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语文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课文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

--------------------------------------------------------------------------------
文/张伟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

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
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

师:很好,请坐。还有吗?
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
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
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

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
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

师:你了解她,你爱她吗?
生:我爱她,因为她也爱我。我现在上学,就是她付的钱。

师:哈,很实际。母亲不付钱,你就不能到这个学堂里来,她给了你经济上最大的支持,这是爱的表现。
生:我了解我父亲,如果没有我父亲的话,那也没有我。
生:我爱爸爸,他一直辅导我学习。因为他希望儿女能够成才,所以我觉得我爸爸是很爱我的。

师:为什么你这样尊敬、喜爱你的亲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生: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爱我,所以我也爱他们。

师:这种爱有没有私心?有没有隐瞒?
生:没有。
生:我的亲人为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很爱他们。

师:对,同学们,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为我们倾注了爱心。有没有私心呢?
生:没有。

师:为什么无私呢?——因为他们和你有种血缘关系。(师板书:血缘关系)因为有了这种血脉相通的关系,他们对你的爱是无私的。你们好好想一想,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爱你的时候,有没有半点的隐藏?
生:没有半点隐藏。

师:无私的爱、真诚的爱!那,我就要问你一句了,对你爱,对别人爱,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这样做,没有血缘关系的就没有这种爱,是吗?
生:我认为不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困难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关心的是,除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被自己爱着,在这个社会上,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在互相关心着、爱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
生:《再见了,亲人》。

师:请把书打开,看一看,你面对的这篇课文,它写的人都是谁?而且是哪个国家的人?迅速地浏览课文。
生:这些人有些是中国人,有些是朝鲜人。

师:这里主要写了哪些人?
生:主要写的是朝鲜人。课文里面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这三个人代表的都是朝鲜人,那么朝鲜人和中国人有没有血缘关系?
生:没有。

师:那么他们能不能成为亲人呢?按常理讲,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叫亲人,现在不但没有,还是分属两个国家的,他们如何成为亲人呢?这就需要我们关注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有一个共同的性别特点。
生:她们都是女的。

师:为什么没有男人呢?
生:因为男人都去打仗了。

师:都去打仗了,都去前线了。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时代背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只有女人在家,而男人不见了。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悍然越过了“三八线”, 南朝鲜、北朝鲜中间有一条线,叫“三八线”,越过来,就打到了北朝鲜,一直打到了鸭绿江边,威胁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所以,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万人出去了,14万人的生命就留在了朝鲜,常眠于这块土地之上,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还有许多许多……
生:还有毛岸英……

师:毛岸英是谁?
生:毛泽东的儿子。

师:毛泽东又是谁?——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他的儿子到了朝鲜,而且就牺牲在朝鲜。这场战争,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都有很大的损失。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就是朝鲜壮年男人都上前线去了。中朝军民并肩作战,终于打得美国鬼子缴了枪,最后在“三八线”的板门店签定了停战协议。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就是1958年10月的一天,我们的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在这个时候,他们喊道:再见了,亲人!同学们,你们听:火车已经快要离站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手拉着朝鲜人民的手: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体验一下,8年结下的深情,现在就要分手了。同座位的同学体验一下。
(同桌互道:再见了,亲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个时候,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
生:这是因为他们经过生死的考验,与朝鲜人民有很深很深的友谊。所以在分手的时候都说:再见了,亲人。

师:说得很好!请自由读书,看一看书中的哪一个人,你对她的做法特别感动,好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对哪一部分、哪一个人最感动?
生:第一节中大娘把自己的小孙孙留在了那里,却把伤员救进了防空洞,为此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我对这一部分特别感动。

师:请你注意这一点,小孙孙是她的什么人?
生: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的亲人!体会体会,什么叫唯一?
生:只有一个。

师:请你来读一读,把你是怎么感动的表达出来。(生读)

师:同学们,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大娘心里会怎样?
生:她非常痛苦。

师:痛苦,应怎样表达出来?(该生再读)

师:很有进步。把“唯一的”和“怎么能忘怀呢”强调了出来。谁再读?(再指名一生读)

师:为什么你能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能感受到失去“唯一的亲人”的痛苦。

师:唯一的亲人失去了,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唯一的亲人会怎样?
(再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很有情感。)

师:为她鼓掌。这不是朗读的技巧好,而是对感情体会深刻。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人能不能叫亲人?
生:能。

