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民宅的特点 三间民房,大门朝南,前后左都是楼房,右侧是南北小河,请问,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一、北方最具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

1、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2、窑洞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既坚固又美观。另有一种窑洞,向地下挖巨坑,再挖黄土窑洞,这种更为舒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

二、南方最具特点的是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1、安徽的古民居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2、客家土楼

土楼是广东东北、福建西南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客家先民为了防范盗匪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就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

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圆楼由两三圈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个房间。

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其用途十分统一,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层、四层是卧室。

第二圈两层,有30到50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能容下几百人进行公共活动。土楼里还有水井、浴室、厕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客家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

扩展资料:

中国民居的生态哲理:

中国民居的生态哲理是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而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却又是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因此,对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精神的探索,追根寻源还必须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和研究。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近代生态哲学的提出历史并不长,但在哲学中融合着生态的观念,在以中国代表的古代东方文化体系中却早已明确地具有这样的思想。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和总结。"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基本观念。

这里"天"是无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形成二者的根本统一

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和有新陈代谢的整体系统。英国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这一天、地、人的有机整体观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中国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居



  中国南北民宅的特点:
  1、南方民居的特点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2、北方民居的特点
  一提起北方民居,大家自然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四合院。朴实厚拙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西北地区的窑洞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用材简单、手法自然。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从室内观察窑洞,屋顶是弧形的拱状,灶台连着暖炕。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院内枣树、柿子,石碾子,水井上的辘轳,显得淳朴而有生趣。
  华北农村民居进屋是灶间和餐厅—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左右两间卧室灶台连着暖炕,优点卧室与灶间有堵墙,避免了油烟进入卧室内。
  北方园林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园林,比如:故宫,颐和圆,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不用说,整个一个红墙黄瓦的大四合院。颐和园虽然秀丽,但是却逃不脱“庄严”这个字眼。至于承德避暑山庄,那气派就更大了,都建在一座山里面。北方人似乎天生就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所以雕梁画栋上都是彩绘,大多是皇家园林,王府花园奢华气派。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内蒙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

山西与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还多见砖雕等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700毫米/年);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700毫米/年),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http://www.sxtgedu.net/wxzy/wxzy/czpd/kczy/05-06xia/dl/2/02/kebiao/renjiao-keiao/1/kzzl3.htm
中国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

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上海民居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福建民居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云南民居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

北宅低矮保暖,南宅高大通风

中国南方建筑特点~

南方建筑:
1、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2、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3、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
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4、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 以下七大类:粤派、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其中皖派,苏派是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 、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苏派
苏州园林式建筑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充满了江南 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
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 色。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 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讲求一个“藏”字 ( 对比欧洲园林)大半为皇家园林,规模大,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遗,一目了然 。
而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 ,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 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建筑

一.兄弟,你自己都提出问题了,是不是自己都已经觉得不好了呢!
二.不知道围绕你平方的楼房有多高!一般农村楼房都是二层楼楼,还有的人家楼房地基也高,总体就更高了,还有这围绕的楼房离你家间距有多少!楼如果又高,离你又进,你可以看看,你家还有阳光吗,你家还有南北对吹的风吗!
三.你想一下,如果采光不好,又享受不到南北自然风,然后楼上假如在扔点垃圾!你估计会很不爽!


#钟腾贡# 南北方的传统民居特色是什么?
(18872828988):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北方民居,墙体多半是朴实厚拙,其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中国特色民居: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古包.

#钟腾贡# 中国南北古代民居有哪差异? -
(18872828988): 北方的建筑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建筑强调更多的是通风.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的设计.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对比南方,以两个地方为例,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梅雨季节,非常潮湿,居住不是很舒服;另一个是广东,阳光又过于强烈.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钟腾贡# 我国著名民居的特点 -
(18872828988):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

#钟腾贡#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
(18872828988): 1、华北民居 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

#钟腾贡# 南方和北方民居的差异? -
(18872828988): 造型上,南方民居多为飞檐上翘 白墙黑瓦 北方因为少雨,所以屋檐不会很大 南方院落通常是以天井为主 四周个屋檐宽大紧密连接 北方则是四合院式的 各屋以连廊连接 建筑则是灰墙红柱灰瓦为主

#钟腾贡# 以乔家大院为例,论述中国古代北方居民的主要特点 -
(18872828988):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乔家大院设计精巧,工艺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

#钟腾贡# 南、北方的民居建筑分别是? -
(18872828988): 竹楼和平房

#钟腾贡# 关于南北民居
(18872828988):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钟腾贡# 以四合院类,谈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 -
(18872828988):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 北京四合院图 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

#钟腾贡# 清朝南北民居的特点与区别,北是指关中地区·· -
(18872828988): 清代多彩民居:合院式民居 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