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王臣”是什么意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该诗句出自春秋时期《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意思是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

原文如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王臣”什么意思~

该诗句出自春秋时期《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意思是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
原文如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释义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溥(pǔ):古本作“普”。遍及;率,沿着、顺着;滨,边,边缘。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wáng):此“王”代指“王法”,不是指具体的王。表达王权的权威性、唯一性。原文应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出处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全诗六章。首章怨恨繁重的公差加在自己身上,给父母带来忧愁;次章说同为王臣,却劳逸不均, 自己差事特别繁重;第三章自我庆幸年轻力壮,还能应付四方奔走的差役;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两两对举,具体揭示了劳逸不均的事实。诗人在这一系列鲜明的对照中,尽情地倾诉了心中的不平和牢骚,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示例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自: 《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


#子柿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之滨什么意思 -
(19496424647): “率土之滨”谓境域之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尔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

#子柿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
(19496424647): 这句话1个出自《战国策》,意思说的天下的土地,都是君主的土地.有土地的地方上的人,也都是君主的子民.这是意思在说君王的权利的至高无尚,1般用于臣子劝谏诸侯的语句.第2个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解释为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4海以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

#子柿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 -
(19496424647): 此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天下所有的土地,没有一处不归王;土地上的人没有谁不是王的臣民.大.

#子柿帖#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是什么
(19496424647):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反映了当时西周:政治的诸侯分封制,农业的井田制度,表明了此时的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度.

#子柿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什么意思
(19496424647): 苍天覆盖之下,无不是天子的土地;(即使是)大地的尽头(的人民也)无不是天子的臣属. “率土之滨”意思是“沿着土地的边缘”.

#子柿帖# 帅土之宾莫非王土,帅土之臣莫非王臣.什么意思啊? -
(19496424647): 就是说将领将士打下的江山、领土都是天子的,那些善战的英雄将领,文臣武将都是天子的臣子.就像书上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臣,莫非王臣.”

#子柿帖#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啥意思
(19496424647):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

#子柿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讲什么内容 -
(19496424647):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作用 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子柿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什么意思,特别是后半句? -
(19496424647): 此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全诗共五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译文: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派遣不停.] 《诗集传》解释说:“言土之广,臣之众,而王不均平,使我从事独劳也.不斥王而曰大夫,不言独劳而曰独贤,诗人之忠厚如此.”

#子柿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什么意思? -
(19496424647):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派遣不停由此来看,此诗是针砭周幽王政治弊端的,这就告诫执政者,要注意做事公正.治国不能没有差役,但是,国土广博,官员众多,不能偏劳几个人,鞭打快马,却使有些人只顾享受清闲.从诗中的主人公来说是幽怨之情,但对执政者来说则是借鉴.在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