师: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一小段读一遍。
(生齐读:“我们还记得……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她后半生要依靠的就是这位唯一的亲人——她的小孙孙,现在她失去了这个依靠,这是多么地令人悲痛!我们再来体会,为什么志愿军叫她“亲人”。(指名读)

师:读得很好!因为你们满怀着一种悲愤。同学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你的感情到了,读得就会有进步。(再指名读这段)

师:这种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让我们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志愿军战士满怀着深情回忆过去,语调非常沉痛和坚定。让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生再齐读最后一句)

师:这位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亲人。这是让你感动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动。
生:我认为这位大嫂也让我感动。

师:请你讲一讲。
(生读书:“我们清楚地记得……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师:这么高的代价,是什么样的代价?谁读懂了?这位大嫂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生:牺牲掉了自己的双腿。

师:她为了什么牺牲掉了双腿?
生:这位大嫂知道战士缺少蔬菜,就到山上挖野菜,后山的野菜都挖光了,她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有一颗炮弹在她的身旁爆炸了,结果就把她的双腿炸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前沿阵地的野菜好挖吗?为什么?
生:不好挖,因为前沿阵地都是敌人。
生:因为前沿阵地的敌人随时都可能向我们发炮,生命就会有危险。

师:事实证明,敌人已经向前沿阵地发炮了,大嫂知不知道前沿阵地有危险?
生:大嫂知道。因为她已经把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志愿军缺少蔬菜,所以她要去为志愿军挖野菜。

师:志愿军缺少野菜就怎么样了?
生:志愿军缺少野菜就要空肚子,空了肚子就没力气了,没有力气打仗就会输。

师:一点也不错。志愿军当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只有靠野菜,而野菜后方已经没有了,大嫂明知道前沿——
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师:概括得好。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生:因为她把志愿军看作亲人。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她怎么能让自己的亲人饿肚子呢?

师:说得好,你就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一段读一读。大家想一想,为了一点普通的野菜,把自己的双腿奉献,明明知道前沿危险,但是却偏偏要向虎山行。请你来读。
(生读:“我们清楚地记得……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师:大嫂的事迹震撼人心,这位同学的朗读也同样震撼人心。她把感情完全融入了自己的心里。她在想大嫂是为了什么才去做。同学们,我们心里都洋溢着这种情感,让我们把大嫂的形象牢牢地记在自己的心里。一起读这段。(全班齐读)

师:很好。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在读。把大嫂作出的牺牲,看作是因为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亲人般的情感,读得非常到位。所以大嫂也可以称作——
生:亲人。

师: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
生:侦察员老王到敌战区去侦察的时候,不料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个小房子里,还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小金花的妈妈知道了,就带着小金花到敌战区,找到了那所小房子,然后小金花的妈妈故意跟哨兵吵架,引出那一个班的敌人,小金花乘机钻进屋里解开绳索,救出了老王。当小金花回到村里,第二天传来噩耗,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师:这就是小金花和她妈妈给我们留下的故事。噩耗,是什么样的消息?
生:是不好的消息。

师:不是一般不好的消息,而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噩耗传来,小金花的妈妈和敌人同归于尽。你们想想,救老王是以什么为代价的?
生:以生命为代价。
师:如果不救,老王会怎样?
生:如果不救,老王会被敌人严刑拷打而死。

师:就是这样。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救,老王就会死。带着这样的体会,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一学生读。)

师:心情是沉痛的,读得也不错,但怎样才能让人感觉到她是对妈妈而不是一件衣服的感情。谁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一起读一遍。(生齐读这句)

师:“同归于尽了”,生命不在了,再来一遍。(生再齐读这句)

师:不是敌人拉响的,而是妈妈主动拉响的,她拉响的同时,生命将会不在。再来一遍。(生再齐读这句)

师:为了一个中国战士,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她——(生齐答“亲人”)

师:这样的人就是亲人。(师板书:朝鲜人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外国人。(师板书:志愿军)我们来看,大娘不顾自己唯一的小孙孙,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战士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朝鲜人民是不是与中国人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
生: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一般血缘关系的亲人,能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双腿、牺牲自己的亲人吗?能吗?我们把这叫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师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朝鲜人民。同学们,火车开动了,志愿军战士说“再见了”,这时,你们有什么感觉?(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你们这边是朝鲜人民,你们这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现在你们要分手了,火车在缓缓地开动,你们会说什么呢?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继续开,你们怎么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再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师示意两组交换角色)这回你们这边是朝鲜人民,你们这边是志愿军战士,请你们看一看,火车马上就要开走,八年相处的朝鲜人民马上就要分别了,你们怎么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看着你们的亲人,再来一遍。
生:再见了,亲人!

