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的完整资料 神舟六号的资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飞船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神舟六号任务徽章

有神舟六号,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更多图片(14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更多图片(14张)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在轨时间:115.5小时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分享
神舟六号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飞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2

着陆时间: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飞行时间: 115小时32分钟

轨道: 76圈

轨道高度: 343千米

宇航员: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这是两位太空人第一次进行太空任务飞行。聂海胜2005年10月13日在太空庆祝他的41岁农历生日。

后备宇航员: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各分系统负责人: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

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

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总设计师:刘竹生

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总设计师:陆晋荣

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总设计师:于志坚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总设计师:侯鹰

时间轴

以下时间使用协调世界时(UTC)。

2005年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2005年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 火箭抛弃逃逸塔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离

神舟六号资料~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很大差别。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扩展资料:神舟六号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
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州六号

神州六号

航天员人数:2人

飞行天数:;至少5天

航天员活动区域范围: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

航天员活动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实验

主要食品:点心、咖啡罐头、冻干水果、主食等

太空食品种类:四五十种

如厕:航天员使用特制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被屏蔽广告]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缘何选择秋季发射?

晨报讯综合新华社电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今年神六的发射,又逢金秋时节,难道是巧合吗?不是。这是因为秋季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我国发射载人飞船。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从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号的两人多天外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蒙牛牛奶,陪伴着航天员们从撒满汗水的训练场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艰苦与辉煌。航天员食品的选择有着怎样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伴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归来,笼罩在航天员食谱上的神秘面纱也被营养专家轻轻地揭开。

在中国,一名空军飞行员要从1000名军人中选出,而100名空军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航天员则是从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比较后最终选拔出来的。为了确保这些肩负祖国重任的“国宝”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在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之前,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营养小组就开始了苛刻的航天员专用食品遴选工作。为了确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绿色和营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关航天员食品的规定长达8页之多!对“全营养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选定工作首当其冲。

奶源是决定牛奶品质的第一关键,因而也成为专家们考核的首要因素。考虑到以内蒙古大草原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大草原地处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是整个中国无可匹敌、世界上也具有领先意义的优质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处于这一地带的蒙牛乳业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而在蒙牛的生产基地,他们又看到了全球领先的“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工序成为香浓合格的牛奶产品,全过程都在封闭无菌的状态中进行。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蒙牛牛奶的表现说服了每一位专家。

国家航天部门经过严格检测后,认为蒙牛牛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从此,“每天三杯奶”成为了航天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乐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时,航天员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来有效保证全天的热能和营养”。而在午餐之后,训练基地的营养师又会及时为每一个航天员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来,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还能帮助牛奶形成细嫩的凝乳,从而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让航天员们一个下午都精神抖擞。“蒙牛已经将其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两种变成了四种,这样不仅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强,很受航天员们的欢迎。”基地的营养师这样评价道。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之后,航天员们还将在晚饭时喝上一杯牛奶。营养专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饮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进了航天员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这个科学的食谱既保证了营养补给,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积,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用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营养专家认为,航天员膳食中牛奶的科学搭配,值得在全社会进行大力推广。

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对于蒙牛,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期待和责任。在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鼓舞中国心”的同时,每一个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强健中国人”的伟大使命。2003年,当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时,蒙牛牛奶也迅速成为了中国液体奶市场的领跑者,并于2004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训练专用牛奶,为中国健儿扬威世界赛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随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澳亚国际牧场”,在国内第一个引进机器人挤奶设施,种植世界十二国优质牧草,养殖全球优质奶牛,开启了中国乳业奶源升级之路。2005年,当神州六号用完美的姿态围绕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一圈圈旋转的时候,蒙牛已经以日销液体奶7000吨的成绩,超越众多百年历史的跨国乳业巨头,成为了全球液体牛奶领域的领先者。作为首位“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蒙牛不仅将“为中国喝彩”,还将用洁白醇厚的牛奶,为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加油,为“强健神州梦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的比较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两者的大小、重量、设备等基本不变;采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作为动力载体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动范围 仅限返回舱 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宇航服 杨利伟的宇航服始终未能离身 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太空时长 21小时 119小时
航天员人数 1人 2人
食品 即时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 50种左右:包括四种主食,“鲍鱼”、“咸水大虾”等菜肴以及水果
如厕问题 尿不湿 专用马桶
神舟六号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匡宽诸# 神舟六号的资料 -
(18219792569): 承担“神舟”六号发射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向记者透露了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系统准备工作的时间表.根据刘竹生的介绍,2004年年底,火箭系统的各项设备都要“按期交工”,各套仪器均要求配置齐全,为随后在明年年初进行的火...

#匡宽诸# 谁有"神州六号"的资料
(18219792569):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

#匡宽诸# 谁有神舟六号的资料? -
(18219792569):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

#匡宽诸# 谁有“神舟六号”介绍 -
(18219792569): 神舟六号飞船总长9.2米,总重8吨多,与神舟五号相比,它进行了110余项技术改进. 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神舟六号内部环境详解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李宣良、白瑞雪)“神舟五号飞行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只能算是进...

#匡宽诸# 谁能告诉我神舟6号的资料 -
(18219792569): “神舟”六号发射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承担“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各系统的生产制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发射火箭的各项生产均按计划稳步进行. 据刘竹生介绍,今年年底火...

#匡宽诸# 神舟6号有关的资料 -
(18219792569):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如火箭发射没有问题,作为...

#匡宽诸# 关于“神州六号”的资料 -
(18219792569): 神舟回眸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匡宽诸# 神州6号的资料,要现成的,快快 -
(18219792569):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

#匡宽诸#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资料 -
(18219792569): 不同点一: 一人到两人.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个乘客,神舟六号增加为由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组成的乘组. 不同点二:一天到多天.神舟五号仅飞行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距离总计60万公里.神舟六号要在轨运行多天,飞行圈数、...

#匡宽诸# 关于神舟六号的资料100字以内 - 作业帮
(18219792569):[答案]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