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桥的一些资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木、石、砖、竹、藤、铁、盐、冰、纸桥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
  其他造型
  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未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
  “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编辑本段]桥的材料与构造
  桥梁的构造,除较原始的独木桥、汀步桥以及浮桥外,一般均由跨空部分和跨空支承部分构成,即桥墩与桥身组成。
  (一) 梁桥,根据其所用材料和构造情况,可分为木梁桥和石梁桥。“木梁桥”包括木梁木柱桥、木梁石柱桥、木梁石墩桥、木撑架桥,其中“木梁石柱桥”是从木梁木柱这种原始的木桥发展而来的。
  “石梁桥”包括石梁石柱桥、石梁石墩桥、石伸臂桥(类似木伸臂桥)、三边石梁桥、漫水石梁桥、石板平桥(多见于园林“曲桥”和“纤道桥”)。其中以“石梁石墩桥”最为常见。这种桥比用石墩木梁又更进一步,避免了木梁桥面易于腐朽、常需维修的缺点。
  桥梁中还有一种与浮桥相结合的桥式,即“开合式桥”。其中间浮桥可根据需要开合启闭。如潮安县的湘子桥。其东西两端是石梁桥,中间则用十八只木船搭成浮桥相连接,以利排渲洪水,及“通巨舰,排放木筏”之用。
  (二)拱桥,根据其构造情况以及拱券的圆弧和排列形式可分为:陡徒和坦拱式拱桥、尖拱和圆拱式拱桥、连拱和固端式拱桥,单孔和多孔式拱桥、实腹和空腹式拱桥,以及虹桥等等。其拱券的圆弧则有半圆、马蹄、全圆、锅底、蛋圆、椭圆、抛物线圆及折边等形式,排列形式则有并列和横联两种,其中横联式应用最多,并派生出镶边横联券和框式横联券两种。
  (三)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度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编辑本段]桥的艺术与文学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 流水 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 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此外,我国许多桥梁,往往在桥上或桥头上构建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桥上构筑建筑物,起自木桥的防腐和压基作用,后成为桥与建筑的结合物。桥头构筑建筑物,是作为桥梁出入口的标志, 并兼有衬托、拱卫和装饰桥梁的作用。
  [编辑本段]中国桥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安济桥)。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桥为"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
  钱塘江大桥桥墩最高为306米,为世界之最.
  中国十大名桥
  1.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与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2.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3.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5.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6.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城南交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边42块的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7.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的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8.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公里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
  9.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全桥由立于沼中的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又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
  10.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编辑本段]最高的桥
  米洛大桥
  目前号称“世界第一高桥”的是米洛大桥,位于法国南部塔恩河谷上,桥面距谷底垂直高度为270米。由英国设计师诺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在经过三年时间的施工后,于2004年12月17日竣工开通,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专程前往为其剪彩。
  米洛高架桥创下的各项纪录
  桥长2460米。
  宽度达32米的大桥连接起了米洛(Millau)山谷和西南部的塔恩(Tarn)河谷。
  桥塔总高达343米。
  塔恩河谷上方桥面高达270米。
  整桥的最高桥墩高度达到破记录的245米。
  该桥有一个3.6吨重的钢制桥面,相当于5个艾菲尔铁塔的重量。
  创新科技:桥墩建造过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米洛高架桥的抗震性极高,并且能够抵御各类严峻的气候条件。
  米洛大桥采用斜张桥形式,为四线道,桥梁以七支悬臂支柱支撑,横跨塔恩河(Tarn River),桥面高270公尺,悬臂支柱最高处达343公尺,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大桥总长2.5公里,重3.6吨,自2001年12月动工,花费3年时间完成,其高度、完工时间均创下世界第一,开车其上宛如行走在云端。
  沿溪沟大桥
  建设中的沿溪沟大桥位于重庆黔江区水田乡农桥村与正阳镇之间,分左右两幅,单幅全长560米,其中主桥长310米,主跨150米,桥面与谷底垂直高度为280米,比号称“世界之最”的法国米洛大桥还高10米。该桥2010年3月合龙,年底,渝湘高速公路通车前竣工通车。