师:自己朗诵,再来。
生:再见了,亲人!

师:亲人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再来——
生:再见了,亲人!

师生:再见了,亲人!

师:请坐。感情是有了,好像平常对这样的表达不太习惯,没关系,从现在开始练习。同学们,我要问你,失去了这么多,大娘失去了小孙孙,大嫂失去了双腿,小金花失去了妈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失去的?
生:是为了拯救志愿军战士。大娘是为了把志愿军掩护好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是为了把侦察员老王救出来失去了她妈妈,大嫂是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充饥失去了她的双腿。

师:说得真好!这是在战争年代。大家看(师在“血缘关系”下板书:“战争年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亲人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姨妈是亲人,因为他们血脉相通。战争年代是血与火的考验和生与死的拼杀,所以战争年代容易形成一种特殊的亲人关系。现在总结一下,亲人什么时候可以产生?
生:战争年代。

师:现在我要问你,《再见了,亲人》里面,是谁在喊谁亲人?
生:我认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师:仅仅是志愿军战士在说吗?
生:我认为朝鲜人民也在说。

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叫朝鲜人民“亲人”,是因为她们付出了这么多。而朝鲜人民管志愿军叫什么呢?
生:我认为朝鲜人民管志愿军也叫亲人。因为朝鲜人民打仗的时候,是中国人民来支援他们,所以才打胜的。

师:来了多少人?
生:130万。

师:牺牲了多少人?
生:14万。

师:谁甚至都留在那里长眠了呢?
生:毛岸英。

师:毛岸英——中国领袖的儿子。这些都是你们从其他地方查阅到的信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我问你,今天这篇课文里面写没写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的付出?请六人一小组读书讨论:中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提醒:把重点句子画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师指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生:我们找到了三处。
生:第一处是: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我们”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是为了支援朝鲜军队才拼了三天三夜。

师:什么叫“空着肚子”?多少天?而且这三天三夜是在干什么?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朝鲜人民也把我们叫作“亲人”呢?(生读)

师:想象一下那战斗的情景,三天三夜,米水未进,和敌人拼杀。我们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我们”同样是朝鲜人民的亲人。因为在拼杀的过程中就可能流血牺牲。这是第一处,哪一组找到第二处?
生:“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我觉得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另外,我还从《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知道,当时生活很困难,而且朝鲜和我们的东北差不多,是非常冷的。

师:阻击战是相当相当危险的,而且美国鬼子的武器又好。阻击战就要牺牲我们的生命。这位同学读书非常细致,她能发现这么一个细小的地方,我们志愿军是在用生命阻击敌人。
生:“列车呀,请慢点开……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曾经洒下过“我们”的鲜血。

师:这实际上就是流血牺牲。所以我们说有14万志愿军战士永远留在了朝鲜。

师:同学们,志愿军战士的确是在喊:“再见了,亲人!”同样,朝鲜人民也在呼喊:“再见了,亲人!”(师勾画板书)现在大家起立,齐读。你们(指男生),代表志愿军战士,男子汉,有泪不轻弹;你们(指女生),代表朝鲜人民。8年的友谊今天要分离。看,火车在徐徐地开动,开始——
生读:“再见了……”

师:这一次,没有腼腆,没有羞涩,只有满腔的真情。战争年代,8年结下的友谊就是这样。刚才我们讨论了,亲人应当有血缘关系,在战争年代,也可以形成亲人关系,因为我们都付出了血与生命。那我又要提一个问题(师板书:和平时期),和平时期,就不能有亲人了吧,因为没有流血呀,没有打仗呀,这亲人是不是就找不到了?
生: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不打仗了,但是和平年代也有很多穷苦的人,很多好人都会帮助他们,帮助他们以后,他们也可以形成亲人的关系。

师:讲一个例子。
生:比如说,大家都看过电影《暖春》吧?那里面有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后来有一个好心的老爷爷在山沟里捡到了她,她当时饿昏了。老爷爷家里也很困难,是村长带领全村向老爷爷家捐款,小女孩也是比较懂事的,后来上了医科大学。

