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 求短小精练的文言文(越多越好)

个人认为《世说新语》上的最经典: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揪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

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途,叹著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麽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於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在一起,和儿女们讲解谈论文章。一会儿,雪下得又大又急,谢专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非常高兴。

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出自《世说新语‧品藻》 【原文】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推此知之。」 【译文】 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

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子敬)最好。」客人问道:「怎麽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原文】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

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 【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著他,看见碑的背面写著「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懂吗?」杨脩回答说:「懂。

」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辤(辞)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脩的一样,於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出自《世说新语‧夙慧》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

明帝问父亲什麽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於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

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

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麽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 【望梅止渴】 【原文】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1),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2)、甘 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1)汲:取水。 (2)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於是便传令 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七步成诗】 【原文】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1)。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2)。

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3);本自同根生,相 煎何太急(4)!」帝深有惭色。 【注释】 (1)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

东阿王:曹植,字子。

2. 精炼一点的古文

黔驴技穷〖原文〗 黔无驴(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以为神。蔽(3)林间窥(4)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6),远遁(7),以为且噬己也(8),甚恐。然往来视之(9),觉无异能者(10),益习其声(11)。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2)。稍近,益狎(13),荡倚冲冒(14),驴不胜怒(15),蹄之。虎因喜,计之曰(16),“技止此耳!”因跳踉大(17),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河东集》 〖注释〗 (1)黔(qián)——黔中道的简称。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3)蔽——躲藏。窥(kuī)——偷看。 (4)窥——偷看. (5)憗憗(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 (6)骇(hài)——害怕。 (7)远遁(dùn)——逃到远处。 (8)——将。噬(shì)——咬。 (9)往来——来来回回地。 (10)异能——特别的本领。 (11)益习其声——更加习惯它的叫声。益,更加,进一步。 (12)搏——击,扑 (13)押(xiǎ)——戏弄。这里有亲热、熟习的意思。 (14)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 (15)不胜(shēng)——禁不住。 (16)计——心里盘算。 (17)跳踉(liáng)——跳跃。 (hǎn)—— 吼叫。 (18)稍:渐渐 (19)乃:才 (20)去:离开 (21)船:用船 (22)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译文〗 黔中道这个地方原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后来,大家就把这只驴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这个故事演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也说“黔驴技穷” 〖成语评点〗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说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3. 求几篇文言文

1.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2.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泰山仅觉得天下缩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对于(小)水不易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

观赏水有讲究,必须观赏那滚滚波涛,太阳和月亮有耀眼的光辉,对小小缝隙必能照射。流水在地面上流,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不了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3.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 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

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

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

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

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5.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蜕壳蛇蜕皮一般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

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鲜活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端详,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的形象,急速起身跟住它,挥笔落纸,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逮抓一般,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6.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7.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

4. 谁有些精炼短小的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求几篇优美的古文

哦 这个问题我感兴趣 嘿嘿。你该不是要找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的词吧..

要说优美的或哀怨的,我觉得少不了柳永和李清照这两个。

1.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柳永词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古倾杯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凤栖梧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4.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最后推荐一首经典的,看过那部电影没?李连杰演方世玉那个,方德念给苗翠花听的: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 优美精短文言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


#弘沸妹# 日月湖的文言文 -
(13989388327): 本文以精练的笔墨描绘了日月湖上的风光名胜以及人们游湖时自在怡然的生活画面.第一段介绍日月湖名称的由来,并由日湖上的“贺少监祠”这一名胜引发联想,回顾了一段名人轶事,“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一句暗含作者对贺知章难舍富贵名利的讥讽与不屑;第二段描述和介绍了日月湖岸上的木石园亭,描绘了人们清明游湖时的盛况.文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章雅洁优美,风神绰约,寓情于境,意趣深远.

#弘沸妹# 求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 -
(13989388327): 读名著是行不通的,中国古典的你读不透,更别说模仿了,外国的靠翻译,像英语的,它本身比中文粗糙,法语的比中文细致,你研究不出来.其实一些青春文学作品可以帮你,要想语言优美,就得语言细腻,像《花田半亩》就比较细腻,你也可以搜一些美文,校园散文,这比较雅致.还有多看古诗词,你看许嵩的歌词挺好的吧,都是古诗句化用.

#弘沸妹# 四年级上的语文本书第一课 《观潮》的中心思想 -
(13989388327):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zd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扩展资料...

#弘沸妹# 文言文与白话文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13989388327): 1. 文言文: 【优点】:在于文字精炼、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而且以文解文的特性能够不拘一时一地,所以现代人也可以读懂孔子等人著作的论语. 【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

#弘沸妹# 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作文 500字 急! -
(13989388327): 咿呀学语时,我便从“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中接触到了古文.从此,对古文的好奇便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步了解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 追溯古文的历史,探索古文的演变,我...

#弘沸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急!!!!!!!!! -
(13989388327): 《桃花源记》向往者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 《陋室铭》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

#弘沸妹# 文言文是很久以前的文章了,现在背有思念意义呢?拜托了各位 谢谢 -
(13989388327): 我们很多成语都是从文言文里来的.文言文很多句子很精炼优美,是文学的精华,对于我们现代的文学也是很有影响的.

#弘沸妹# 求清新淡雅有意境的古诗及宋词 -
(13989388327):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 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

#弘沸妹# 寻找一篇适合自己的文章 -
(13989388327): 笑 冰 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火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

#弘沸妹# 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 -
(13989388327): 卷一 周文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二 周郑交质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 八 曹刿论战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