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关于题目“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原文如下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课文难点详解

1、作者听到的潮水声为什么越来越大声?他看到的潮水为什么从“一条白线”变成“白色城墙”?

作者写潮水声音:先写“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然后写“响声越来越大”,最后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写潮水的景象:“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这是远看时的样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是稍近时的样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更近些时的样子。“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是快到近前的样子。

这钱塘江大潮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是: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也说明了作者是由远到近来观察大潮的。

2、作者在写大潮的声音和样子时,用了许多比喻。他是怎么打比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而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来比喻江潮发出的声音。作者这样写十分具体、形象。即使你没去过那里,也仿佛看到了响声巨大、声势浩大、壮现的钱塘江大潮。



~


#舒裘炎# 《观潮》中"笼罩"的意思是什么? -
(19166666127): 意思是广泛覆盖的样子.在句中意思是被一层薄雾覆盖住的样子. 原文: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

#舒裘炎# 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 -
(19166666127): 课文“潮来时”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潮来时原文: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舒裘炎# 观潮一课中三四自然段体现了大潮的什么特点 -
(19166666127): 《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 现代赵宗成、朱明元的《观潮》原文(第三、四自然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

#舒裘炎# 观潮怎么写
(19166666127): 《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

#舒裘炎#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照样子好像造句 -
(19166666127): 照样子造句:轰隆一声巨响后,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好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是比喻句,将“隆隆的响声”比作“闷雷滚动”,形象生动得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

#舒裘炎# “观潮一齐描写潮来时”这句话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的? -
(19166666127): 从形态、气势、声音三个方面,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 《观潮》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

#舒裘炎# 介绍钱塘江课文叫什么名字 -
(19166666127): 《观潮》(赵宗成 朱明元写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舒裘炎# 观潮中描写人和物的句子是哪句 -
(19166666127): 源自《观潮》的句子:“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望采纳,谢谢

#舒裘炎# 1.炉子的火很大,壶里的水不一会儿就沸腾了.沸腾是什么意思? -
(19166666127): 参考答案: 1.炉子的火很大,壶里的水不一会儿就沸腾了.沸腾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沸腾”取的是本意,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沸腾”是指( 人群的激动与兴奋而喧嚣嘈杂).我还知道这样的多义词有(包袱、).带有这样词语的句子有1(她递给我一个包袱).2(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包袱). 请采纳,谢谢支持!

#舒裘炎# 观潮从什么的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 -
(19166666127):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声)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