师:这些捐款人都可以称作这个小女孩的——
生:亲人。

师:有理有据,非常好。谁再讲讲。
生:我们学校里面经常举办募捐活动,专门给山村的穷孩子捐钱、捐物,让他们能够读上书。

师:这说明我们同样也是山村孩子的——
生:亲人。

师:说得真好。发生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那里面有没有亲情?
生:那些可爱的白衣天使,为了病人勇敢地到病区,很多人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还记得有些什么人和事吗?
生:我记得好像国家主席也亲自到医院去看望非典病人。

师:同学们,到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去,要冒着什么危险?
生:生命的危险。

师:非常危险,有一位大夫穿着三层的防护衣服,结果还是被感染了。国家主席,他的健康对于国人是多么重要,在这种时候,他能冒着生命的危险,到医院里去看望一个普通的病人,他就是非典病人的亲人。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学校里发生的,有社会上发生的,这点点滴滴的事情,它们都发生在什么年代?
生:和平年代。

师:和平年代没有动刀动枪,能不能形成亲人关系?
生:能。

师:也就是说,人与人(板书:人与人,并勾画板书)在和平年代也一样能够形成亲人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得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再见了,亲人》讲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故事,我们既要对这段历史铭刻在心,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文章中流淌着的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只要人人拥有爱心,亲人到处都有。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使两个普通的人之间建立起真情。有话说的同学可以到黑板上把你想写的关键词语写下来,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都行,有感而发。(学生纷纷把自己想到的词写在黑板上)

师:这位同学,为什么你认为只有长期的友谊才能形成亲人的关系呢?
生:我认为如果没有长期的友谊的话,就算是有多大的恩情都不会铭记在心的。

师:是的,友谊一定要持续、坚持下去,你讲得很好。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你讲“无私的奉献”?
生:要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必须无私地帮助别人。

师:这个同学讲得很好,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要想建立友谊,首先应该是无私奉献。同学们,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老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吧,请你们睁开眼睛去看现实的世界,再看一看我们的社会上有多少亲情,有多少亲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人,可能却胜似我们的亲人。
谢谢同学们。
再见了,亲人!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课型
精读课
第几课时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情感,还要引导大胆想象,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使用教材的

构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落实学科素质教育,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过去单纯实现“一维目标”,转到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因此要利用这个教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历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志愿军军歌》
2师述:知道这首军歌讲述的是哪段历史事件吗?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唱着这首《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为此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准备乘火车回国时,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含泪前来送行,在依依惜别之际,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彼此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着——再见了,亲人(课件生读)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迄今已经历了50年的岁月变迁却始终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牢记,这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也引出了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读不懂的问题可请教,思考: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在这一情景当中都介绍了哪些人物?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志愿军)志愿军亲切的称呼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孩子们,哪些人算是我们的亲人,你所说的这些人与你有什么样的关系?疑惑的问:文中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有血缘关系吗?
三、精读课文(1-----3段)
面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志愿军为什么会称之为亲人呢。默读课文的1---3小节,思考,在这三个小节中,志愿军回忆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为他们做的哪些事情,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小节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完成默读要求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汇报三个小节开头和结尾句式相同的句子。(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每段的开头是恳求的话语,结尾是志愿军的抒情,中间呢?中间是一件件感人的事情
(一)汇报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体会情意(重点)
[①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②送打糕,昏倒在路旁;③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1.感悟句子: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母亲般的关爱,孟郊游子吟)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本义,喻义,本文的引申义。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这词在课文中“雪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理解“唯一”唯一是什么意思,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大娘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失去小孙孙,如果你是那位被救)
2.大娘就为我做做了这三件事吗,抓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体会大娘为我们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师述:朝鲜的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战斗中送打糕,为求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能忘怀吗?所以我们的志愿军对大娘说(引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二)汇报小金花和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略讲)
1.以往的小金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现在志愿军要走了,小金花有没有哭?为什么?
师述:为了救侦察员小金花失去了妈妈。看着满面泪痕的小金花,志愿军关怀的说(引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2.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师述: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这样高的代价能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所以志愿军对大嫂说(引读)大嫂,请回去吧!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这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同学们,与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的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失去。。。小金花为志愿军失去。。。大嫂志愿军失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三)联想亲人,
1.同学们,志愿军在朝鲜只有这三位亲人吗?(从年龄上看这三位是代表老中小)
2.引导学生看板书,看看这几位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从性别上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男人)
3.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母亲失去儿子,战争让妻子失去丈夫,战争让孩子子失去父亲,为了这场维护正义,争取和平的战争,我国有14万志愿军战士的英灵就长眠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们在以往课本中学到的邱少云,黄继光,还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毛岸英烈士(知道毛岸英是谁吗?)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如果你就是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想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写写提示可仿志愿军的话来写)
4.学生汇报:
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同样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当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当志愿军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离别的日子也就不期而至了,战士们深深的依恋着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在即将登上回国的列车之际,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又何以表达自已的内心情感呢?
四、激情引读(4-----6),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1.同学们,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三段,让我们随志愿军一起放声的呼喊吧!(齐读)
2.渲染气氛,推向高潮,引读最后三段,结束课文(投影演示)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学生接读课文)
(3)火车渐去渐远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的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原种场五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这40分钟,但你们的真诚可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将把这难忘的一节课记在自己日记上。再见了,同学们

