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古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云中谁寄锦书来诗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云中谁寄锦书来古诗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注释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


#郑岩哲#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什么意思? -
(19236073999):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 “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

#郑岩哲#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下面的诗词是什么? -
(19236073999):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 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郑岩哲# 云中谁寄锦书来?
(19236073999):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 “谁”,这里实际...

#郑岩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19236073999): 吃红色的藕然后吃吐了.吐得满身都是,然后就把衣服脱了,跑到一叶舟上去.有人在白云上写字,写的什么也看不懂?燕子回来的时候,颐红楼挂满了月亮..

#郑岩哲#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的“云中”是什么意思 -
(19236073999): 句话应该是“雁字回时”,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和丈...

#郑岩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
(19236073999):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郑岩哲# 谁知道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句诗出自哪里? 全诗是什么? 何人所作? 有何典故? -
(19236073999):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

#郑岩哲# 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
(19236073999):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整首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郑岩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 -
(19236073999):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

#郑岩哲# 6、古诗词填空.(10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19236073999):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