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风民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各地民风民俗:
一、藏族:
1. 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手不能搭在对方肩膀上。
2. 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
3. 妇女晾衣服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 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 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 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 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 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 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 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 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 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 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 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 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 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五、台湾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六、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七、桂林春节习俗: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八、达斡尔族: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十四、高山族: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十六、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

~


#水严严# 各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简便点哦 - 作业帮
(13960048965):[答案] 一楼吵个毛啊别人要就回答别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

#水严严# 各地的民族风俗 -
(13960048965): 进藏旅游时,需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水严严# 各地的民风民俗 -
(13960048965): 民风民俗www.HB.xinhuanet.com 2005-03-04 12:54:32 楚风俗具有丰富性,体现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构造复杂,色彩强烈等方面.以下只从饮食、居住和服饰等方面对楚国风俗作一简要介绍. 饮食是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各部分中最能反映...

#水严严# 各地的民族特色,民风民俗? -
(13960048965): 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 1.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

#水严严# 各地的民风民俗
(13960048965):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

#水严严# 各地、各民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要快~ -
(13960048965):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

#水严严# 中国有什么民风民俗??
(13960048965): 41. 民俗民风 中华文化信息网民俗民风. www.ccnt.com/tradition 42. 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及相关资讯. www.bjethnic.gov.cn/../fsxg.asp 43. 民风民俗 中国各地民风民俗集锦专题. www.china.com.cn/../61552.htm 44. 亦凡信息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