我也是五年级的,我也在学 再见了,亲人。
我写小练笔是写:有一天,一位志愿军叔叔在敌占区发现了一个洞,里面有个朝鲜小女孩就要掉下去了,因为小女孩抓着的那根树枝就要断了,而且洞底都是荆棘藤。周围没有任何人,也没任何工具,眼看着小女孩就要死了。志愿军叔叔便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拉住一条荆棘藤,虽然手流血了,但最后救了朝鲜小女孩,可志愿军叔叔自己牺牲了。
你还可以写在战争中,大娘送来打糕,可敌人的炮弹正对准大娘,一为志愿军叔叔奋不顾身的替大娘挡了一炮,结果自己牺牲了。
我只是简略的写,剩下的你得自己编,这样就应该可以有300字左右。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yáo)》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è)耗(hào),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大嫂(sǎo),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厚情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kuà)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完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nī)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yì)的时候,由于敌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yì),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将相和》原文~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扩展资料:本文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课文用将相和命题,既包含了是讲两人之间从合到不和再到和的故事内容,又暗点了文官武将团结一致治理国家的故事主题。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将相和,平天下。
人物品质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赵王:知人善任,能听取意见的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至今在邯郸市区内还有一条廉颇巷的保留街道。
参考资料:将相和-百度百科

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10.《杨氏父子》教学设计
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习作·发言稿》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景阳岗》教学设计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23.《刷子李》教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27.《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訾店溥#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课文是什么 - 作业帮
(19791703009):[答案] 第19课《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

#訾店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内容 -
(19791703009):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原文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

#訾店溥# 语S五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
(19791703009): 第一单元1神鸟2.格萨尔王的故事3.冬不拉4.火把节5.刘三姐 语文百花园一 第二单元6.猫7.珍珠鸟8.海豚救人9.老人与海鸥10.草虫的村落 语文百花园二 第三单元11.黄道婆12.提灯女神13.“香玉剧社号”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15.花木兰 语文百花园三 第四单元16.范仲淹的故事17.体育课18.虎口藏宝19.顶碗少年20.失去的一天 语文百花园四 第五单元21.古诗三首22.左公柳23.郑成功收复台湾24.隐姓埋名三十年25.海上英魂 语文百花园五 第六单元26.少年闰土27.凡卡28.孔明借箭29.战风车30.童年乐趣 语文百花园六

#訾店溥# 五年级下册的所有课文谁有? -
(19791703009): 语文里有:草原 白杨 猴王出世 童年的发现 杨氏之子 再见了,亲人 将相和 桥 草船借箭等等,我只是把一些说了出来. 数学里有: 图形的变换 因数与倍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统计 数学广角 总复习,数学可是全说了啊 好了,就这样.

#訾店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课文 - 作业帮
(19791703009):[答案]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

#訾店溥# 五年级下册语文《用目光倾听》课文及教案
(19791703009): 《用目光倾听》课文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 将诗歌教学上得更精,更有味道.五年级下册语文《用目光倾听》课文及教案

#訾店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 作业帮
(19791703009):[答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小册语文目录 1 龙 龙的传人 .1 大人们这样说.3\x09\x09 叶公好龙.6 语文天地.7 2 书 神奇的书.12 忆读书.13 走遍天下书为侣.16 语文天地.18 3 角度 古诗二首.24 牛和鹅.25 语文天地.27 4 真诚 用目光倾听.32 信任.33 修鞋姑娘.35 语文天...

#訾店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四课课文内容 - 作业帮
(19791703009):[答案] 我知道,名叫《早》,是吴伯萧写的.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

#訾店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课文、语文园地)(悬赏可以加) -
(19791703009):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

#訾店溥#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全文 -
(19791703009):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全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