古今中外桥的资料~

官窑有四座远近知名的古桥,其分别是古岗桥、福星桥、新村桥和鹧鸪坑桥。
古岗桥:古岗桥位置在游鱼浦村与古岗村之间的小河上,建桥年代在明末清初,建筑体为四桥墩三拱,桥宽2.85米,长30米,高4米。建筑材料:三个拱及面石用花岗岩,桥身用红米石,曾是明清南海古道重要桥梁之一,该桥保存基本良好,为研究南海的交通史提供重要的考证资料。
福星桥:福星桥在大榄村,建桥年代在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石拱结构,建筑体四桥墩三拱,桥宽3.05米,长32米,高5米,建筑材料花岗岩石,保存较好,现作水闸之用。
新村桥:新村桥在官窑新东村东头村口,清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建造,建筑体为四桥墩三方孔,桥宽3米,长30米,高5米,建筑材料桥身红米石间花岗岩,桥面用十二块长条特厚的花岗岩铺设,保存基本良好,现仍是来往交通要道。
鹧鸪坑桥:鹧鸪坑桥位于官窑鹧鸪坑村以北方向300米,建桥年代清朝1833年,建筑体四桥墩三方形孔,建筑材料桥身为花岗岩,1993年重修,桥面改为钢筋水泥,桥面两边加设钢管扶栏杆,保存良好,现仍在使用。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卢沟桥建于1892年(金代),桥长266.5米,桥栏杆上有486只石狮子,桥下11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七百多年前,“卢沟晓月”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桥上有清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亭。

到1985年,卢沟桥还是北京西南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1985年后在旁边建了两座新桥后,旧桥才停止使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进攻,既卢沟桥事变。

世界各地名桥
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英国恒比尔大吊桥
西班牙卢纳巴里奥斯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英国伦敦塔桥
加拿大魁北克桥

金门桥是旧金山市的代表性建筑,于1933年1月5日正式开工兴建,它横跨金门海峡,桥宽18米,桥长2737米。初到旧金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气贯长虹的金门大桥。大桥由约瑟夫?斯特劳斯设计,工程历时4年竣工,当时造价3550万美元,用了10多万吨钢材。

1848年1月24日,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弗兰西斯科,有人偶然发现了一些天然金粒。大批的淘金者涌向这里,大量的黄金也从这里产出,这里因而得名“金山”。旧金山是为了与澳大利亚的新金山相区别。也有人叫它三藩市。

旧金山的移民区也宛如一个缩小的世界,这里有“拉丁区”、“日本城”、“小意大利”等。外来民族中,华侨的数目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城”约有华人7万余,占旧金山人中十分之一。是美国城市华人总数最多的华人聚集区。

香港青马大桥自1997年5月开放通车以来,成为连接大屿山香港国际机场及市区的干线公路,不单是香港一个主要的建筑标志,更是全球最长的行车及铁路吊桥。
青马大桥自1992年5月起开始兴建,1992年造价71.44亿港元,历时五年竣工,桥身长度为2.2公里,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其混凝土桥塔高206米,采用的吊缆钢线总长度达16万公里,单是结构钢重量便高达5万吨。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最大的桥拱跨度为10.4米,最窄的为4.6米。在河中心的最大桥墩上还建有一座小教堂。竣工后3年,因火灾严重损坏。以后又发生多次灾难性事故,尽管如此,老伦敦桥一直是几个世纪内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交通纽带,是伦敦泰晤士河上唯一的渡桥。18世纪50年代,桥的很大一部分由C.拉贝利重建。19世纪20年代,将旧桥拆除

1、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 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 赵县安济桥,则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独 占鳌头,更以高超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驰名 中外。 安济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洨河之上, 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又称赵州桥,又因 大桥以石砌造而成,故当地俗称大石桥。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 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 木工程的里程碑。 安济桥建于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 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师李春监 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该桥结 构坚固,雄伟壮观。全长64.4米,拱顶宽 9米。大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 工技术堪称巧妙绝伦。唐代中书令(宰相 )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说它“制 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从整体来看, 是一座单拱桥。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 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 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成 为“坦拱”,兼顾了水陆交通,方便了车马 运行。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 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 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单独修补。这样大跨 度的坦拱,对桥台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难 度高。而桥台却是既浅又小的普通矩形, 厚度仅1.549米,由五层排石垒成。其地 基是承载力较小的亚黏土。在这样的地基 上,用这样小的桥台,建这样大跨度的石 拱桥,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 这些敞开的小拱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 起到了减少流水冲力、加速畅洪的作用, 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当时,使用这种 敞肩拱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次, 属于开先河之举。

2、安平桥 安平桥长2070米 。在福建省晋江县 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有 一座著名的石梁桥,叫做安平桥,这就是 我国目前最长的石梁桥。因桥长约合5华 里,因而又称为五里桥。

