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桥结构 铁索桥的结构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铁索桥 tiěsuǒqiáo[chain bridge] 主要承重构件为铁索的桥 。桥面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泸定铁索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 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不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枪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米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
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沪定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
此桥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890个扁环左右扣联在一起,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2根铁链作扶栏。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桥东对面左侧置有康熙年间的《御制庐定桥碑记》,上有修桥的起因、桥的规模及维修办法等内容。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这里时,22位红一军团的勇士,面对敌军两个营对江面的严密火力封锁,在这里“飞夺泸定桥”,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三天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红军后续部队从容地走过沪定桥。从此,沪定桥不仅以其历史悠久、川藏通衢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业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朱德委员长为沪定桥题的“万里长征犹忆沪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的对联,给后世留下了可贵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沪定修建了“沪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庐定桥红军纪念碑”,还修建了“红军楼”,这里收藏有大量红军文物、苏维埃政府史料实物,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人士的书画、题词,可供游人瞻仰。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铁索桥的简介~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 100 米,净宽 2.8 米,桥面距枯水位14.5 米。全桥共用铁索链 13 根,其中 9 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 4 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批准泸定铁索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导游要指着桥身讲);桥台为固定的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 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走在桥上,低头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当年的工匠是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吗?当年的红军又是怎样在枪林弹雨之下怎样爬过这103米的铁索吗?我们到了桥西桥头堡的地下,就这座桥的关键所在。堡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我们看见的这根铁柱,就是地龙柱,上面铸有的重量18000斤,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重量差不多,大约也只有它才能撑起这座桥了。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架设简单,造价低廉,维修简单,跨度不受限制。但:不好过车。


#米琳才# 泸定铁索桥由多少根铁链组成?
(13945776205): 13根 因为我就是泸定人

#米琳才# 谁有有关" 桥 "的资料 -
(13945776205): 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上部结构包括桥身和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它们高悬低卧,形态万千,有的雄距山岙野岭,古朴雅致;有的跨越岩壑溪间,山川增辉;有的坐落闹市通衢,造型奇巧;有的一桥多用,巧夺天工.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它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广大的行人、车马跨江过河,飞津济渡.

#米琳才# 钢结构组成原理是什么? -
(13945776205):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中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远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经用铁做简单的承重结构, 而西方国家在17世纪才开始使用金属承重结构.公元3-6世纪, 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就用铁链修建铁索悬桥,著名的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云南的元江桥和贵州的盘江桥等都是中国早期铁体承重结构的例子.

#米琳才# 啥叫钢结构 -
(13945776205): 由型钢和钢板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而制成的工程结构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我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远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46-219年),就已经用铁做简单的承重结构, 而西方国家在17世纪才开始使用金属承重结构.公元3-6世纪, 聪明勤劳的我国人民就用铁链修建铁索悬桥,著名的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云南的元江桥和贵州的盘江桥等都是我国早期铁体承重结构的例子.

#米琳才# 中国桥梁史有谁知道? -
(13945776205): 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建于1706年的沪定铁索桥跨长约100m,宽约2.8M,由13 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 渡此桥,由此更加闻名. 灌县的安澜竹...

#米琳才# 请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铁索桥为何不断 -
(13945776205): 实际上铁索中的拉力往往远远大于桥上物体的重力,但铁索桥的所能承受的拉力一般很大,在未超出最大载荷时当然不会断.

#米琳才# 古今中形形色色的桥 -
(13945776205): 按照主要材料分: 木、石、砖、竹、藤、铁、盐、冰、纸桥 按结构及外观分: 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其他造型: 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

#米琳才# 你了解的著名桥梁有哪些
(13945776205): 中国十大名桥 尚代清 卢沟桥 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 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 铁索桥 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 全长136...

#米琳才# 雅鲁藏布江铁索桥是怎样建成的?
(13945776205): 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的雅鲁藏布江,峡谷深邃,急流飞瀑,千百年来,两岸往来就是... 西藏人民还把铁索桥称为扎桑巴.古代的索桥绝大多数是单孔的,仅有云南省跨越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