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中哪两句八个字就行象的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三峡》中从侧面表现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白话释义: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文章赏析:

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

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

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八个字的话,可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了,一千二百里的路程,说到就到了,可见江水之迅疾,并且以朝暮对比,列白帝江陵两城,形象生动。
下面那句九个字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写出了江水的迅疾。意思是“乘着飞奔的骏马,驾驭着风,也比不上(江水)的快”。所以也体现了江水的迅疾。不过按题目“八个字”,所以选上面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三峡》(郦道元)全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中哪两句八个字就行象的表现了江水的迅疾。~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王命急宣 到 不以疾也


#终蓉音#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是? -
(1382020790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就是因为人在水面上快得像风, 所以江水才快呀! 就是这一句,相信我.我们老师讲过哦.

#终蓉音# 古文<三峡>中描写江水急的句子 -
(13820207904):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

#终蓉音# 三峡中形象的表现了山水迅急的是哪句 -
(13820207904):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给你找了很多题的答案.你自己看吧.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终蓉音# 郦道元的三峡中能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从侧面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用比较的方法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快 - 作业帮
(13820207904):[答案] 从侧面表现江水迅疾: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用比较的方法表现江水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终蓉音# 《三峡》一文中从直接写江水迅疾的句子是 -
(1382020790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终蓉音# 郦道元《山峡》中形象地表现江水的迅疾的句子 - 作业帮
(13820207904):[答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终蓉音# 三峡 与 与朱元思书 都写到水快的句子是什么 -
(13820207904): 三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句意:(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会如此的快啊. 与朱元思书: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句意:急流的江水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终蓉音# 三峡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3820207904): 前者"朝发白帝,暮到将领,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水势很快,从白帝城到将领有一千二百里路程,但早晨出发,黄昏就能到达,即使是骑快马乘疾风而行,也没有这样快.这句话用的是对比的方法,用快马、疾风的速度同三峡水势的速度来比较. 后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为,水流湍急像箭一样快,水浪翻滚像奔腾的骏马.这句话用的是比喻的方法,用箭来比喻三峡水的速度,用奔马来比喻三峡水的气势. 希望可以帮助你!

#终蓉音# 《三峡》中的问题1、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的句子是:( )2、表现江水凶险的句子是:( )3、从侧面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 )4... - 作业帮
(13820207904):[答案]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1)代词,指从白帝城到江陵 (2)代词,代指山上的怪柏

#终蓉音# 谁有《三峡》的默写题?要填空的那种 - 作业帮
(13820207904):[答案] (1)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2)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3)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4)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5)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6)从正面和侧面形象的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7)李白的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