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王勃的《山中》 诗的末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 “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2. 原文:

    山中

    [作者]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 注释:

    ①滞:停滞,不流通。

    ②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③属:恰逢,正当。

    ④高风:秋风。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1.描写了一幅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
2.抒发了作者自己在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的悲思...
==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画面

王勃的《山中》的三四两句写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王勃的《山中》 诗的末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一、王勃的《山中》全诗:《山 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
二、赏析: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游巴蜀时写的。诗人在数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王勃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长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长江,使长江感情化,拟人化。诗人客居巴蜀,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巳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此诗所要抒写的,就是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于是,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纯是写景,写他遇到晚秋的风把每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使我们却强烈地感到:在这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中,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在这样凄凉萧瑟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不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
从诗的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景画中,让读者从景中品味。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


#金炉淑# 山中杂诗的翻译 100字左右 -
(19240014280):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金炉淑# 初一语文《山中杂诗》《竹里馆》赏析 -
(19240014280): 竹里馆 赏析:我们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

#金炉淑# 王勃的山中这首诗篇
(19240014280):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阁下所要的是这首否...

#金炉淑# 山中杂诗中的千古名句 -
(19240014280): 1、名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则暗示了有人的存在,诗人的超脱潇洒可见一斑. 2、原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间日落景象的小...

#金炉淑# (山中 唐〉王勃)的意思 -
(19240014280):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

#金炉淑# 古诗《山中杂诗》的意思是什么 -
(19240014280):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译】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

#金炉淑# 山中 王维(前两句诗写什么时节的景色?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用诗中语言回答 -
(19240014280):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另外再送你两个关于赏析这首诗时常见的问题与答案. 《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问:末句中的"湿"字的妙用效果? 答:1、“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

#金炉淑# 怎样理解王勃的《山中》? -
(19240014280):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F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iR)

#金炉淑# 作者是吴均的《山中杂诗》的内容和译文是什么? -
(19240014280):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译】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

#金炉淑# 山中杂诗 吴均 意思是 -
(19240014280):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