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简笔画 朝花夕拾长妈妈图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鲁迅的简笔画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扩展资料: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内容总述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

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部分分篇简介

1、《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

《呐喊》各版本(10张)

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疯子”。

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2、《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

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

3、《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

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呐喊



鲁迅先生的简笔画:



鲁迅动漫简笔画步骤全身~

x飞台。??

是鲁迅小时候家里请来的女佣人,也带过他,所以感情很深厚.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任江磊# 鲁迅的外貌描写的特征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
(13490909877): 特征是: 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 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 烟喝,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任江磊# 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目的是什么,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3490909877): 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喝,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第一次目的是为下文与鲁迅见面埋下伏笔. 第二次写出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再现了一位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瘦,但很精神,虽然身体虚弱,仍然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忘我工作,斗志顽强,精神抖擞,显示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

#任江磊# 鲁迅画像该怎么画 -
(13490909877): 多看看鲁迅各种类型的画像,油画像,国画像,漫画像,版画像,甚至是雕塑作品,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基本方法是抓住特征,五官很重要

#任江磊# 鲁迅的画像 -
(13490909877):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2%B3%D1%B8

#任江磊# 鲁迅 这个笔名的由来? -
(13490909877):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

#任江磊# 鲁迅原名周树人,关于'鲁迅'这一笔名,有过多种解释.你知道鲁迅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
(13490909877): “鲁迅”,首见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众所周知,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笔名,这一名称符号业已和鲁迅先生的个人形象、文化精神汇为一体,不可分离.先生在对友人解释自己这一笔名含义时,曾自说原由有三:“1、母亲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国;3、兼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遂致其后进而简化、派生、衍变出来“迅”、“L.S”、“L”、“旅隼”、“荀继”、“倪朔尔”、“崇巽”等等笔名.

#任江磊# 《简笔与繁笔》的原文是什么 -
(13490909877): 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

#任江磊# 小练笔,题目:我认识的鲁迅先生. -
(13490909877): 在我的眼中一直都有一位人物形象值得我学习,他一直印在我心里,那就是鲁迅.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鲁迅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

#任江磊# 鲁迅的资料简介丫!!!速度的M,大家给个鲁迅爷爷的资料丫,复习葽
(13490909877):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为豫才.至...

#任江磊# 评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小鲁迅250个字 -
(1349090987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小鲁迅是一个活泼好动 聪明机智的人 但他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当寿镜吾老先生陶醉于诗中时,其他的学生们都在做戏,而小鲁迅却蒙在荆川纸上画绣像,足以看出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