.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 豫章往。

——《战国策》 4、州;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凭借.从,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5,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以亡随其后.和.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介词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 2,暴霜露.依;仗恃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动词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依时) 5,径进以啄。

——《聊斋志异·促织》 5.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数量、质量,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根据何以谓之文。——《诗·周颂》3、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以时(按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6. 文言文中 以 的用法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落落贤人 “以”的用法一.动词。

认为。1、认为。

皆以美于徐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2、率领、带领。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介词1.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因为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介词,介词,因为2.根据语境可译为“把、用、拿、凭借、按照”等,一般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

以乱易整封之以膏腴之地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然秦以区区之地为国以礼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斧斤以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介词,用3.引进动作行为发 的时间、处所,译为“在” 。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4.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何以”常用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 以 ” 的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5.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因此6.以故:因为这个缘,因此,所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三.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目的、修饰、承接(顺承)等关系。1.表目的 “。



~


#焦齿岚#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问题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这里
(17842208509): 这里的"以"是 "用来"的意思 全句翻译:因此XX拔出自己的佩刀斩断自己一根手指,鲜血淋漓,用来给贺兰看

#焦齿岚# 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
(17842208509): 展开全部 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焦齿岚#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以"的用法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余与四人?
(17842208509): 1.而且.2.连词,无实际意思.3.因为.4.因为.

#焦齿岚# 吴王 - 翻译文言文注意以字的用法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吴王曰:寡人无以战
(17842208509): 孙子的《兵法》被吴王看到.吴王说:“寡人没什么可以凭借来战胜天下的,然而看到孙子的十三篇文章,身边的人都认为它的方法很美(巧妙),能否小小测试、领导士兵吗?”(孙子)说:“可以.”所以吴王答应他,派出皇宫中的美女,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来训练她们;把吴王的两个宠姬任命为两个队长,都命令她们手握戟,美女不听从命令,于是把两个队长在未时斩首来殉令.吴王说:“天快要过完了,将军还是别计较了去回旅舍休息吧.”孙子说:“(真是令人)感慨,忠心的人不一定任用啦,贤能的人不一定任用

#焦齿岚# 古文翻译:以的用法 (全部解释) -
(17842208509): 去这里找一找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42452.htm?fr=ala0_1_1

#焦齿岚# 文言文中“所以”一词的全部解释,最好有例子.感谢大家! -
(17842208509): 1.……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的方式.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焦齿岚# 文言文字词及句式总结 -
(17842208509): 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总结 句式 一、判断句: 1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 环滁皆山也. 6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二...

#焦齿岚# 游褒禅山记文言虚词"以"的用法1夫夷以近,则
(17842208509): 1.而且.2.连词,无实际意思.3.因为.4.因为.

#焦齿岚# 高中文言文“以”和“而”的用法有哪些? -
(17842208509):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但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因果,因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和,与)以: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以地事秦,有抱薪救火(介词,用,拿)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表修饰:修饰前面的词,表递进:前后成递进关系(例句“而”上有)

#焦齿岚# 诸生以夜中对 中的以 和下文中哪个以意思用法一样 语文文言文 -
(17842208509): 两个“以”都是介词,与后面的内容组成介宾短语,意思都是“用”.诸生以夜中对——众学生用已到中夜的话来回答.请以战喻——请允许我用打仗的事来作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