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智谋战胜敌人的故事 古代人用智慧战胜侮辱他人的人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围魏救赵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借刀杀人: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以逸劳待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赤壁之战
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讲了诸葛亮用计谋战胜周瑜

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因该算是很经典的智谋故事了

古代用智谋取胜的人(历史故事)~

谢玄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韩信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辉煌战例中的精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进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随后,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天明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井陉之战,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便日”,二小儿据理力争,最后说跑了孔子,随受孔子侮辱在先,但也击败了万世师表。


#牛虎晓# 历史故事里或三国故事里的一智谋取胜的故事? -
(18492193788): 田忌赛马 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处在诸侯割据的状态,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在魏国作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迫害,被齐国使臣救出后,到达齐国国都. 齐国使臣将他引见给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讲了三...

#牛虎晓# 谁有关于用智慧取胜的故事 -
(18492193788): 晏子使楚 惊弓之鸟 ......就这两个我知到.

#牛虎晓# 求古代智谋故事要内容.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18492193788): 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赤壁

#牛虎晓# 关于古代的人用智慧打赢仗的
(18492193788): 项羽让士兵砸锅砸船要与敌军拼命,使得士气如虹,用了破釜沉舟的奇谋让士兵们有了斗志,才赢战争!~

#牛虎晓# 有关名人智谋的故事 -
(18492193788): 诸葛亮:草船借箭 趁夜晚大雾,在船的四周绑上草人,带领船队驶向曹 营,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所...

#牛虎晓# 历史人物善用智谋的故事 -
(18492193788):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牛虎晓# 古代近代运用智谋的故事? -
(18492193788): 一、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

#牛虎晓# 古代用计策对付人的事例 -
(18492193788): 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

#牛虎晓# 关于智谋的典故 -
(18492193788):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牛虎晓# 历史上有关很多计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成语,有哪些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写一些 - 作业帮
(18492193788):[答案] 策无遗算 策:计谋,策划;算:计划,筹谋.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大展宏图 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 上兵伐谋 上:上等,引申为最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