安平桥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当时,安海镇边的海湾是我国对外贸易的 重要港口,同对面的水头镇贸易往来很频 繁,靠船运货很不方便,人们遂决定在两 镇之间架桥。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 ,大桥开始动工兴建,历经14年,于绍 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完工。

安平桥不仅是我国最长的石梁桥,也 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据1957年调查 ,桥长2070米,宽3~3.8米,建有桥墩3 14座。80年代初,人们又对这座全国文 物保护单位的古桥进行大规模维修,现桥 长2251米,比横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 正桥还长数百米。为了美化桥型和供人休 息,桥上还建了五座亭子,自东向西分别 叫水心亭(桥头亭)、中亭、宫亭、雨亭 和楼亭。在水心亭上,有1副对联,上联 是“世间有佛宗斯佛”,下联是“世上无桥 长此桥”,道出了安平桥的最大特点。五 座亭中,中亭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 存有历代重修碑记13座;亭前立有两尊 宋代石刻武士像,手执长剑,风格古朴。 西端的桥亭,也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桥东 头250米处,建有1座6角5层木结构白塔 ,建造年代与桥约略同时,桥上原有扶栏 望柱,因长年山洪、台风及地震的影响, 现已严重损坏。

安平桥全部由闽南开采的花岗石筑成 的。每两座桥墩之间用6~7条大石板铺 就,石板长8~11米,宽0.6~1米,厚0. 5~1米,每块重达3吨左右,其中最大的 石板重达25吨,工程十分浩大。安平桥 的桥墩很有特色。设计者们在不同的位置 选择了不同的桥墩形式。在水深流急而且 较宽的主要港道中,采用船形墩,两端都 成尖状,减少流水的阻力。在一边水急, 一边水缓的港道中,采用鞋形墩,向上游 的一边为尖状,向下游的一端为方形,利 于泄水。大浅流缓的地方,则采用长方形 桥墩,增加桥的稳定性。桥墩之间,一般 相 距6~8米,最长的11米。

安平桥建成以后,对促进我国古代对 外贸易起了重要作用。800多年来,由于 泥沙淤积,靠近岸边的海滩已经变为陆地 ,被辟为农田。1962年,郭沫若同志参 观安平桥时,曾专门赋诗表达了人们的感 慨:

3、 金水桥 中国的世界遗产 。在太和门前,有 一条形似弓背的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 跨越河上有五座并列的石桥,就是内金水 桥(天安门前面的人工河叫外金水河,五 座石桥叫外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 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 弯向南向东再向南,或隐或现,或宽或窄 ,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 为两千多米。而以太和门前的河段最宽、 最规整,装饰也最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全 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的望柱 和栏板。

五座内金水桥居中的最长最宽,为主 桥,过去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 宾桥,由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

五座石桥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望柱 和栏板刻有云龙纹的纹饰,造型优美,雕 刻精细,宛如玲珑剔透的雕冰砌玉,卧于


#闵江废# 我国古代著名的桥梁有哪些呢?
(13924132950):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在江河之上、峡谷之间建造了无数的桥梁.这些 桥梁,方便了... 索桥(吊桥)首创于我国.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谷深水急, 无法筑墩建...

#闵江废# 请例举我国古代有名的桥梁!谢谢!
(13924132950): 梁桥 广西三江程阳桥 原名永济桥,亦称风雨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该桥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侗乡盛产的杉木架设而成,桥上屋宇不用一根铁钉或一个铁部件...

#闵江废# 断桥的简介 -
(13924132950):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明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断桥位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断桥之名得...

#闵江废# 帮我找一些关于桥的故事或传说
(13924132950):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桥是美的化身,桥总是连着水,有一种水淋淋... 脚步在桥的中间停住,两只大大的神采飞扬的眼睛定格在船上那落入凡间的仙女身上...

#闵江废# 古今桥梁的材料对比? -
(13924132950): 古代用:石头、木头、竹子等,现代大多用钢筋混凝土

#闵江废# 世界各国的著名的桥?世界各国的古今中外的著名的桥?~~~
(13924132950): 南京长江大桥

#闵江废# 简介赵州桥和卢沟桥 - 作业帮
(13924132950):[答案] 赵州桥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85.htm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

#闵江废# 中外著名的桥有哪些?
(13924132950): 古往今来,人类建造了无数的桥梁.桥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装 点了环境.很多桥梁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中国的赵州桥和武汉长 江大桥、日本濑户大桥、伦敦铁桥、希腊吊桥等都是广为人知的著名的桥.

#闵江废# 中国的石拱桥中的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要表达什么意思 -
(13924132950): 本文是说明文,“几乎”对“到处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是到处都有,表明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