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谢中书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 与谢中书书全篇意思

答谢中书书

(4863人评分) 8.2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白话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 《与谢中中书》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与谢中书书》朝代:南北朝作者: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作者: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创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3. 与谢中中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

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

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4. 谢中书书翻译为现代散文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谢灵运相比肩。

我初二刚刚学了,想和你分享一下课堂笔记但我不能弄成散文难度太大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除我以外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尽量挤出来的

放眼壮丽的山川景色,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秀丽的山峰直指云端,像是一座梵音萦绕的高塔,峰下明净的溪流倒映出一片宁静安详的美景。溪岸斑驳的石壁极易让人想起奏起古乐的磐石,光滑透明,交相辉映。岸上葱郁的树木四季长青,嫣然一副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卷。清晨渐渐消散的薄雾里透出猿和鸟此起彼伏声响,谱出一篇自然的乐章,唱响这天然的旋律;当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在涟漪泛起的水面欢快的跃起,脑海中画面定格起来,金色的水面鱼鳞映着霞光,周围所有的景物都忽然静止,水墨点染,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的真实写照。 如此美丽的景色,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欣赏,从而得以品味这人在画中,画在山水之中的感觉。

5. 与谢中中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6.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解释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山川:山河。

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 *** 、无 *** 。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白话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眷恋,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山水的流连之情,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如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的写作背景~~~ 就是他写这篇文章鍀目的是什麽? 谢中书是什麽人? 他写这篇文章说明了什麽? 谢谢阿~~~ - 作业帮
(13612685509):[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

#慎若典# 古文《答谢中书书》的习题《答谢中书书》的主旨句:《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绮丽风... - 作业帮
(13612685509):[答案] 1.主旨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612685509): 表明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作者终身归野山林的志趣,流露了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自豪感.作品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

#慎若典# 《醉翁亭记》与《与谢中书书》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何不同 -
(13612685509): 《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还有有与谢中书书吗只知道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朝代:南北...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

#慎若典#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有什么不同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读诵流畅. 《答/ 谢中书/ 书》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本文虽短但结构严谨,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结构美在何处?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慎若典# 《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是如何渲染极美景致的?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慎若典# 赏析《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的妙处 -
(13612685509):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在叙议结合的表达中,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中,不难想象景物之秀丽神奇.而要真正领略本文写景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