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帮忙说十个 劝学比喻句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中的“猿挂蛇行”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2、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3、《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5、《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6、《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7、《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

8、"处涸辙以犹欢"中的"涸辙"非指"干涸的车辙"而是比喻的说法,因而必须译成"处境艰难"之类才能切合文意。

9、《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的"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1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为:“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1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高中学过的文言文有哪些?~

“最难背”的文言文,最后一篇难哭高中生!所有高中生的噩梦!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
“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牧贡健# 文言文师旷问学中秉烛之明比喻了什么 -
(19621893246):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明.虽然不如阳光明亮,但好过漆黑一片.意思是,老而好学,还不算晚.

#牧贡健# 语文中的句型种类有哪些?(如比喻句等) -
(19621893246): 种类有:陈述句、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拟人句、比喻句.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有的陈述句表示肯定的...

#牧贡健# 文言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
(19621893246): 夸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比喻,疑似银河落九天 排比,跟现在的一样 对仗,对联、律诗都讲究对仗,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顶真,就是第二句的第一个字,跟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牧贡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井》一文中有一句话: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下过一场春雨.是比喻句吗? -
(19621893246):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春雨”不同夏天、秋天的雨,它的特 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的,一般刚能润湿路面.“老是像 刚下过一场春雨”是说到古井来取水的人多,挑水的人难免把水溅出来,溅出的水使路面 总是潮湿的.这句话通过打比方来说明到古井取水的人多,古井的贡献大. 这不是比喻. 这应该说是一种形容,就比如说你 “你长得很像你的父亲.”你能说是把你比喻成你父亲吗?不能啊,这只是一种形容 形容你长得像你父亲. 不能光看句子中间有没有比喻词来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

#牧贡健# 求几个古文中的意象 -
(19621893246):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牧贡健#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匹出色的马一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 -
(19621893246): 二年级下册语文《一匹出色的马》中的比喻句: 1.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 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牧贡健# 跪求小学语文书中的比喻、拟人句(人教版)急! -
(1962189324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善于想,善于...

#牧贡健# 文言文《师旷论学》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句,说明什么道理? -
(19621893246): 说明活到老,学到老

#牧贡健# 写10句古文,并写出那句话的意思,帮忙帮忙不用写整首,写你最喜欢
(19621893246):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虽比寸长,...

#牧贡健#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
(19621893246):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比喻:什么借喻、明喻、暗喻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偶、对仗之类的修辞不必细说,你学过律诗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